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三名全国政协委员谈旱情:“我们要为灾区做点什么!”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03-2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期,我国西南六省市的严重旱情,牵动了无数国人心。很多人上班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与旱情有关的新闻,人们盼雨的心情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急切过。全国政协委员们也对旱情表示出了强烈的关注。3月25日,记者分别电话连线了三名驻云南、贵州、广西的全国政协委员。

  粟多能委员:

  一边调研,一边救灾的政协主席

  粟多能委员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政协主席,也是奔走在抗旱一线的当地干部之一。

  “我们这里的旱情也很严重!”听说记者要了解旱情,他一口气列举了一大串数字。

  “全州205个乡镇不同程度受灾,176.59万人受灾,82.24万人、22.89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总面积233.4万亩,成灾面积87.79万亩,13.94万亩绝收。全州山塘水库蓄水量仅占应蓄水量的23.4%,比去年同期减少40%。全州一共有16个县,其中旱情严重的有9个县。目前已有23.7万人投入到抗旱救灾工作中。”

  旱情已经严重影响到城市。粟多能委员介绍说,黔东南州府所在地凯里已启动了备用水源,向城区提供应急供水,但当地还是经常停水。

  在抗旱救灾中,当地政协发挥了积极作用。

  “除了组织捐款外,我们还利用政协自身的优势为抗旱救灾出力。这不,这几天我们几位主席和专委会主任都下乡了,我们一边调研旱情,一边帮助救灾。”粟多能委员介绍说。

  覃文静委员:

  牵挂桂西北的父老乡亲们

  南宁市并没有受到旱灾的直接影响,然而,家住南宁的覃文静委员也时刻牵挂着受灾的同胞们。

  “怎么能安心哪?桂西北好几百万人都严重受灾。我的家乡河池市就属于桂西北地区,虽然比受灾最严重的百色地区要稍好一些,但亲友们传过来的消息还是让人揪心。”覃文静委员告诉记者,桂西北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有“穷山恶水”之称。在她童年的记忆中,家乡不是旱灾,就是水灾。

  “这么多年,我们一直想为家乡做些事情。”覃文静委员和记者聊起了家常。

  “我家兄弟姐妹一共有4个,两个在国内,两个在国外。大家曾商量要集资买一个抽水机,捐赠给家乡。可这一想法被我一名大学同学否定了。那名同学去我们当地挂职后,告诉我:‘地面上根本就没有水,怎么抽?有抽水机也没用。’”

  的确,记者了解到,我国西南地区是全球喀斯特地貌三大分布中心之一。在喀斯特地貌分布地区,地表涵养水源能力弱,地表水流到地下后再流入暗河漏掉,造成地表蓄水少、地下暗河多,不能像北方那样用打井解决用水问题。

  因此,捐赠抽水机的想法也只能暂时搁浅。由于工作繁忙,覃文静委员目前所能做的,只能是把自己的心意寄托在捐款、关注和祝福中。

  梁晓丹委员:

  期盼“滇中调水”工程尽快实施

  在梁晓丹委员工作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抗旱救灾已经成为县里的第一要务”。目前,梁河县不少村庄已经断水,由于气候干燥,山火频频发生。梁晓丹委员的爱人在县农业局工作,最近也一直在乡下忙着救灾。

  “近几天,我们当地一直在做人工降雨,但每次只有一点点雨。”梁晓丹委员的话语之间,难掩对灾情的焦急和关心。

  在梁晓丹委员看来,解决当地乃至西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之策,在于加快“滇中调水”工程的实施。“今年两会时,我和几位委员讨论过旱情。大家都认为,如果尽快实施‘滇中调水’工程的话,玉溪、楚雄等地的旱情肯定会大大缓解。”

  据了解,“滇中调水”工程是云南人的一个世纪梦想,也是“引水济昆”整体方案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早在上世纪50年代,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张冲就率专家实地考察,提出了“引金(沙江)入滇,五湖通航”的宏伟设想。从那时起,从国家有关部委到云南省相关部门,几代人对此反复探索论证,由于牵涉移民、水资源开发、防洪、生态保护等众多复杂的问题,“引金入滇”至今尚未开工建设。

  此次60年一遇的旱灾严峻考验了云南的水利,也使“滇中调水”规划的实施更显迫在眉睫。今年年初以来,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到地方官员、普通百姓,有识之士无不呼吁尽快实施“滇中调水”工程,长远解决滇中地区的水利困境。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