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单霁翔撰文回忆:我在四川地震灾区的一天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06-07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8年5月19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7天,国家哀悼日当天,根据国家文物局局长办公会议的决定,包括我在内的国家文物局工作组一行6人赶赴四川,看望慰问灾区文物系统干部职工,实地调查了解灾区文物及文物系统受灾情况,研究部署文物系统抗震救灾工作。

  14点28分,飞机上,我们和乘客们一起静立默哀,向四川汶川大地震遇难同胞表示深切哀悼。

  下午3点左右飞抵成都双流机场。一下飞机,我们就和四川省文化厅、省文物管理局的同志们一起直赴地震重灾区都江堰。

  在随时都有余震发生的情况下,我们踏察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鱼嘴和古建筑群二王庙、伏龙观,考察了倾斜、裂纹的奎光塔,走进岌岌可危的文物库房,详细察看灾情,听取当地文保部门负责同志对文化遗产严重受损及文物人在大灾面前不畏艰险、抢救文物、坚守岗位的情况汇报;代表国家文物局慰问都江堰文博单位职工,高度赞扬都江堰文物人在大灾面前的出色表现,向在地震中失去亲人仍坚守岗位、为抢救文物负伤的职工发放了慰问金。

  千年一遇的强震,都江堰鱼嘴只是震裂了一点,令人欣慰;二王庙、伏龙观严重受损,我和同志们心情沉重。

  行走在满目疮痍的都江堰,依旧依稀领略了她的自然与人文的丰富丰厚;满身创痛里更深切深刻感受到都江堰文物人的美丽魅力。文化遗产的魅力因他们而彰显,他们的作为让都江堰更美丽。暮色中,我与都江堰文物人深情拥抱告别。

  回到成都,广播中听到“5月19日—20日汶川震区发生六至七级余震可能性较大”的消息。成都市民纷纷向安全地带撤离。成都市文博单位值班职工依然坚守岗位。我们一行按计划继续考察金沙遗址博物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监控录像中看到,金沙遗址博物馆全体员工在突发震灾面前,镇定自若地履行工作职责,有序疏散观众,本来身处室外的博物馆人也疾步迈向馆内参与疏导;夜色中目睹博物馆园区内避震的成千上万安坐安睡的成都市民,亲身感受到民众是如此亲近他们脚下这块积淀着3000年古老文明的土地,博物馆是如此被民众发自内心地需要。

  在寒冷而悲伤的黑夜,金沙遗址给生命以护佑,给心灵以温暖,给生活以光亮。地震使博物馆陈列暂时关闭了,但是另一种形式的展示与交流在延续。人们重新认识了金沙遗址。

  来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已是晚上近十点。研究院对四川的文化遗产有着深入的了解,更有着深厚的感情。座谈中我了解到,作为震区单位,考古研究院自救的同时,又积极行动,救助重灾区同行。震后第二天,全院职工就开始踊跃捐款捐物献血。14日开始,院领导和职工代表即分赴都江堰市、绵阳市、德阳市、安县、江油、青川、汉源等震中区域,带去了灾区的急需救灾物资,更带去了同行的关切关爱。救援的同时,研究院还多方调查灾区灾情,从业务上指导文物保护工作。

  我衷心感谢、高度赞扬了考古研究院全体职工在突发灾难面前,秉持敬业精神,有序开展工作,自救救人、抢救文化遗产的感人表现,勉励考古研究院在即将展开的全国文博单位对口支援四川灾区文物修复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
生命可贵。我要求在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这也是我在各个文博单位慰问考察时首先强调、反复强调的。

  深夜,入住成都武侯祠下榻处。丢下行李,立即在会议室开会,总结考察内容,安排明日工作。

  一天的时间是短暂的,一天的工作是忙碌的,一天的感受是难忘的:

  文物系统职工们严防死守文物不被盗抢,转移文物到安全的地方,同时,在第一时间尽可能调查受损文物情况,在第一时间对倾斜、开裂的文物建筑进行简单有效的支撑,对倒塌的建筑进行清理、遮盖,排除安全隐患,相对于用生命挽救生命抢险救人的英雄壮举,这些可能称不上惊心动魄,但也绝对是平凡的人在平凡的岗位上于非常时刻的不凡之举!文化遗产受损了,震区文物人的抗震救灾精神成为新时期值得珍视的遗产。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不仅在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过程中坚持坚守,更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弘扬光大。

  汶川大地震对我们民族是一个大的洗礼。毕生积蓄,可能在一瞬间灰飞烟灭,靠着友爱互助,人们继续活着;亲人离去了,人们依然坚守在亲情记忆里;没有什么比灾难后的一弯微笑更动人,灾难面前,人性人情人文是那样感人暖人。地震让我们更多关注精神文化建设,使我们倍感精神文化建设和家园的紧密联系。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意义深远、任重道远。

  地震发生后,震区文物人同舟共济、患难与共、携手共进、互帮互助,生动诠释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互助精神。团结是全国文物人的光荣传统。团结就是力量。国家文物局将组织全国文物保护、考古、博物馆等专业队伍,对口支援灾区震后文物保护工作,这是我在当天各个单位慰问考察时反复强调的,也是恢复重建过程落实实施的。

  记录人类灾难史意义深远。一些地震遗址应该给予保护。修复损毁文物时,可适当保留一些地震痕迹。这是灾难的记录,也是为后人研究留下资料。对一些不适合人类居住、被地震摧毁的地方,在符合当地经济社会政治文化发展总体要求的前提下,可以建立地震遗址公园。这项工作应该及早提出来。希望对此进行研究论证、提出方案。这是当天我在会议上对四川同行提出的意见建议,也是后来我们着力推进建设地震遗址博物馆的开始。

  汶川地震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第一时间赶赴灾区第一现场,成为抗震救灾最有力的号令,成为最能体现动员能力和应急能力的指标;党和国家领导人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刻下现代文明的崭新标记。

  按照党中央部署和中央领导批示精神,我和国家文物局其他领导多次赶赴灾区直接指挥协调文物保护工作,看望慰问灾区文物系统干部职工,同时,组织多个专家组前往灾区实地考察评估,研究并提出灾后文物抢救维修保护的指导性意见。

  2008年5月19日后,我又十数次前往四川震区考察,还在全国政协会议上提出多项关于震后文化遗产抢救保护工作的提案,为震后文化遗产抢救维修做了一些自己份内的工作,感到十分欣慰和自豪。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文化部党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局长、党组书记)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