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单霁翔委员称:在博物馆的大家庭中,中国是重要力量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11-05    来源:人民日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0年11月7日,为期6天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二届大会暨第二十五次全体会议将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届时将有来自全球五大洲12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3200余名博物馆馆长、文化遗产专家、博物馆研究者汇聚申城,以大会主题“博物馆致力于社会和谐”为中心,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和多学科的探讨。

  2010年11月7日,为期6天的国际博物馆协会第二十二届大会暨第二十五次全体会议将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开幕,这对于展示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成就,扩大中国博物馆界与国际博物馆界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国博物馆在国际博物馆大家庭中扮演更活跃、更重要的角色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这个“博物馆界的奥林匹克”大会召开前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博物馆的中国步伐与世界节奏等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每3天就有一个新的博物馆诞生

  记者:国际博协选择在中国召开3年一次的盛会,是否也是对于中国博物馆发展步伐的震惊或者好奇?

  单霁翔:我国的博物馆建设起步较晚,从1905年著名爱国实业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张謇创建中国第一个博物馆——南通博物苑开始,也仅有100多年的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旧中国留下来21个博物馆。但现在,中国的博物馆已达到3200多个,并继续以每年100个以上的速度增长,也就是说每3天就会有一个新的博物馆在中国诞生,这在世界博物馆发展史上是罕见的。

  尤其是最近几年,博物馆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高潮期。原有省级以上博物馆大多完成或正在进行改扩建或新建,并有一大批市县级博物馆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各行各业都注重收集保护本行业的文化资源,行业博物馆建设力度大大加强;社会资本纷纷进入文化遗产领域,民办博物馆迅速成长。从博物馆种类看,发展主流从传统的综合、社会历史等类型,转向艺术、科技、民族、民俗、生态、遗址、自然、地矿及各产业等专题博物馆类型。我国已经形成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和重点行业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类别多样化、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

  可以说中国的博物馆发展模式是一个独特的“样本”,确实引起了世界的好奇。

  记者:2008年我国全面实施了免费开放政策,公众对于博物馆的认识与过去也不一样了,博物馆的角色其实发生了哪些变化?

  单霁翔:2008年实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这个政策带来的效果是不可估量的,许多一辈子从未走进博物馆的人成为了博物馆的常客。仅仅两年的时间,全国1743个免费开放博物馆、纪念馆和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共计接待观众8.2亿人次,平均每馆观众量比免费开放前增长了50%,有些省份博物馆观众增量达到免费开放前的数倍。免费开放后观众结构呈多元化趋势。原来以机关、学生、部队、旅游团队为主,现在以社区居民、零散观众为主,其中低收入群体、老人、外来务工人员和残疾人等观众群体明显增加。从年龄构成看,正在向高龄和低龄两个方向延伸。

  我国博物馆也从传统的重视保藏和研究功能,逐步转向更加突出文化传播、宣传教育和休闲娱乐功能,社会角色正在发生显著变化。比如博物馆的文化休闲职能更加凸现,博物馆成为公众休闲娱乐和参观旅游的优先选择场所;博物馆的教育功能更加受到重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普遍设立,博物馆和学校教育教学交流与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显著增强,博物馆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博物馆应该成为能够给人温暖的家园

  记者:我们报纸曾经关注过上海、南京、西安、昆明等地先后提出建设“博物馆之城”的事情,鄂尔多斯等一些新兴的城市也拿出十数亿的资金在建设新的博物馆,这样的发展速度会不会带来许多问题?

  单霁翔: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数量上,能把一个博物馆运营好、让它真正成为一座城市的灵魂才是目的。

  中国的博物馆建设存在着两极,一方面一些经济快速发展的地方在博物馆建设中存在求多求洋、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不良倾向;另一方面,现有博物馆基础设施条件差、历史欠账多的情况十分普遍,多数中西部尤其是西部中小博物馆经费仅能维持日常运行,缺乏发展后劲。

  而在管理服务方面,许多博物馆满足于政府提供的基本财政支持,满足于现有的基本陈列和简单服务,公众文化服务层次较低。许多博物馆特别是中小博物馆基本陈列更换周期长,办展质量不高,教育服务项目和文化产品单一,内容和方式都缺乏感染力和吸引力。

  记者:大家都觉得和国外的一些博物馆相比,我们的陈列水平还是有差距,服务水平也不到位。

  单霁翔:现在有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博物馆每年举办展览也可以达到20甚至30个以上,但是由于没有建立起博物馆陈列展览专业资质资格制度,承接陈列展览设计制作的公司五花八门,良莠不齐,致使一些陈列展览规划缺乏论证,定位不准,追求大制作,形式与内容脱节,滥用多媒体技术、幻影成像、人工造景等,喧宾夺主,遮挡了文物展品的风采。

  我国博物馆急需实现专业化管理。近年来,每年毕业的文博专业的学生十分抢手。全国文化文物系统博物馆在编人员近6万人,其中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仅7.8%,且现有专业人员主要集中在文博专业领域,行政管理、经营管理、高级技师等人才严重缺乏,许多博物馆甚至成为安置人员的场所,无专业化可言,与国外发达国家博物馆机构中专家云集、类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情况形成鲜明对比。

  国际博物馆协会曾经倡导,“博物馆不仅是旧遗产的投影机,还应成为新文化的发生器。”博物馆应该成为民众生活的一部分,这就要求我们的博物馆不单单是庞大宏伟的建筑,而应该是能够给人智慧的长者、给人温暖的家园以及一切创新思想的灵感来源。这并不容易做到。

                   中国是国际博物馆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

  记者:中国博物馆一直致力于参与世界博物馆共同价值的发扬,每年的国际博物馆日活动都搞得有声有色,这次博协大会对于中国是一个怎样的机会?
单霁翔:自1983年我国恢复与国际博协的联系并于同年建立中国国家委员会以来,我国通过联合举办地区性或专门性学术会议、组织国际博物馆日纪念活动、出席国际博协大会以及合作出版等途径,与国际博协在不同层面上加强了业务的联系与合作,国内越来越多的博物馆也加入到了与世界各国博物馆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行列。通过这些活动,我国对国际博物馆界作出了颇多贡献,同时我们自己也受益匪浅。但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博物馆的对外交往和合作意识还不够强,自我封闭现象还比较突出。

  本届国际博协大会在我国上海举行,将让世界各国的代表切身感受我国厚重的文化遗产和蓬勃发展的博物馆事业。同时大会也将为中国博物馆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促进自身发展提供一个难得的机会。通过这一机遇,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国博物馆同行的交流与合作,取人所长,避己所短,推进中国在国际博物馆大家庭中扮演更加积极的角色,彰显中国作为国际文化体系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国际社会负责任大国的风范和作用。

  一方面,要积极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努力提升博物馆办馆水平。一是借助国际博协大会的有利时机,以更加开放的心态和更加广阔的视野,与更多的博物馆建立联系,加深了解,广交朋友,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二是要借助博物馆免费开放的有利时机,加快推进博物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健全博物馆法规、标准、规范,强化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职能;健全评价激励约束机制和法人治理结构等,以增强博物馆发展活力;三是加强博物馆人力资源尤其是专业人才对队伍建设,实施人才强馆战略,使博物馆成为知识、技术密集型的文化教育机构;四是学习国外博物馆文化产品开发的成功经验,以博物馆文化创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开发多层次的博物馆文化产品,让观众乐于把博物馆记忆带回家,并促进博物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博物馆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它可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当然也可以成为引进世界文明的桥梁。

  单霁翔:当前我国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合作的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大,交流次数不断增多,规模不断扩大。全国博物馆每年赴境外的文物展览达80项左右。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开始有计划的引进国外文物展览,向国内公众推介世界文明。在“中法文化年”、“中意文化年”、“中俄文化年”等系列活动中两国互办展览正在成为常态,这些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正在成为各种文化活动中的亮点。

  博物馆是人类文明记忆、传承、创新的重要载体。博物馆藏品承载着我国各族人民千百年来不竭的奋斗精神和创造智慧,凝聚着中华民族博大的世界观、历史观和独到的美学思想。博物馆既是向全体国民提供高雅公共文化服务,让公众直观认知和感受祖国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共享共同的民族文化记忆的重要手段,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的重要力量。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