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黄峻委员建议:科学管理血液制品市场解“血荒”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0-11-09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本报讯 (记者 张淑君)近期全国多地频频出现的“血荒”现象引起社会多方关注。“国内新增血站数量、血浆采集量稳定回升,各产品最高零售价不断调高,企业产能也逐渐得到恢复,在此情况下,血液制品还出现紧缺现象,确实应当引起重视。”近日,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医科大学教授黄峻指出,血液制品紧缺缘于我国血液制品管理制度僵化,相关政府部门应合力应对困局。

  前不久,在对全国各地的紧缺情况进行调查之后,公益机构北京益仁平中心在京发布了《全国各地紧缺乙肝免疫球蛋白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全国各省市93家医院中,普通医院缺货率为87.8%,妇幼保健医院缺货率为75.7%;各省市30家疾控中心里,除西藏自治区疾控中心外的其余29家都表示缺货。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全国性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紧缺呢?黄峻分析原因有三:政府限价扭曲了血液制品的市场信息,影响了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恶化了供需之间的矛盾;人为炒作,黑市囤积;多方利益博弈的结果。

  对于如何尽快改善HBIG的紧缺状况,黄峻建议:首先,卫生部门对血液制品的生产和安全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了解血液制品的真实情况,制定合适的监管标准,在保障血液制品安全的同时保证产量。争取将血液制品纳入医保报销范畴,增强患者支付能力。其次,进一步放松部分血液制品的进口,以缓解国内的供需矛盾。第三,科学管理血液制品市场,发改委等部门要对市场情况进行调查,在符合市场规律的基础上作出合理的HBIG价格管理机制,给予企业一定的利润空间,让企业有能力增加对献浆员的补贴,进一步缓解原料血浆不足的现状。

  黄峻特别强调要变革临床用血方式,减少血液制品浪费。他表示,现在,国内无偿献血的采集量几乎与单采血浆站的采浆量持平,但临床用血却有近1/3被作为白蛋白使用。“这种使用方式既浪费又增加排异、感染病毒等风险,而这些血浆如果用来生产血液制品,可以制造出包括白蛋白在内的更多更安全的产品。建议效法日本,在红十字会下设立非营利机构,使用无偿献血的血浆制造部分血液制品,以补充临床供应。”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