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常委热议公共外交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6-23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公共外交日益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建设的重要载体。22日,在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七专题小组的讨论会上,公共外交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热门词汇,“加强公共外交刻不容缓”成为常委、委员的共同心声。
  提到公共外交,上海市政协副主席周汉民常委有许多话要说。其实,周汉民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上海世博局副局长。他说,规模空前的上海世博会为我国公共外交提供了重大机遇和巨大平台。通过世博会,国外公众加深了对中国各方面的了解,增进了对不断发展进步的真实中国的认识。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总结世博会在公共外交方面的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推广成功的经验和做法,推动我国公共外交工作进一步发展。
  “人民政协是公共外交的重要平台。”在周汉民看来,人民政协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丰富的政治资源、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在公共外交领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要切实发挥好它的主体作用。
  全国政协常委刘古昌紧接着发言。他认真分析了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现在我国外部环境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且二者都在不断增加。”他建议,要增强忧患意识,把自己有“几斤重”评估准确,积极主动开展外交。
  坐在一旁的全国政协常委周文重对此十分赞同,频频点头。他进一步强调,我国除了要重视和美国等大国的外交关系外,也要加强与周边邻国的合作关系。“对外交往要遵循一个原则,就是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在场常委、委员认真聆听,踊跃发言,讨论现场气氛始终热烈。
  “我也来谈几句。”从后排传来的一句不太标准的普通话引起大家的注意。发言的是来自澳门的全国政协常委杨俊文。“我国的公共外交应针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的措施。”杨俊文认为,哪怕在同一个国家,只要地域不同,文化也会有差别,公共外交也要随之做调整。以美国为例,目前我国对美国的公共外交战略对象大多集中在高级知识分子、专家学者等高端人士身上,忽略了同中部和南部等普通老百姓以及一些宗教组织的交往。杨俊文提出,要尽快加强对美国中部和南部的群众外交和宗教外交。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