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议政建言

全国政协常委、委员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1-06-24    来源:人民政协报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关系到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我国“十二五”发展的重中之重。这几天,正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的多位常委、委员对此关注,并围绕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出了意见建议。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首要的是政策先行。”南京市政协主席缪合林委员认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各项政策的协同,这就需要彻底改革目前产业部门分割决策的现状,加强对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基础性研究、指导和协调,以形成系统稳定、科学前瞻以及有针对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他强调,当前尤其要防止各地不切实际地借机一哄而起,造成新的产能过剩。
  “要构建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技术创新体系。”缪合林说。目前,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仍然薄弱,技术创新成果的市场化水平仍然很低,企业的整体科研实力严重滞后,很多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对此,缪合林建议,应支持大学与企业的研发机构共同构建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特点的技术创新联盟,争取使我国能在这上面有所突破。
  去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规划,到2020年生物产业将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生物产业已被视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但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发展资金匮乏、产业组织不合理等问题正阻碍着生物产业的发展。对此,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江泽慧委员建议,从国家战略高度出发,尽快形成国家层面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促进各地形成重点突出、差异发展的生物产业区域布局;确立市场在培育生物产业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建立健全鼓励生物技术创新、产业发展、生物安全的法律法规,同时积极推进生物技术及生物产业方面的标准化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张圣坤常委将目光集中在了发展海洋经济上。根据国家海洋局发布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1)》指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海洋新兴产业体系,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整体年均增速将不低于20%。对此,张圣坤强调,当前我国发展海洋经济需要加强顶层设计,防止新一轮趋同化发展、低水平重复,从而造成新的产能过剩。他认为,更为重要的是依靠创新驱动加快从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发展。他以造船业为例说,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但造船业这种蓬勃壮大主要靠大量投资、廉价劳动力和高能耗换得,高附加值的自主产权基本为外国企业掌握。他建议,发展海洋经济,要抓住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牛鼻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设计着手,加强创意,不要再追求概念的炒作,否则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就是一句空话。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