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就医机制,实现全民无差别化就医待遇的提案

2016-02-28


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3682号提案
    案   由:关于建立城乡一体化就医机制,实现全民无差别化就医待遇的提案
    主   办:卫生计生委
    会   办:发展改革委 民政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第一提案人:詹思禄
    内   容: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老有所养,病有所医”是政府给予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日益提高,这些承诺都已逐步实现,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欢迎。但是,由于人多面广,有些政策可能执行得并不完美,或尚不到位。比如医改,国家政策出发点和顶层设计都是有益于人民群众的,然而,在现实中,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开展及深入,医疗体制改革并没有达到理想的预期效果,特别是在农村,喊了很多年的“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普通老百姓和广大农村的居民并未真正得到实惠。
    一、农民看病难的主要体现
    (一)就医经济负担大。
    2012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以力争避免城乡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为目标,合理确定大病保险补偿政策,实际支付比例不低于50%;按医疗费用高低分段制定支付比例,原则上医疗费用越高支付比例越高。
    目前,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构成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
    然而,由于商业保险的普及度不够,民政救助力量太弱,实际上“发育”迅速的只有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而这两种基本医疗保险“保大病”的功能并不足够。
    据调查,病人一旦住院,医生所用的药大部分不在医保报销范围。一次病下来,病人药费有将近一半不能报销,在另一半可报销的药费里面,病人最终真正可以报销的也只有30%—40%,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二)得不到良好的就医环境。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80%都集中在县、市级以上医院,尤其是优质的资源过度向大城市、大医院集中,而基层卫生资源却严重不足。这就造成城乡居民就诊进一步向上级医院集中拥挤,而大医院人满为患,没有门路的农民想住院甚至排不上队。
    (三)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被忽视。因为交通不便和文化程度不高,空巢老人去城市看病多有不便,很多大病靠忍,小病靠挨。农村的孩子很少像城市一样有身体检查。北京人民平均寿命80.18岁,而云南人民平均寿命只有69.54岁,经济落后的地方平均寿命基本比经济发达的城市短,应该说这和医疗水平差距息息相关。
    二、农民看病难的原因所在
    (一)政府尚未建立和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医保政策和措施执行不到位。
    自从农村合作医疗政策施行以来,农民看病的费用降低了。参与了农村合作医疗之后,低额的保险金换来了医疗费用一定比例的报销,很多人都得到了切实的实惠。
    但是,事实上,农村合作医疗只是让老百姓的看病花费有所降低,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农村已经出现许多农民有了医保后负担反而更重的现象,比如,大病住院时医生给他开的药都是医保外的药,医保外的药都是不能报销的,最终由病人自己负担。
    (二)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农民得不到良好的就医环境。
    (三)弱势群体被忽视,他们得不到整个社会的关爱。
    (四)医院药价偏高。在政府的干预下,我国药品先后降价20多次,且每次降幅均在15%—20%。但扭曲的药品交易链条增加了药品费用,实际到医院看病,最终药费还是没有减少。据了解,同一种药,医院比药店约高到4成。
    (五)医疗杂费多。患者到医院看病,一些感冒、发热的小病,医生也会给你开出名目繁多的化验、透视等检查单,杂费大大超过药费的事例比比皆是。
    以上现象导致病人不敢进医院看病怕宰怕黑;自我诊断、自我处方、自我治疗相当普遍;非法行医屡禁难绝,无证行医庸医害命;医疗服务机构散、乱、杂和各自为政,造成医疗资源的巨大浪费和闲置,重复建设又带来人力财力物力的无以数计的浪费。
    三、解决看病难的几个建议
    医改最大的困难就是无法把有限的医疗资源在人群当中分配,满足人民群众的医疗需求。特别是,由于我们中国目前的体制,导致有很多利益集团,这使得有限的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给目前的医改增添了更多的困难。
    要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在现实中予以消除。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彻底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增加必要的医疗投入,完善医疗救助体系。
    国情决定了我国目前要实现全民免费医疗是不切实际的,但是,面对普通老百姓就医经济压力大的状况,增加必要的医疗投入是必须而且可行的。因此,各级政府要建立并完善医疗救助体系,对贫困人口和无力支付医疗费用的伤病患者实施医疗救助,帮助解决城镇、农村贫困人群和重点优抚对象患病无力治疗等问题。作为政府,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完善医疗制度,解决低收入群体看病难,减少老百姓就医的经济负担和困难,责无旁贷;作为医院,必须以救人为首要原则,不以营利为目的;作为医生,要以救人为天职,不以牟利为生存点。
    特别是,要全面放开医保条件限制,对各种医疗药品和检查项目不设限,真正地使广大患者受益。城市医院与农村医院的等级不同,即使老百姓住在城市医院,但是由于有医保范围限制,有些药不能报,有些药可报,导致医生将不能报的药拼命用,可保的药却不用或少用,这样,无形中增加了患者负担,可否多用能报的药呢?在医疗器械检查方面,有些检查项目能报,有些检查不能报,不能报的检查项目做了,无形中就增加了患者负担。只有全面放开医保条件限制,才能杜绝这些医疗弊端。
    2.建立城乡一体化就医机制,实现全民无差别化就医待遇。
    农民得不到良好的就医环境,主要体现的是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目前基层医院医疗设备比较差、条件差,大量的医科大学毕业生大多不愿到基层医院就业,病人对基层医院的认可和信赖不够。
    国家应加大对地县级医院的投入,增加提高医疗设备水平,鼓励医疗人才下沉,同时亦可以将省、地、县三级医院组成集团,多层次医疗业务协同建设,提倡集团人才下基层服务。有大集团助力,普通群众对基层医院也会更加认可。除了县级医院以外,乡镇卫生院、农村卫生室的普及也非常重要。
    推进城镇化建设的时候,必须把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建设放在重要位置。增量提质,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够看病,最终在全社会建立城乡一体化就医机制,实现全民无差别化就医待遇。
    3.关注弱势群体,建立全面健康档案。
    对于被忽视的弱势群体,整个社会需要更多地给予他们关爱。政府可以通过流动体检,建立居民全面健康档案。这是一件庞大的工程,但也是一件有价值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