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三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0697号提案复文

2016-02-27


关于政协十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697号(资源环境类041号)提案答复的函


    骆沙鸣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完善我国城乡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基层气象公共服务系统”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完善我国城乡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和基层气象公共服务系统,对于进一步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服务融入式发展,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提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关于将健全完善我国城乡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纳入“十三五”规划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近年来,我局依托中央财政城市重大气象灾害监测和防御专项、“三农”气象服务专项等项目持续推进城市气象服务和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城乡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并取得明显成效。政府支持更加得力,各级政府在出台政策、部署工作、安排预算、绩效考核中包含气象工作;部门联动机制更加高效,建立了由29个部门组成的国家气象灾害预警服务部际联络员制度,先后与29个省(市、区)政府签订了省部合作协议,与农业等20余个部门和单位签订合作协议;社会参与范围更加广泛,气象信息服务站、气象信息员、城乡社区正逐渐成为基层气象防灾减灾的中坚力量,以气象部门直接提供为主、其他社会力量参与的防灾减灾气象服务提供机制初步形成;法制政策环境更加优化,《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一系列气象防灾减灾法律、法规颁布实施,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
    我局完全同意您的建议,将继续推动把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纳入政府责任清单、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发展规划以及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城市气象防灾减灾方面,积极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政府防灾减灾组织体系、融入政府应急预案体系、融入城市公共信息发布体系、融入城市公共服务保障体系、融入城市社会治理体系、融入政府法治化工作体系、融入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实现气象防灾减灾与城市基层管理、公共服务体系、综合信息平台的全面对接,有效提升城市气象防灾减灾和公共服务的水平。乡村气象防灾减灾方面,加强与涉灾、涉农部门的共建共享共用,将基层气象信息服务
    站、气象信息员和农村气象信息发布手段建设与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
    平台、农村广播电视及通信等村村通工程建设,以及农业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等结合起来,建立与基层特别是偏远农村、山区实际情况相适应的气象信息传播服务渠道,提升农村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积极推动基层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城市基层网格化管理平台,推进气象防灾减灾融入城市社会治理体系;利用移动互联技术,打造气象信息员灾情上报通道、沟通交流和动态管理平台,发布现场图片采集、视频上传等有偿任务,建立信息采用补贴机制,提升信息员队伍的活跃度和实效性。
    二、关于加强基层气象人才培养和促进气象服务优化升级的建议
    我局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基层气象人才教育培训机制,专门设置了面向基层的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和培训班型。2011年以来,大规模开展了地市级预报员轮训、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骨干人才轮训等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气象部门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对加强基层气象部门人才队伍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我局通过深入推进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优化和升级面向基层和农业农村的气象服务。2014年,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对象比上年增幅达120%,由73万名气象信息员、7.8万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43.9万个气象大喇叭等组成的气象预警发布系统逐步融入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
    下一步,我局将进一步加大基层气象人才培养力度。按照《2013—2017年气象部门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的要求,加强面向基层气象部门各类人员的培训;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国气象局关于加强气象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意见》,优化调整高校气象类专业招生规模和结构,为基层气象部门提供稳定持续的专业人才来源;通过建立基层模块化培训课程体系、完善基层系列培训教材、开展气象远程教育培训等方式,加强面向基层的培训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气象服务能力。积极推动全国气象部门强化对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信息的采集并建立动态修正机制,实现直通式为农服务精准化投放;发展基于用户位置和预报请求的精细化为农气象服务
    业务,鼓励官方新媒体发布渠道中增加为农服务内容,提高面向农业、农村的气象预报服务的针对性和智能化水平。
    三、关于加强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信息发布的建议
    我局高度重视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信息发布工作。2014年,气象部门组织各类宣传科普业务培训600余次,新建和改造校园气象站344个,制作图文类科普作品2100种,累计发放各类科普产品474.6万份;联合中组部在远程教育网推出科普视频节目《气象万千》,联合教育、民政、科技等部门组织“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气象防灾减灾志愿者中国行”等活动20余次;依托网络和新媒体扩大科普覆盖面,气象部门已经建成官方网站180个、官方微博689个、官方微信313个、客户端60个。2014年,气象官方微博累计发布气象信息278万条。下一步,我局将建设并推广“气象科普资源共享与传播平台”,联合科技部、科协开展“十三五”期间气象科普工作思路研究和“部委科普联盟”信息共享工作;联合中国科协、中国气象学会推进《气象科普发展规划(2013—2016年)》实施和中期检查,搭建“气象科普基地信息管理”平台,推动气象科普基地特别是校园气象站建设与运行,做到
    建用结合、规范开展;加强媒体运用管理,提升气象传播能力和水平,并通过制定《气象部门媒体融合实施方案》,加强整体谋划、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和机制创新,打造气象部门的媒体旗舰、媒体品牌,形成传播气象声音的合力。
    四、关于与智慧城市建设相结合加强基层气象服务数据库建设和应用的建议
    目前,部分省份已在基层建立了气象信息服务网站,为公众提供本地气象实时数据和服务产品。最近,我局结合“十三五”气象事业发展规划的编制,明确了智慧气象的发展思路,提出通过信息化推进智慧气象与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等领域的融合,使气象现代化迈上更高水平,为决策、为生产、为民生提供精细化、专业化、个性化的普惠气象服务。下一步,我们将加强高分辨率精细化预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成果在城市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发展基于用户位置和预报请求的精细化气象服务业务,提高气象预报服务的针对性、准确度和智能化水平,满足城市公众个性化气象服务需求。同时,在省级统一的数据环境支持下,针对各地实际需求,组织基层气象部门进一步利用本地气象历史数据、实时数据、预报产品等制作专业性的服务产品,提供给社会公众。
    感谢您对气象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国家气象局
    2015年7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