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

2015-03-01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4341号
    案   由:关于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推进养老产业发展的提案
    主   办:全国老龄委办公室
    会   办:卫生计生委 民政部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第一提案人:杜时贵
    内   容:
    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人口老龄化使家庭养老模式面临挑战,社会和家庭抚养负担加重,医疗和护理负担加重,从而对社会服务模式和体系提出新要求。因此,建立并完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通过医疗机构和养老机构之间的多方式合作,使其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益突出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推进,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数量将持续增长,医疗和护理问题也将日益突出。老年人患病率高,患病种类多,且多是患病时间长、并发症多、治疗难度高的慢性病,对社会老年人医疗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目前传统养老方式面临挑战
    目前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为家庭养老与社会公益性养老两种模式,社区养老也正在蓬勃发展,但与老龄化相伴而生的一系列问题,使这些养老模式均遇到了挑战。
    1.家庭养老模式。夫妻两人供养双方4位老人,抚养l个后代的“421”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的主流家庭模式,这会引发一系列的家庭及社会问题:平均寿命延长,推动赡养时间逐步延长和赡养数量增多,将导致低龄老人供养高龄老人的局面产生;现代化生产节奏的加快和劳动强度的增加,使子女更难以承担长期照料老人的责任。调查认为,21世纪将是老年人独居的时代。现如今,在许多城市老年人口中空巢家庭增长到40%—50%,有的甚至达到70%—80%,代际分离增加了家庭养老的困难。因此,单独依靠家庭来解决大面积、旷日持久的老人照料问题是不可能的。
    2.社会公益性养老模式。公益性养老也称“福利养老”,目标群体基本为生活自理能力弱、消费层次低的老年人。公益性养老也存在很多问题,缺乏竞争、服务人员薪酬待遇与机构经营好坏关联性小、管理上人浮于事等低效率现象成为该类养老机构的通病。此外,公益性养老机构目标客群范围狭小,经营方面的灵活性不强。
    3.社区养老模式。社区养老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依托,以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但社区养老也面临挑战。首先,社区养老主要还是依托政府的支持,不少社区可用于支配的老年服务经费很少,就社区服务的覆盖面而言十分有限。其次,资金来源的单一性必然导致管理的单一性,政府不得不投入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负责社区养老事务性管理等日常工作,导致管理机制陈旧、服务质量堪忧,长期发展难以维系。另外,鼓励机制不完善、投资渠道不畅通也是造成社区养老服务资金不足、发展缓慢的原因。
    4.自助养老模式。不单纯依赖社会和子女,而是依靠自身的积蓄和收入,为养老做金钱和精神的储备工作,依靠养老地产以及伴生的养老服务实现自助养老。这种养老形式一般比较高端,属于商业性地产养老,享受高端定制以及个性化服务。缺点是限于少数群体,例如退休干部、教授、企业主等,普惠性不足,商业模式不够成熟。
    5.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人口年龄结构和家庭结构的变化必然加大对养老产业从业人才的需求。然而,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却存在很多问题:第一,养老产业人员需求量大、人才紧缺。以杭州为例,预测2015年杭州养老护理需求将达7500人左右,而目前全市养老护理员包括助理员只有4690人,还不包括日趋增长的、纯市场化的自助养老需要的专业服务;第二,从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经专业培训的从业人员数量不多,难以形成行业的主体文化和主流品质,整个行业的服务质量难以提升;第三,人才制度不健全,导致流动性大、离职率高。养老从业人员工作强度和压力大、收入水平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缺乏晋升和职业发展渠道等现状,客观上降低了养老从业人员的从业信心;第四,缺乏规范自营主体的管理。社会上缺乏对养老从业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资质认证、服务派遣、统一管理的全方位管理和运营机构,大多养老机构还没有建立起成熟的商业模式和统一的服务标准,在人员的选择上参差不齐,对人员管理不到位,服务质量不高,服务技能不专业,造成养老行业不时传出从业人员的负面信息,影响专业市场的积极发展。
    三、医养结合模式是未来养老的发展方向
    目前的养老机构大多偏重生活照料为主,对医疗护理存在严重不足。有调查报告称,全国各级、各类养老机构中,有医疗支持(至少内设医务室、配备有专业医护人员)的不足l7%,而有关数据显示60岁以上老人患病率是全人群的3—5倍,缺乏医疗支持是绝大多数养老机构存在的“硬伤”,而养老机构内看病不能纳入医保报销体系的问题则使更多老人对选择养老机构心存顾虑。一方面是很多老人担心医疗问题而不选择养老机构,另一方面,很多大型综合医院的“压床”现象严重,有些老人长期住院养病而不是诊治,造成医疗资源严重浪费。
    对于社区居家养老的老人而言,慢性病、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的照顾任务主要由家庭成员承担,空巢老人仅由社区工作团队提供基本生活照顾,而没有护理人员提供居家用药指导、健康膳食及康复指导。对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照顾者家庭负担的调查分析指出,83.5%的照顾者认为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负担。老人一旦患病,不得不经常往返于医院和居所之间,既耽误治疗,也增加了负担。
    传统的养老方式缺乏专业医疗康复指导和相应的支撑系统,不方便就医;而目前大多数大型医院尚未参与地方养老服务,也没有与地方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不方便养老。在未富先老及养老、医疗、长期照料服务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如何解决庞大的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问题,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四、对策建议
    1.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社区的建设
    在现有或新规划医院周边配置一定比例的养老社区,既解决养老机构医疗力量薄弱的问题,又能使医院的医疗资源效率最大化,形成良好的社会效益。将各级综合医院与带病养老人群的养老机构有机结合,探索“医养结合、康复养老”的服务模式,形成医院和养老社区之间双向转诊机制。对社区内老人进行合理划分,患病老人可在医院内接受住院治疗,待病情好转后可回到社区继续休养,对于正常居住的老人则由医院内的护理中心建立健康档案,提供长期跟踪服务。成立健康管理中心,以健康体检中心、康复疗养中心、功能医学中心等多种方式,提供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在完善上述结构的同时,容纳干休所、老干部、老职工活动中心或老年协会,以健康服务、老年心理服务为内容,以咨询或家庭医生为形式,以医养结合机构为基地,提供订单服务输出平台。
    2.构建养老护理培训平台,开展养老护理教育服务
    针对目前养老产业从业人员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养老护理培训平台,开展教育、培训及资格认证服务。构建科学的教育培训体系,一方面依托高职院校资源,开展养老护理相关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资质认证工作。另一方面对养老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促进养老从业人员的技能持续提升,以及职业资格的标准化认证。资源共享,探索创新型养老产业服务输出模式。加强校企合作,探索产学研教结合的养老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以企业为主体投资建立专业培训机构,整合社会教育与医疗体系资源,推动专业人才培训与成长。
    在建设培训平台的同时,积极推动地方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地方养老服务岗位专业标准和操作规范,对老年人护理服务、护理人员配置、护理管理体系等内容进行明确分类,对每项具体要求内容提出详细的定性和定量操作指标。
    3.加快制订支持发展养老产业扶持政策
    鼓励社会力量办养老机构,推动各地方政府制定养老服务和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既防止一哄而上,又防止有项目无规划土地可用。各类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要纳入城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规划,合理安排用地需求。明确养老产业用地性质,制定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土地政策。
    总之,要努力形成以医院为依托、养老社区为中心、健康管理为手段,集健康管理、康复养老、养生保健、养生文化传播、教育培训、行业标准建设以及休闲居住、养老度假等综合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健康养生养老综合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