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积极推动佛教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作贡献的提案

2015-03-01


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536号
    案   由:关于积极推动佛教界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多作贡献的提案
    主   办:宗教局
    提案形式:个人提案
    第一提案人:觉 醒
    内   容:
    2013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80年校庆上发表讲话,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同年11月,在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时,习近平同志再次提出:“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习近平同志关于传统文化的系列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高度重视。
    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自传入之日起,与中国本土文化相互吸收、含摄融合,发展成为与儒、道并立的三大传统文化核心之一。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必然离不开佛教文化。剥离佛教中的宗教成分,佛教文化理应在大文化范畴享有自己的空间和位置。建议相关政府部门在制定国家文化战略的过程中,能给佛教文化留有一席之地,让佛教文化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作出应有的贡献。
    建议:
    一、挖掘佛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鼓励佛教界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多作贡献
    佛教文化所内蕴的济世利人的道德规范、慈爱和同的处世方式、顺应自然的行为原则、崇俭抑奢的生活信条、清净恬淡的精神境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智慧等,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具有不容忽视的地位,对于提升公民的道德水平、张扬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相关部门有必要出台一些具体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和鼓励佛教界加强文化建设,汇集各方力量,不断挖掘佛教文化中积极向上的思想内涵,努力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多作贡献。
    二、鼓励佛教文化深入民众、走向社区,为提升公民道德素质多作贡献
    佛教寺院在历史上曾一度具有学术研究、文化教育的功能,同时,还兼具慈善机构、图书馆和文化中心等多重角色。僧侣扮演着知识与文化传承者的角色。当代佛教可利用自身资源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如向市民开放寺院图书馆、组织佛学讲座和佛学沙龙、举办专题佛教文化艺术展、成立佛教文化艺术研究机构、发行期刊和音像制品等等;定期举办佛教文化艺术周(节)等活动,吸引信众和市民踊跃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对佛教音乐、伦理、文学、艺术、建筑等方面的了解。另外,还可以联合社区,结合世情、国情、教情,创造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如举办演讲比赛、知识竞赛等,来弘扬优秀佛教文化。
    三、借助现有文化交流的有利条件,加快佛教文化走向世界的步伐
    在大力倡导中华传统文化走出国门时,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佛教文化也需要尽快确立“走出去”的战略。在鼓励佛教界积极探索和寻求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同时,也要出台相关措施为佛教文化实施“走出去”战略创造有利条件。佛教文化如果能够搭上便车、加入中国传统文化包裹之中,成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丰富和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政府相关部门的鼓励和支持下,佛教团体可以对佛教文化进行精心包装、明确品牌,通过文化巡演、合作研讨、书画交流等形式,展示中国佛教文化超凡的魅力,让世界人民了解完整的、全面的、真正的中国佛教文化。
    四、加强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推动佛教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服务
    中央最近公布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明确了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核和灵魂,对于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佛教文化中的许多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倡导的精神相一致。在当前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开展佛教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比较研究,加强对宗教教职人员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进而利用他们的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对信教群众及社会大众进行广泛宣传,通过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引导,凝聚起社会发展的时代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