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二届二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3817号提案复文

2015-03-01


对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第3817号提案的答复

马敏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高校新型智库建设的提案”收悉。就加强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提出的建议对我们工作启发很大,我们高度重视,作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深刻认识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背景下,智库在应对全球化挑战、为政府出谋划策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应对国内外环境挑战、破解发展难题、回应人民期待都迫切需要强而有力的智库支持。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要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强智库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新形势下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强大动力。2013年5月,刘延东副总理主持召开“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座谈会”并作重要讲话,强调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并就如何破解发展难题、推进高校智库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我国高校人力资源集中,学科门类齐全,基础研究力量雄厚,具有建设高水平智库的良好条件。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举措,大力支持和鼓励服务国家和社会发展需求的科学研究,高校研究回答现实问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紧密围绕国家需要,积极建言献策,一批优秀成果及时转化为政府决策和政策。但从总体来看,目前高校智库建设还明显滞后,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还存在很大不足,根本原因是问题意识不强、联系实际不足、评价机制不健全、改革和支持力度不够。着眼解决上述高校智库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高校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教育部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研究起草和修改完善,并征求了多方意见,出台了《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
    二、多措并举,大力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
    落实《智库推进计划》,推进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将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化同步”新要求,聚焦国家急需,明确建设目标,立足高校特点,以学者为核心,以机构建设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以成果转化平台为基础,创新体制机制,整合优质资源,打造高校智库品牌。
    1.建设新型智库机构。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一是要体现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牢牢把握正确方向,既要有国际视野,学习借鉴各国智库建设的成功经验,又能立足基本国情,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二是能体现高校优势和特色,紧扣国家需求,明确主攻方向,充分发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的重要功能。三是要有发展理念和组织管理方式的创新。通过深化改革,促进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的优化组合,不断提高智库的创新活力。四是能拿出既有前瞻性、战略性,又有针对性、操作性的研究成果,成为服务党和国家决策的思想高地,形成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智库品牌。
    教育部将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2011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为抓手,创新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重点打造一批国家级智库。加强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将继续以紧密服务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推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依托管理数据库,以战略研究、政策建言、人才培养、舆论引导、公共外交等方面的绩效为主要评价标准,对重点研究基地实行动态管理。第二批“2011协同创新中心”认定工作已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同时加强对已认定中心的绩效考核,突出考察满足国家重大需求协同创新任务的落实情况。围绕内政外交重大问题,重点建设一批专题数据库和社会科学实验室,为高校智库提供有力的数据和方法支撑。
    2.凝聚高端智库人才、加强青年学术后备力量、推动智库人才交流,培养和打造高校智库队伍。重点支持一批学术造诣高、善于理论联系实际的高端人才;加强青年学术后备力量,培育一批高水平创新团队;通过聘请有较高理论素养的实际工作部门领导干部参加智库研究,推荐智库人才到实际部门挂职锻炼等举措,推动智库人才交流。
    3.拓展成果应用渠道。完善专家建议的采集、编辑、报送、反馈工作机制,围绕全局性、战略性问题,以及难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研究,及时向中央各部门建言献策。今年3月,经报有关部门批准,教育部正式设立《教育部简报(高校智库专刊)》,向中央有关部门报送高校专家高质量的战略性、前瞻性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议。同时,进一步畅通其他成果报送渠道,对接中央有关部门实际需求,增强高校专家建议的针对性、实效性。鼓励对外开展合作研究、支持高校举办智库论坛等,加强中外高校智库交流平台的建设。
    4.创新组织管理。大力推动协同,强化校府、校校、校所合作,建立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深度融合的协作机制,改变封闭分散、各自为战的局面;推动落实《关于进一步改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的意见》,改进科研评价,推动实施科学合理的分类评价,对智库研究成果,建立实行以政府、企业、社会等用户为主的评价机制,把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实际贡献作为核心标准,加强绩效评估;改革项目管理,加大对应用性研究的支持,建立完善后期资助方式等。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和建议。
    教育部
    2013年9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