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机构  |  政协文献  |  领导讲话  |  政协会议  |  提案工作  |  视察调研  |  党派团体  |  祖国统一  |  友好往来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大会发言

张志刚委员的发言
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国家战略落到实处 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6-2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比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增长3%的目标。“十二五”的第一年,这个重大的经济结构指标在“十一五”实现43%的基础上只增加了0.1%,从进度看又欠新账。

商贸服务业在我国服务业中占有比例高、发展潜力大。去年,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为加快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BT商贸服务业的发展,在上海等8省市及我国台湾进行了为期半年的调查研究。

我国商贸服务业发展快、差距大、前景好。2011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1%,是1978年的116倍。但目前我国人均消费仅有2170美元,大约是美国的1/7。按此增速,2015年有望超过32万亿元,届时,我国消费品国内市场规模将位居世界前列。加快商贸服务业的发展,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方向,也是当前稳增长、控物价、稳中求进的必然选择。

加快流通业发展意义重大。现代化流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消费通过流通引领经济,反映需求,决定生产,影响稳定,是民生工程的“安全基石”,是处理好“稳增长、调结构、控通胀”三者关系的重要方向和战略重点。

当前,“稳增长”的压力增大。但是,流通业界对实现“稳中求进”的目标仍满怀信心。大家盼望:促使包括流通业在内的服务业大发展的各项政策,有关部门要有紧迫感,推动配套政策措施,尽快“走出中南海”,落实到基层。我们希望:把流通先导战略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为此,建议:

一、从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流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商贸,属实体经济。“消费”是拉动所有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绝对动力。建议国家在即将召开的全国流通工作会议上要求各级领导深刻认识流通在经济中的战略地位和重大意义。“多管齐下、综合治理”,使流通不再经常“惊险的跳跃”。让“血脉、神经”成为拉动经济的强大动力。

二、改革税制

“一次分配也要讲公平”。坚决对流通领域实行结构性减税。要使“中国服务”像“中国制造”那样成长壮大,走向世界,必须坚决降低流通环节实际税负。建议在上海“营改增”试点中,更加重视流通环节实际税负的减轻。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因试点而影响的利益分配关系。试点取得成果后应尽快扩大推广。切实把这个轻资产、广就业、惠及民生、涉及千百万小微企业领域的税负降下来。使大企业变强,小企业更活。同时,要认真清理并取消涉及流通领域的所有的不合理收费。

三、加强法制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我国流通领域在改革开放中的成功经验急需上升为法律,成为长效机制;发展中的问题,诸如食品安全、网点规划、电子商务、诚信建设等市场秩序亟待通过完善标准并用法律规制。建议制定流通立法规划;加快相关标准和法规的制订;将已经成熟的部门规章上升为国务院法规以提高法治的权威性;加强流通执法;条件成熟后应制订《中国商法》。

四、完善体制、机制

大流通决定大生产。网购等电子商务成本低、效率高。“农超对接”、“工商对接”等机制路径短、成本低、安全可追溯,使“生产者、流通者、消费者”三得利。上述交易方式和运行机制应加快扩大发展。目前大市场、大流通中存在的问题,已经超出了流通主管部门的权限,协调时间长,制度成本高。建议当前加强部门间的协调体制,今后继续推进大部制改革。

五、加大政府对公益性基础设施的投入

充分竞争的领域也有公益性设施。世界发达国家都对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进行政府投资和管控。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等流通基础设施20年来却出现了“去公益化”现象。仅存的公益设施也无税费优惠。上述情况推高了流通成本,在去年平抑市场物价时,使政府失去了重要的“抓手”和“平台”。建议将公益性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到国家经济安全和事关社会稳定高度去重新认识。制定发展规划,列入投资计划,科学布局,制定优惠政策予以支持。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常委会学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