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机构  |  政协文献  |  领导讲话  |  政协会议  |  提案工作  |  视察调研  |  党派团体  |  祖国统一  |  友好往来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大会发言

张大方常委委员的发言
深化改革改善环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6-2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健康稳定发展的实体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根本,是抵御外部冲击、增加社会财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基础。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今年我们主动调低了经济增速,总体上经济前景仍然向好。但从信贷、消费、企业利润、税收收入等方面经济指标来看,实体经济正面临一些新问题。

一是政策扶持不到位。如,普惠制的税收政策落实不到位,可操作性需要加强;企业涉税种类多,个别税种设置不合理,部分小微企业缴税总额高于净利润;人力资本、风险投资的税收优惠不足;对企业创新产品在政府采购、推广等方面力度较小;地方非税收入增长过快,1—3月份同比增长达50.1%,行政性收费繁杂,等等。为此建议,进一步落实和加强各种政策支持。坚持结构性减税,特别是给下游产业中具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减税,增加上游垄断性行业的税收以补贴下游制造业和服务业。细化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相关政策,在条件成熟地区试行“以税定贷”、“涨薪抵税”等创新举措;建立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税收优惠效益评估体系。完善会计制度,真实反映自主创新活动成本和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税基。合理安排政府支出,遏制地方增加收费、延缓减税的冲动。

二是金融支持不充分、不均衡。小微型企业融资难尚未实质性改善,经营压力加大;金融衍生品层级增多,内在风险增高,与实体经济要求偏离;金融体系存在结构性问题,企业间接融资占比高,银行偏好资本密集型工业,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支持不足;银行业市场集中度过高,金融行业价值发现和资源配置作用未充分发挥,等等。为此建议,强化金融支持,建立有利于创业创新的金融体系。灵活运用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工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适合小微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和信贷模式。完善创业板、新三板市场,鼓励创投和股权投资机构投资小微企业,加快构筑IPO之前的多层次投融资体制,如真正意义上的天使投资、股权投资基金等;通过做大股市和公司债市场,促使资本市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晴雨表”。推进征信体系建设,进一步破除行业垄断,规范金融行业收费,营造良好融资环境。

三是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科技成果产生规模效益的仅占10%—15%,高新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20%;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各类科技成果信息和交易平台大多功能单一,信息服务不及时或不准确,企业难以了解相关技术领域的进展以及寻找合作伙伴;科技中介机构的社会地位不明确;成果转化政策以供方为主,缺乏对企业吸纳成果的鼓励政策;知识产权保护和利益分配的政策不完善,等等。为此建议,强化科技政策支撑。完善风险投资体制,多渠道吸引资金,为成果转化提供金融保障;完善产学研合作税收优惠和贴息贷款政策,对技术受让方和技术交易服务机构也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推动科技成果在资本市场上实现价值,加快成果转化的立法工作,修订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并制定实施细则;继续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尤其是对中试和应用阶段的支持力度;积极扶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尽快放开区域性科技银行准入,为科技研发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信贷支持。

四是经营环境恶化。我国制造业核心技术大多被国外掌控,行业大而不强;能源资源供给体系对外依存度高,部分领域供应缺口拉大;企业间期费用增长过快,特别是今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出现了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增速均高于主营业务收入增速的罕见情况;能源、原材料和劳动力价格攀升,企业成本上涨;内外需均不旺盛,企业盈利能力不强,等等。为此建议,深化相关领域改革,改善企业经营环境。促进上游垄断行业“以价补量”盈利模式调整,确保下游产业中弱小且具潜力的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避免企业高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调整税收政策,进一步增加居民收入,增强消费刺激,推动实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常委会学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