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发展,现有农业发展方式的局限以及农村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渐突出,迫切要求传统农业向低碳农业转型,走有机、生态、效益型农业之路。
一、发展低碳农业是我国低碳发展的客观要求
首先,发展低碳农业是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我国在发展中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的多重压力,实行低碳发展已成为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取向和重大战略。目前,由于石化产品的大量使用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导致农业成为各产业中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源。农业用地释放出的温室气体超过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30%,相当于150亿吨的二氧化碳。同时,全国农村每年产生近3亿吨生活垃圾、30多亿吨畜禽粪便、90多亿吨生活污水,使土壤、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低碳农业以生物和环境之间的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为基本特征,可以实现石化产品使用的减量化和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和碳排放。
其次,发展低碳农业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不稳定性增加,产量波动增大,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受到威胁。2010年我国有1978万吨不合格蔬菜,以及相当数量不合格的水产品、畜产品进入市场。低碳农业要求低能耗、低污染和低排放,突出资源的高效利用、绿色产品的开发,以及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模式,无疑应当成为我国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径选择。
再次,发展低碳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产生活质量的紧迫任务。我国农业正处在生产成本上升、产品价格波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的时期,农业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短板”。低碳农业是把农业发展建立在资源与环境良性循环的基础之上,通过运用复合的技术体系,实现农业经济的循环发展并取得最佳效益,保证农民在持续增收的同时,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改善。
二、发展低碳农业面临的突出问题
发展低碳农业应突破体制、政策、技术和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制约和障碍,为低碳农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一是分散经营影响低碳农业规模化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极大地改变了我国农村面貌,立下了历史性的功绩。但这种体制下的生产主体对环境保护与低碳技术的应用缺乏动力;分散经营难以使低碳农业形成规模化、集约化和标准化。
二是技术支撑乏力制约低碳农业的有效推进。近年来,我国农村的科技状况有较大改观,但投入不足、成果转化率不高、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人员断层、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仍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制约瓶颈。
三是生产方式粗放加剧了农村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化肥、农药等石化产品的应用在为农业经济创造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严重危害。目前我国化肥、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分别为50%和30%左右,其余部分均以大气沉降和雨水冲刷形式污染了环境和农产品。不仅耗费了大量不可再生资源,降低了农产品的竞争力,而且导致土地板结,肥力下降,面源污染增加。
四是劳动力素质不适应低碳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科技文化素质普遍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生态环境意识不强。大量强壮劳动力外出务工,务农的劳动力呈老龄化、女性化趋势,低碳农业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推广难以顺利实施。
三、发展低碳农业的对策建议
发展低碳农业应采取综合措施大力度地加以推进。
(一)加快制度创新,实行产业化经营
应加快土地流转制度的创新,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并通过政策引导,促进土地流向低碳农业,限制高碳农业用地。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建立和扶持各种生产协会和合作社组织,保证绿色农产品的品质和生产规模,并有组织地推向国内外市场,通过品牌效应形成市场优势和价格优势,实现低碳农业的高效益。
(二)强化技术支撑,推进标准化生产
发展低碳农业核心是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是要在关键性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上取得突破。例如,化肥、农药的减量高效施用技术、农业固体废弃物再利用和废水净化技术,以及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可降解地膜等技术,以支撑低碳农业的快速发展;二是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制定和完善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和加工操作规程,建立产地环境和产品监管机制,确保农产品优质安全;三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对大宗农产品实行无公害生产。
(三)转变生产方式,发展节能、有机、生态农业
一是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逐步降低农业生产对石化产品的依赖,大力建设绿色有机食品产业基地;二是积极推动资源节约和循环发展,包括低碳耕作、农机节能、生态养殖、节能住房和炉灶,以及沼气的应用等;三是积极推广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四)树立低碳理念,提高劳动力综合素质
农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是低碳农业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一是要加快低碳农业知识和应用技术的普及和培训,多渠道宣传低碳农业理念和国家采取的政策措施,切实转变干部群众的发展观和提高低碳环保意识,进而成为自觉行动;二是将低碳农业技术的应用同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结合起来,引导农民文明、健康生活;三是要鼓励绿色消费,通过市场的“倒逼”机制促使农产品的低碳化。
(五)制定科学规划,形成合力推进机制
低碳农业是内涵丰富、涉及面广的综合体系,必须政府重视、政策引导、合力推动。要把低碳农业发展列入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完善农村节能减排以及有机农产品的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建立低碳农产品认证制度和生态补偿机制。要形成社会合力,实行分类指导,示范先行,使低碳农业发展在点上不断深化、在面上不断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