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机构  |  政协文献  |  领导讲话  |  政协会议  |  提案工作  |  视察调研  |  党派团体  |  祖国统一  |  友好往来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大会发言

阿什老轨常委委员的发言
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创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6-2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中共中央2012年1号文件突出强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和发展现代农业的根本支撑,出台了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科学把握现代农业发展规律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重大部署。当前,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大力推动农业科技跨越发展,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具有深远意义。

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紧紧围绕粮食安全和凉山特色农业产业这两个主题,坚持“科教兴农、立足凉山、突出特色、服务三农”的宗旨,加强农业科研和自主创新;大力开展农村农业生产新型实用技术的教育培训和推广运用;不断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十一五”以来,全州农业科研、推广、教育部门通力协作努力拼搏,以农业科技进步促进全州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成效显著,充分展示了科学技术对凉山农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截至2011年全州粮食种植面积达761.17万亩,总产224.4万吨,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产并连续9年不断创新高。全州经济作物总面积194万亩,总产值62.56亿元。蚕茧年产量43.5万担,连续九年位列全省第一。

一、民族地区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上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十一五”期间民族地区农业在科技创新、科技推广、科技进步方面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在发展中还存在诸多不足和困难,一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依然不足,二是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依然不高,三是农技推广服务能力依然薄弱,四是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依然滞后。

(一)农业科技创新方面

科研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如凉山农科所和凉山亚热带研究所试验设备短缺,科研手段依然相对落后,科研水平难有较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难以充分体现。

科研经费严重不足,拓展科研领域十分困难,科研水平和档次难以提高。科技人才断层严重,存在科研人员知识老化、科技人员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人才断层严重以及与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不相适应等诸多问题。

(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

1.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对象文化素质较差。凉山州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79.98%,初中文化程度占13.65%,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6.37%,系统接受农业职业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到1%。

2.农技推广体系薄弱。凉山州农业乡镇基层农技推广机构675个,其中县级推广机构86个,区乡推广机构610个。乡镇农技推广体系人员编制为1900人,实际在岗1287人,缺编613人。凉山农技推广人员与农民的比例12675,远远低于全国11200的比例。

二、促进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正确把握农业科技创新的方向,大力发展现代种业,以高产、优质、多抗、专用为导向,培育一批适应凉山的突破性农业新品种。推动科研机构与商业化育种,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作用,大力支持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农机农艺融合、农业防灾减灾、节本增效、资源环境保护、农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等关键技术研发,切实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二)加快农技推广体系建设

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的最基层机构,是实施科教兴农战略、防控动植物疫病、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前沿阵地,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依靠力量。进一步完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机构管理体制,实现管人与管事的有机统一,发挥县乡农技推广服务机构的整体功能,提倡服务在乡、管理在县。引导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社会力量开展农技推广,加快构建以公益性推广机构为主导、其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农技推广服务体系,提高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

(三)加快乡镇农技站建设

实现按照种养规模和服务绩效安排推广工作经费,并争取列入财政预算。加强乡镇农技站条件能力建设,做到“四有”,即工作有场所、服务有手段、下乡有工具、经费有保障,切实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努力争取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加大对农业科研的稳定支持力度,提高公益性农业科研机构保障水平。

(四)加快先进实用农业技术普及应用

加大关键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根据生产环节、农时季节、重点区域和重点品种的需求,依托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粮棉油糖高产创建示范片、园艺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组织发动广大科技人员下乡、进村、到场、入户,开展有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实现对农业大县、重点乡村全覆盖,提升农业科技成果的入户率和到位率。重点推广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水稻优化定抛技术、普及玉米地膜覆盖、水稻旱育秧技术、小麦少免耕匀播简化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努力实现抗灾夺丰收,支撑粮食和农业稳定发展。

(五)加快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基础是人才。加强农业科研优秀人才及创新团队建设,依托现有重大科研计划、项目和基地建设等途径,重点培养一批中青年农业科研优秀人才,逐步形成以科研优秀人才为核心的优势创新团队。加强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选送基层农技骨干到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深造,强化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和素质提升。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依托各类农业职业院校、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推广机构与涉农企业,分类型、分层次、分领域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加快培养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农业服务人员、农村社会管理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体。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常委会学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