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巨大影响,各国都在寻找下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开始大力培育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也已经悄然开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我国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又一重大思路,是适应经济科技变革、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增强综合国力、提升生产效率和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我国经济社会持续较快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关注的问题
1.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经历较长的培育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尚不成熟,要形成主流的技术路线和产品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尝试和市场筛选。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市场培育方面也需要长期的过程,才能克服消费观念、技术瓶颈、生产成本、配套设施等一系列障碍。因此,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初期投入大、风险高,需要大量的资金以及系统性的财税、投融资政策支持。
2.关键性核心技术瓶颈有待突破。当前,我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关键技术的掌握和整个技术体系方面都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仍主要依赖进口,技术的落后直接导致产品成本高、价格高、竞争力弱,从而制约了国内外市场的发展。
3.产业发展存在“重规模扩张,轻技术创新”的问题。近年来,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大干快上”的同时,并未真正走出创新与高水平发展的新路,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沿袭了传统产业的老路子,即主要依靠扩大生产规模而非技术创新来降低成本,在产业链上集中于低附加值的制造环节而非高附加值的技术创新环节,如此发展下去,将会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4.政府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的力度有待加强。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品在市场导入期往往存在种种障碍,需政府推动应用示范、制定标准和建设关联基础设施等,积极引导消费。目前政府在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产业化方面手段单一、力度不够,试点示范推进缓慢,相关技术标准制定滞后,有关价格和税收政策不配套,在一些领域还存在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情况,市场竞争秩序有待规范。
二、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产业发展规划部署。建议中央抓紧出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明确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时间表和路线图,作为纲领性文件指导产业发展。同时,及时配套可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包括产业政策、激励政策、价格政策等。此外,建议组织有关机构进行软科学研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概念、内涵、原则、产业布局、关键技术、制度设计、综合评价等进行深入的探讨,并及时运用相关研究成果帮助企业进行决策。
2.进一步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由于产业发展的高风险性和长期性,资金投入往往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初发展的重要瓶颈。建议建立培育新兴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长效机制,一是保障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示范效应;二是制定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建立健全鼓励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信用担保制度和其他信用担保制度,为中小企业融资创造良好条件;三是撬动社会资本市场,进一步吸引社会投资,可通过探索企业债券、私募基金和股权投资等多种方式,建立起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社会融资体系。
3.进一步着力突破关键技术。建议立足国内外资源、瞄准国际科技前沿,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产学研合作,组建由政府、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等组成的产业联盟,加快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创新体系建设,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建设,努力在关键技术、高端共性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突破,掌握自主知识产权。一是强化目标导向。将培育自主知识产权和自有品牌作为首要任务和核心目标,发挥科技计划的导向作用,设置强制性门槛。二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紧紧抓住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机遇,实施高端跨越。三是加快成果转化,切实解决创新技术进入市场后如何走向成熟的问题。
4.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一是通过制订规划标准、技术平台、技术门槛,加强质量检测等,进一步加强引导,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促进产业竞争优胜劣汰、规范发展。二是加强立法,加大对知识产权、安全隐私的保护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品牌意识,加强资源环境保护,规范市场环境。三是进一步加强对监管机构的人、财、物投入,完善监管组织体系,调动各方积极性,形成监管合力。
5.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整体竞争力。以配套集群的模式,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实现上下游衔接,有助于知识和技术的转移扩散,尽快形成整体竞争能力。建议积极推动以核心企业或主导产品为基点,推动产业链条向两端延伸;瞄准技术集成的重大整机产品,推进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加强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链;创新财政支持模式,着力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加强合作;加快探索产业链融资模式,着力夯实产业链金融支撑。
6.进一步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建议实施支持企业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政策,鼓励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技术及管理人员在企业兼职进行技术开发和管理指导,同时引导大学毕业生、研究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