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机构  |  政协文献  |  领导讲话  |  政协会议  |  提案工作  |  视察调研  |  党派团体  |  祖国统一  |  友好往来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大会发言

郑兰荪常委委员的发言
有关“产学研”结合存在问题的思考与建议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6-2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近一年多来,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日益严峻:员工工资和原料成本不断上涨,国外市场萎缩,即使是光伏器件等新兴产业也很快饱和,因此急需通过产品和产业升级来摆脱困境。另一方面,我国的科研水平因为投入的增加和人才的回归而迅速提高,但是在满足企业技术需求和发展方面却贡献甚少。下面,就我国“产学研”结合所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提出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一、正确认识和处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关系

我国的科研人员及其管理部门一直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过于割裂开来,而且认为基础研究的水平高于应用研究。实际上,许多真正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成果本身可能就具有应用的价值。另一方面,应用研究的深入有可能为基础研究的发展提出需求和方向。一些著名专家就是为了解决应用研究中遇到的科学问题,而在相关的基础研究中取得出色成绩。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队伍过于庞大,但是绝大多数研究人员却苦于找不到有特色的研究方向,一窝蜂地跟踪国际科学界的研究热点。如果他们能将应用研究深入下去,有可能从中寻找到基础研究的创新源头。

因此,我国一方面应当提高基础科学研究的门槛,基础科学研究是国际竞争,相关的研究队伍应当是相对精干的。各地方院校都应将科研的重点放到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上,即使是重点校、所,其中相当一部分研究力量也完全可以从事应用研究。另一方面,应当鼓励和倡导高水平的研究人员及其团队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也能将一部分精力用于应用研究,并尽可能将两者结合起来。

二、改革科研评价体制,鼓励应用研究

目前国家对高校的评价以论文为主,而高校教师的升迁、各种人才的评选也同样以论文为主。因此,现行的评价体制必然造成上述“重基础、轻应用”的倾向。相比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不容易给出像论文这样定量的评价指标。但是实际上各地政府和企业对于各所高校的贡献都很清楚,能够给出客观的评价。对于教师应用研究的水平和成效,同一单位的教师也都能够给出客观和公正的评价。科技部、工信部等部门应当仿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选类似“杰青”的主要应用研究人才。实际上,对于大部分教师来说,从事水平不高的基础研究要比真正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更为容易。

三、鼓励教师自主创办研发公司,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途径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方式有很大的差别。基础研究主要由个人兴趣驱使,适合一个教师带几个研究生开展,而应用研究往往涉及一系列技术和工艺问题,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虽然各校也已建立了不少“工程中心”,但是由于体制的限制,往往成为“养人”的单位。我个人认为,由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建独立的研发企业是实现“产学研”结合的有效方式,既能实现他们研究成果的转化,又能解决企业的技术需求。这些机构可以他们培养的研究生为主体,既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又培养他们的创业能力。高校教师兼职开办研发公司,可以保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相互结合,为他们的研发工作提供持续不断的创新源泉。由研发公司孵化的成果或者转让给相关生产企业,或者与相关企业合股创办新的工厂,或者由研发公司分裂出相关的研究人员,自行创办工厂。美国高校的许多教师都在校外注册公司(甚至多家),并因此带动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斯坦福大学周边硅谷的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事实上,目前不少高校教师和中科院的研究人员已经在校(所)外开办公司,或以技术入股的方式与企业合作,但是国家有关部门和各高校还缺乏比较明确和一致的政策。站在高校及其主管部门的角度,这些教师是学校的雇员,许多研发工作也必然利用了学校的资源,因此希望学校的权益在这些公司的股权结构中得到较充分的体现。但是实际上学校不可能去经营这些公司,如果高校所持的股份太高的话,有关教师不可能有积极性,而且反而会成为学校的负担。如果说基础研究主要是兴趣驱使的话,应用研究更多要靠利益驱使。从实际情况看,凡是应用研究开展较好的学校,学校所要求的股份都较低,如南京工业大学只要求“留点痕迹”,而美国斯坦福大学只要求2%的股份。如何既维护学校的知识产权,又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国家有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尽快出台或修改相关文件,鼓励这些研发公司的发展。

四、是否和如何建设“中试”基地

实验室的成果与企业企盼的产品之间还有很长的距离,“中试”是连接它们的主要环节。目前,“中试”基地的匮乏已经得到普遍的反映和各级领导一定程度的重视,也已建立起了一些具有“中试”功能的“工程中心”等。但是这些平台大多没有发挥应起的作用,没有起到“产学研”结合的作用;设立在企业的平台实际上成为该企业的研发机构,虽然对相关企业的发展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是必然会缺乏公益性和辐射作用。考虑到上述情况,福建省发改委在建设这些“中心”时,要求成立独立公司,而且必须有企业入股,并且要有一定数额的注册资金,但是在实际操作时,由于学校不能以资金入股,在学校、个人和企业之间的股权分配上很难协调出各方都能满意的方案。

“台湾工研院”曾成功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孵化出一批高技术企业。我国不少地方也仿效或正筹建类似的机构。但是在选择这些机构的体制时,同样遇到了上述难题。

五、如何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

我国近年培养的学生数量虽然逐年增多,但是由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缺少在企业实践的机会,研究生的培养和评价也以论文为主,导致他们在走上工作岗位时,普遍缺乏解决开展应用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在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时,年轻教师的能力也普遍不如“文革”前培养的老教师。这是我国高等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对于以应用研究为主的研究生,应当改变他们的培养和评价模式,目前开始推行的“专业硕士”就是这样的尝试。但是他们录取时的分数和水平低于普通的研究生,而且必须缴学费,不能享受国家的助学金。我个人认为应当将他们纳入职业教育的模式,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由高低的纵向关系变为平等的横向关系。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没有高低之分,也同样可以具有硕士乃至博士学位的教育,并扩大培养的规模,而且应当像目前的中职和高职学生一样,给予适当的补助。这也是我国台湾以及不少国家职业教育的模式。

六、如何鼓励毕业生到企业工作或自主创业

与十多年前相比,现在高校培养的学生普遍缺乏创业的热情,追求公务员等体制内的稳定工作。与目前遇到的经济困难相比,这个问题可能是制约我国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更大危机。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加快推行我国人事保障制度的改革,将事业单位和党政机关都像企业一样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各高校不应当单纯追求毕业生就业率,而应当鼓励和帮助毕业生尽可能地到生产第一线去就业。各级政府对于去高技术企业等急需人才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可以予以适当的补助和其他政策上的鼓励。另一方面,目前的毕业生也确实缺乏自主创业的能力。因此,鼓励高校教师创办公司,使他们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这些企业中工作并成为主体,是培养他们今后创业能力的重要途径。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常委会学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