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户数的97.3%,提供了55%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对国家的税收贡献约占38%,在社会经济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长期以来生存难、发展难的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一、我国小微企业处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中
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缺乏足够资金。调查发现,72.92%的小微企业当前有融资需求,过半数的企业经营受到资金不足影响,但我国金融管制却让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处处掣肘,国有企业贷款占金融机构贷款总量的80%,而小微企业贷款却占不到贷款总量的20%。
影响小微企业发展第二个问题是缺乏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当前,小微企业没有与国企平等的身份和地位,不能享受一个社会经营主体应该有的待遇。小微企业面临着三重门:一是“铁门”:部分行业存在垄断现象,小微企业难以涉足;二是“玻璃门”:看上去是给小微企业提供了机遇,可这门路却是看得见进不去;三是“弹簧门”: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强,进门后一遇到稍微大的困难就只能被迫退出。虽然引导民间投资的“36条”、“国九条”和“小微企业29条”等对中小企业扶植的政策出台,但现实层面上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常进行“选择性服务”,支持小微企业活动大多具有象征意义和宣传意义,实际效果尚未显现。
二、小微企业被逼进入灰色生存地带
近年来的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国内通货膨胀等使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问题呈现着越发严峻的发展趋势。外贸出口艰难,原材料、辅助材料、人力成本不断攀升,税负压力大,招工难、用工荒也让他们头疼,小微企业的生存空间逐渐下滑。
此外,知识产权无法受到保护也成为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的障碍,侵权现象大量存在,知识产权诉讼难、维权成本高,挫伤了企业自主创新和利用知识产权制度维护自身合法利益的积极性。小微企业面临上述困境,重压之下,一些企业不惜以“民间高利贷”进行非法集资。一些小微企业干脆注销了企业营业执照,成为非“白”非“黑”的“灰工厂”,一批企业被逼走向山寨之路,还有一些企业走向造假、欺诈等犯罪之路。
三、关于营造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几点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要有活力,要有竞争力,不仅需要“顶天立地”的大企业,更需要“铺天盖地”的小微企业。小微企业具有“百姓生活离不开、社会就业离不开、实体经济离不开”的重要性。建议从国家战略的高度上努力营造适合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1.加强相关政策的顶层设计,减免小微企业税负
要从顶层设计上改变我们现在的财税政策,改变过去的一些不合理做法,可由国家发改委或者全国人大调研制定减税方案,财政和税务部门做为执法机构,如果执行期间多收税就是违法,应当问责。
2.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公共服务体系服务市场主体
转变政府职能刻不容缓,要把服务市场主体和创造良好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着力点,在行政审批、市场准入、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为小微企业松绑、为实体经济服务。加强政策执行力,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落实知识产权战略,不但要大力支持科技型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发明,更要坚定不移地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以维护公平公正的创新环境。
3.建立科学、高效、规范的民间融资渠道,让阳光照到“灰色地带”
我国现有融资渠道无法满足数千万家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从根本上帮助小微企业缓解融资难问题,需要让银行像米铺一样发展,发挥社区小银行、典当行起作用,并让民间借贷“走到阳光下”,降低门槛,区分大小,分类分级监管。
4.疏通渠道、创造公平竞争
小微企业是普通老百姓为了改善生存条件选择的途径,也是繁荣地方经济、富国强民的重要经济细胞。建议相关部门积极疏通渠道,成立专门的维权部门负责受理、协调、处理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必要时能遮阳避雨,不只是名义受益者。
总之,一个国家的经济有没有活力,在很大程度上要看小微企业的状况如何。小微企业茁壮成长,对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