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政协概况  |  政协机构  |  政协文献  |  领导讲话  |  政协会议  |  提案工作  |  视察调研  |  党派团体  |  祖国统一  |  友好往来  |  理论研究

当前位置:专题首页 > 大会发言

陈明义常委委员的发言
扶持远洋渔业 提高我国海洋渔船的技术装备水平

中国政协网    www.cppcc.gov.cn    日期:2012-06-21    
字号:[][][]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我国是世界上的渔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渔业经济有了快速的发展,水产品总量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我国也是渔船大国,现有渔船106万艘,其中,24米以上国际公约要管制的渔船占全球此类渔船总数的1/4。但在我国现有渔船中木质渔船占总数的85%左右,且90%是小型渔船。目前大量渔船的船龄老化严重,总体装备陈旧,船型混杂。不少渔船耗能大、排放多,建造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渔民的总体素质尚需提高。我国近海存在捕捞过度的问题,而在大洋的捕捞量占世界的份额很低(大约只占1.3%)。因此全面提升我国渔船技术装备水平、改善渔船的安全状况、提高渔民的整体素质、大力加强远洋渔船的研制和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是一项紧迫的任务。我国要从现在的渔业大国转向成为渔业强国,必须大大加强我国渔船的现代化建设。

一、近海渔业捕捞船要“双控”,要优化

近几十年来,特别是1979年以后,我国近海渔业处于过度捕捞的阶段。近海渔获量从当年的300万吨/年猛增至2002年的1639万吨/年。近海渔业资源的衰退情况十分严重。此外由于在海水养殖过程中饲料养殖投放品增加,以及一些老旧渔船的高排放,造成局部特定水域环境污染,带来更加严峻的环境问题。一些地区过度的围海造田使部分海域渔区作业渔场缩小,近海渔业发展与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为此从1987年起我国对近海捕捞渔船的数量和功率实行了总量控制的制度。特别是2003年以来,沿海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完善措施、强化监管,使“双控”工作取得比较明显的成效。渔民和社会各界对控制捕捞强度、养护海洋生物资源的观念也逐步形成,海洋捕捞渔船盲目增加的态势得到了初步的遏制。我们还要抓住“双控”的机会,加快促进我国近海渔业船舶装备的优化工作。首先要淘汰那些安全性能差、高排放高耗能的老旧渔船,重点是压减拖网、张网等对资源和生态环境损害严重的老旧渔船。其次要在现有近海渔船中选择若干种安全性好、经济性好的船型逐步推广以改善现有渔船的状况。第三要集中一批研究设计力量,研发新一代安全性适航性好、节能减排、经济性能好的先进渔船,从而大大提升我国近海渔船的总体装备水平。同时我们要建造一批大吨位的渔政船,维护我国海洋渔业的正当权益,保护渔民的安全生产,以及渔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实际上渔政船的执法行为也是维护祖国海疆权益的重要手段。

二、扶持远洋渔业加快发展远洋渔船

在控制近海渔船数量和捕捞强度的同时,我们要走向大洋,大力扶持远洋渔业,加快发展各类远洋渔业船舶。据有关资料表明我国远洋捕捞量目前只占全球捕捞产量的1.3%,显然我国是一个养殖大国,远洋捕捞小国。我国只享用了全球渔业资源的极小一部分。这与全球渔业结构成了鲜明的对比。我国远洋渔业的起步较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总体装备差,船舶老旧;二是海外基地建设滞后;三是科技支持不足。我国的远洋渔业起步是从拖网渔船开始的,代表船型是8154型拖网渔船,船龄都在20年左右,能耗高于国际同类渔船的平均水平,尤其是单甲板作业,无法满足欧盟对水产品的商检标准。目前我国使用的金枪鱼超低温延绳钓和围网作业船、大型拖网加工船都是从日、韩、德和台湾等企业引进他们陆续淘汰的二手旧船。专业的鱿鱼钓船也是从日本进口,之后我们进行仿制或由拖网渔船进行改造,但其性能和质量还未完全过关,其中不少设备仍需进口。对于更为先进的南极磷虾捕捞船、鱿章鱼渔船、欧洲大型和专用捕捞船以及母子式捕捞加工船舶等,一些先进国家在钢材、渔船设计、破冰能力、鱼库加工设备、直升机协助等方面都采取了许多高科技装备,我国与之差距更大一些。目前在我国远洋渔业发展中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过洋性渔船的比重很高,而这类渔船的装备比较简陋,技术水平低,缺乏竞争力,不能体现当前国际上的远洋渔业技术水平。而日本和我国台湾等远洋渔业比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远洋渔业都以大洋性远洋渔业为主,装备技术水平比较先进。我国的远洋渔业企业在境外还普遍缺少远洋渔船修理等配套设施,渔船的故障处理和正常维护保障能力不足,这也影响了远洋渔船的正常生产,增加了成本。

为此建议:1.国家要加大对远洋渔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增加投入,鼓励远洋渔业企业加快船舶的更新和升级换代,在巩固拓展过洋性渔业的同时努力提高我国大洋性渔业的比重。2.加快建设一批远洋渔业海外基地。可以结合国家援外计划实现远洋渔业基地的合理布局。3.落实对远洋渔业的燃油补助政策和远洋渔船运回的捕捞水产品不征税政策,加大对沿海各省市发展远洋渔业的扶持力度。4.努力培育一批优秀的远洋渔业龙头企业,走多元化、规模化综合经营之路,形成产、供、销、运输加工相对比较完善的产业链,使一批骨干企业抵御风险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更强、经营效果更好。5.为提高我国远洋渔业的自主综合调查能力,不断拓展海洋生物资源的调查和利用领域,要在“十二五”期间加快建设一艘以远洋渔业资源调查、开展现代化远洋渔业捕捞技术(含装备和仪器)的综合性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6.重视海峡两岸开展远洋渔业的合作与交流。

三、加强海洋渔船的研发工作

几十年来我国海洋渔船增长很快,但对渔船的进一步研发力度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相当长时间仍没有形成船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当前我国海洋渔业发展面临着挑战和机遇。无论是近海渔业的可持续发展还是在走向大洋中增强对外国远洋渔业的竞争力,都需要整合国内造船界的优势科技教育力量以及与重点船舶企业密切配合,大力促使我国的渔船研发工作走上新的台阶,加快提升我国海洋渔船的装备技术水平,并推动我国渔船船型的标准化工作。而对即将生效的《国际渔船安全公约》,我国要很好应对,把渔船装备现代化作为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国家层面讲,要充分利用我国造船工业的现有基础,集中一些造船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骨干企业的研发力量成立国家级的渔业工程研究中心,增强我国海洋渔业装备现代化的研发能力。当前要制定渔船中长期发展规划,对目前近海一些老的渔船、安全性能差、不符合国际渔船安全公约要求的渔船以及木质渔船进行淘汰或者更新改造。同时可以发挥中央、地方和企业三个方面的积极性,鼓励沿海各省市根据各自的条件和发展需要充实渔业装备的研发机构,加强骨干企业的研制力量,出台相应的政策调动政府、企业和渔民的积极性,共同推进我国渔船装备的现代化。

我国已经是世界上的渔业大国,要向渔业强国迈进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其中加强海洋渔船装备现代化建设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从造船大国走向造船强国乃至海洋强国的一项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常委会组成人员

主席

副主席

秘书长

常务委员

全体会议

常委会议

主席会议

专题协商会议

常委会学习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