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会议要闻 | 两会观察 | 委员议政 | 委员感言 | 焦点述评 | 大会即景 | 两会花絮 | 人大新闻 | 相关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十届一次>>两会观察
“国事”何误
2003-03-09

  全国“两会”开幕到现在,始终通过网络、新闻媒体等
方式和社会保持着高度互动。人民群众如此关注“两会”,一方面是
因为会议重要,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两会”和群众生活联系得越来越
紧密、直接,越来越亲切,和群众贴得越来越近。
  “两会”议国是,“国是”是个高频词。采访“两会”的记者没
少受到过这样的告诫,“国是”切不可误作“国事”。
  国是,就是国家大计。议大事、谋大局、定大计,当然是“两会”
的使命。但是,没有“事”的“是”,从概念到概念,这样的会议风
气、这样的社会风气我们并不陌生;对这样的风气,群众最多觉得可
敬,但是不会感到可亲。
  一届全国政协时,担当建国重任,待议待定的国是、国计之繁巨,
当不难想象。但是就在这样的时期,陈嘉庚等20多位委员联名提出过
一份提案:《建议全国人民每天洗一次脚》。一读到它的名字,许多
人就会深深感动,为新生的共和国对民生的深切关怀、细致关怀而感
动。
  关怀民生、关怀社会,是我国政治文化中最可宝贵的精神遗产。“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是古往今来优秀的政治家、政治
参与者身体力行的原则。“密切联系群众”、“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
的问题”,是当代中国政治生活中非常突出的社会特征和时代特征。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这种对民生、对社会的关怀在继续传
承,且更加勃兴。
  在代表、委员讨论的会场里,在提案、议案中,许多有待关怀的
社会群体的生存状况被真实地展现出来。从矿工到农民工,从“4050”
人群到正在找工作的应届高校毕业生,从农民到城市困难群体,从居
住在国境线附近的群众到人数较少的少数民族,他们面临的问题、困
难被精确的数字和充满深情的话语叙述着。从建议为聋哑人办广播电
视节目到建议补偿普通股民在证券市场改革中受到的损失,从呼吁取
消对个体工商户的不合理收费到为水利职工面临的血吸虫威胁出谋划
策,从建议对广西百色贫困人口采取异地安置扶贫到保护精神病人住
院权,所有需要关怀的群体都在被关怀着。
  “少数”被关怀的同时,“多数”也被关怀。从为小学生设置健
康课程到建议央视为球迷设立“足球频道”,从建议火车站在站台上
增设地点标志到建议把9月25日设立为全国“阅读节”,从呼吁提高
高教质量到建议在青少年中开展孝敬父母活动,从重视食品安全到要
求保护女性隐私,从建议控制房子、车子的价格到提议实行“朝九晚
五”上班制度,广大公民生活、工作中的许多细节,正被今年“两会”
细致地关怀着。
  国是、大局、大计无疑是“两会”话题的主角。但是“是”是由
具体的“事”构成的。高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沧海不让细流,
故能就其深。正是这些民生之事,构成了时代的大局;而对事的关怀
的勃兴,显示“两会”更加务实,“两会”对职能的履行变得更“大”
、更“深”。
  当为“国事”正名。


  上一页: 理性对待意见打架
下一页: 关注“分母”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