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及办理复文选登

关于要刻不容缓地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培养问题的提案

2011-03-02


案    由:关于要刻不容缓地高度重视农村小学教师培养问题的提案
提 案 者:尚勋武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最近,媒体不断报道乡村教师问题,特别是代课教师问题,促使我对乡村教师的教育培训进行调研,为什么会出现代课教师,乡村教师的主体是谁,大学生能在乡村小学教师岗位上安心教小学生吗?结果发现除了代课教师,在农村小学教师岗位的主体力量是那些县市师范学校培养的中师生和高师生。为此我抽空调研了几个历史悠久的师范学校,其中位于苏北的运河师范学校(现更名为江苏省教育学院运河分院)反映的问题有普遍性。
  这所学校是1928年建校,仅比陶行知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晚一个学期,当时就以培养"乡村人民与儿童敬仰的导师"为目标,以"真知笃行"为校训,学生"从乡村中来,到乡村中去",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时,培养了一批"国之栋梁",为"复兴民族、复兴农村",为共和国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
  80多年来,学校始终办学不辍,培养合格师资5万多人。2005年,这所老中师升格为高等师范学校,学校以办五年制高师为主、高职专业为辅,积极搞好小学教育科研和教师培训。学校服务区的小学教师,95%以上是这所学校的毕业生,被称为"乡村教师的摇篮"。
  在与学校部分干部教师座谈中,他们反映,由于办学体制上和国家师范院校调整政策上的问题,使他们有许多困扰:之一是学校发展方向不明确。当前,教育资源正加快向中心城市集聚,而"小学教师本科化"又成为压倒一切的主流舆论,以培养农村小学教师为己任的、设在县级市的五年制师范教育资源如何保存,如何更快更好地发展,"生存状态"如何改善,如何一如既往地为农村服务。
  之二是五年制高师如何避免进一步"弱化"和"边缘化"。在国际化、城市化、信息化的影响下,多层次、多样化,有特色、有活力的教育"生态系统"正逐步形成。但是,在整个教育体系中,五年制高师的境遇最尴尬,是个"四不像",因为国家一是重视中小学义务教育,其次是高等教育,再次是职业教育,而培养小学教师的师范教育,曾经让人倍感自豪的"教育工作的母机"越来越"弱化"和"边缘化",美丽的口号越来越成为遥远的历史回响。曾经作为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嫡系部队"的师范学校,似乎正在被"职教化",在上级文件中被列入五年制高职(高师),多年农村师资培养积淀的办学经验和特色可能丢失。
  之三是今后谁来当农村小学教师。目前,城乡发展的巨大差异,教育与各种现代公共资源全部集中在城市,使农村青年进城完成"人的现代化"以后,不愿意再到农村来。现在国家工作人员中,在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的人中,唯一可以深入到最偏远村里工作的只有农村小学教师。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工作待遇当然与城里有较大的差别。这几年实践证明,大城市完成学业的本科生很少能回到乡村,并扎根农村终生从教。而原来老师范毕业生,他们却能安心在自己家乡教书。
  国家提出要推进教育的均衡化。这所师范的教师认为要实现这一理想蓝图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校舍、设备、图书等都可以均衡配置,最难均衡配置的是"人",是教师。要巩固和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乡村幼儿教育,重中之重是调整政策,在改变城乡二元化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的同时,加强面向农村小学的乡村师范学校建设,养好"母机",提高师资培养质量,让教师把城市文明、先进文化、现代教育带到农村,为农民的富裕文明、农村的发展进步作智力与文化的支撑。
  为此建议:
  1.五年制师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方向与定位需要进一步厘清,办学投资主体应上移,让师范学校成为名副其实的"省立","省市共管,以地市为主",使五年制高师能够集中精力办学。特别是对那些办学历史长、有特色的、培养农村小学教师的师范学校要明确发展方向,支持他们健康的发展下去,百年老校是我们的财富。
  2.对五年制高师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管理、国际教育合作交流给予更多的扶持,特别是师范生就学免费与入编就业一体化实验上应尽快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