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提案及办理复文选登

关于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提案

2011-03-02


案    由:关于推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的提案
提 案 者:钱 锋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教育部研究办理

  一、前言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管理水平、进行制度创新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一个十分重要手段。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是当前能否深化内涵建设、提高办学水平、提升管理效益的关键问题之一。大型仪器设备既是培养高层次人才、产出高科技成果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支撑力量,也是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工具和手段。能否实现有效的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和使用效益,关乎能否最大限度地为教学、科研、生产和社会提供优质服务,是深化高校管理体制与机制改革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高等学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90年代以来,特别是"211工程"和"985工程"实施以来,教育部、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投向高等学校的资金已经高达数百亿元,在工程项目建设的资金分配中,有相当大的比例用于仪器设备的购置,而根据大型仪器设备的特征、功能、使用效率和科技资源共享的国际趋势来看,促进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具有一定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二、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的开放共享存在重复购置、功能开发不全、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共享的观念未能得以实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费用高,一般而言绝大部分都是国家投入,因此,导致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和使用效益没有与单位的利益直接挂钩,用好用坏一个样,用多用少一个样。再加上对大型仪器设备的宏观规划与配置标准不明确、调控不得力,课题组仪器"私有化"现象严重,因而部分设备基本不对外开放使用。
  2.资金投入与管理体制不顺。要实现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投入机制。而目前政府对大型仪器设备的投资多少与提高大型仪器利用率和减少重复购置的工作正在探索中,国家在大型仪器规划建设与开放共享方面的主导作用还不够;各个学校之间的投入差距太大,缺乏有效的投入与产出评价机制,投入少的学校,其先进的高精尖仪器设备数量严重不足,高水平研究受制约,科技竞争的优势得不到有效保障。
  3.运行保障机制不适应发展需要。目前高校仪器使用的管理模式客观上造成了管理职责不清,管理层次过多,管理不到位的现象,各部门由于无偿或无约束的占有和使用,管理人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对大型仪器的使用、开发和维护都缺乏应有的政策支持和机制保障,因而"重购置轻管理"的现象比较普遍,部分仪器设备闲置、积压、损坏和浪费现象依然存在。
  4.高水平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机时不高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实验室缺乏高水平、高素质的实验技术人才。大型仪器设备通常其功能比较齐全,设备的功能使用和潜在功能开发需要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的深入研究。现有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列入正式编制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数量有限,对一线管理人员有效激励与考评的机制还不够完善,因而活力不足。
  三、建议
  随着科技创新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已经刻不容缓。为此,特提出以下建议:
  1.牢固树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新型观念。科技资源共享是现代科技与学科发展的需要,也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单位部门个人所有"观念指导下的"谁买谁管,谁管谁用"的"小作坊"意识已经越来越不能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学科交叉与融合的需要,建议政府建立"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规定"、"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共享服务奖励基金"等相关政策促进牢固树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新型观念。
  2.改革大型仪器设备投入与管理体制。针对投入效益评价和激励还不够充分的现状,建议教育主管部门对大型仪器设备投入机制的改革加大力度,根据人均投入产出的效益增加拨款额度。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评价考核制度,根据评估结果,对大型仪器使用率高、管理措施落实好的单位和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设立大型仪器使用效益奖。
  3.建立大型仪器设备维修基金。针对"重购置、轻管理、轻维护"和维修经费紧缺的现状,建议政府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和设立大型仪器设备维护、维修基金等,资助、补贴现有仪器维护与维修,以便保证大型仪器设备的正常稳定运转。
  4.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实验技术队伍。针对大型仪器技术人员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一方面完善实验室队伍建设、考核、激励机制,提高现有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另一方面,从提高地位与待遇入手吸引高素质人才充实到实验技术与管理人员队伍中,为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提供后续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