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 邮编:100811
  • 电话:010-66192752
  • 传真:010-66191982
  • E-mail:yjhmsc@cppcc.gov.cn

人民政协理论的形成、发展和建设

日期:2013-04-19

 

张平夫

 

    一、人民政协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

    人民政协理论是揭示人民政协组织产生、存在、发展和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理论为其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而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的确立则是人民政协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回答了在中国为什么创建人民政协这一战略性课题。

    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到1949年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闭幕后的一段时间,是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形成和确立时期。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在领导和创建人民政协的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政党、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和确立了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构建了人民政协理论的基础。毛泽东不仅是人民政协事业的主要开创者和奠基人,也是人民政协思想的主要创造者。周恩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的主要开创者之一,对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和确立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筹备新政协会议期间,毛泽东发表《将革命进行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论人民民主专政》等重要文献,为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前后,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同志关于人民政协所作的一系列论述,提出的一系列观点、主张,构成了人民政协思想的基本内容。这些思想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毛泽东《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所致的开幕词《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和闭幕词《中国人民大团结万岁》、在全国政协一届二次会议上的讲话,周恩来在新政协筹备会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上《关于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作用问题》的讲话、在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前向政协代表所作《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草案的起草过程和特点》等报告讲话中。

    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的基本点主要是:1、阐述了人民政协的共同政治基础;2、阐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任务;3、阐述了人民政协长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4、阐述了人民政协工作的基本原则等系列问题。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揭示了人民政协的本质属性,确立了人民政协在新中国的政治地位,概括了人民政协开展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方向,构建了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成为人民政协理论产生的重要标志。一九五四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召开前夕,毛泽东发表了《关于政协的性质和任务》的谈话,指出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它的性质有别于国家权力机关,也不是国家行政机关,而是统一战线组织,是党派性的。他还归纳了人民政协五个方面的任务。一九五六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指出:“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尽可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毛泽东的这些独创性思想,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政协理论。

    二、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人民政协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

    人民政协创立以来,它与全国人民一道前进,与共和国一道成长,走过了光辉的历程,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为推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人民政协理论来源于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人民政协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伟大实践、职能作用的发挥,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在开创伟大的人民政协事业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带领全党进行探索,创立了人民政协理论,它是人民政协伟大实践的经验总结和思想结晶,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集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是人民政协事业的开创者和人民政协理论的奠基者。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和确立,为人民政协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开始了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伟大征程,人民政协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积极推进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核心的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观点,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的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开创之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重要思想,为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基本框架,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系统回答了在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和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的战略性课题。其主要观点有: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政协的命运始终与党和人民事业紧密相联;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首要政治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人民政协是实现这一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它融协商、监督、合作、参与于一体,极大丰富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制度和生动体现;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充分体现和发挥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是人民政协实现大团结大联合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做好人民政协工作,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工作要始终围绕的主题,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始终遵循的重要原则,“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人民政协的工作方针;促进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加强专门委员会建设、重视政协机关建设,是人民政协自身建设“五位一体”的任务;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这些丰富的思想观点,是对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综上所述,人民政协理论根植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根植于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经验和智慧的结晶,它包括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可以说,人民政协理论是伴随着人民政协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而确立的,又是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而不断丰富的。它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

三、人民政协理论科学概念的提出

    人民政协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并没有被明确的提出来,其作为一门科学也没有完全为理论界所认同。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开放以后,人民政协进入大有可为的新时期,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和引领,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领导下,人民政协得到恢复和发展,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19899月,人民日报发表《更好地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四十周年》的社论。19916月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任重发表《对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几点认识》的文章,指出:“全党一定能够更好地发挥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的作用,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强国。”可见,这一时期,重视并发挥人民政协作用,开创政协工作的新局面,已经摆在了中国共产党面前,摆在了各级政协组织面前,这就提出一个正确认识、深刻理解人民政协的问题。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在中共中央领导下,在各级政协组织努力下,人民政协工作和组织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同其他各条战线一样,人民政协的工作已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新时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19935月,全国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召开,中心议题是研究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主要内容是提高和统一对人民政协性质、地位、作用和职能等问题的认识。时任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在这次会上提出:“要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做到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就必须从基本理论上对人民政协有一个正确的理解。”这一论断,鲜明地指出了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与掌握政协的基本理论的关系,鲜明地指出了理论对实践的巨大指导作用,把对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提上了重要日程。这表明,人民政协进入大有可为的新时期,呼唤着人民政协理论的引领。这次会议之前,一些政协组织和人士已经开始研究探索人民政协的有关理论问题,这次会议的召开进一步推动了对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的研究探索。

    关于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的提出,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它的提出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深化认识的过程。

    长期以来,政界、学界大多认为,人民政协没有独自理论,它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的一部分。19834月全国十省区市统一战线理论座谈会和19852月全国第一次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的召开,推动了全国范围内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也推动作为爱国统一战线组织的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而这种理论研究是作为统一战线理论的组成部分来研究的,或者是将统一战线与人民政协工作联系起来研究。如19859月全国政协秘书长会议,要求其研究室要“对有关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进行研究”。又如1989年陕西省统战理论学会省政协机关分会成立,第二年召开的研讨会为“统战政协理论研讨会”。进入九十年代,随着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政界、学界特别是政协组织一些同志已经感到人民政协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仅靠统一战线理论是难以提供全面科学的理论支撑和指导的。于是出现了“学习人民政协业务知识”、“掌握和理解人民政协基本理论”、“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理论的研究”等提法。19913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伟长在政协七届全国委员会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学习统一战线理论政策和人民政协业务知识”。从理论研讨活动来看,198911月黑龙江省召开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1992年天津市召开区县政协工作理论研讨会,19932月江苏省政协工作理论研究会成立,其任务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和政协工作,开展理论研讨活动。19935月全国政协八届常委会二次会议后,研究掌握人民政协理论的呼声日益高涨。同年9月全国政协培训中心在北戴河举办第二期干部培训班,开学典礼上,要求全国各地学员要“尽快掌握有关政协、统战工作的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工作方法,尽快掌握政协的业务知识”;结业式上,要求“全体学员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工作实践中去,切实加强对人民政协理论和实际工作的研究,找准位置,选好角度,做好工作,发挥更大作用”。这里,已经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理论”这一概念。同年12月重庆市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19943月山西省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同年9月湖北省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这以后,各级政协组织的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机构陆续成立。199412月,人民政协报和深圳市政协联合举办了“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19972月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在常委会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可见,1993年以后,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日益为各级政协组织所认同、所接受。

四、人民政协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

    进入二十一世纪,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已深入广大政协委员和政协工作者人心,也为学界一些人士所认同;与此同时,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空前活跃,要求进一步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把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建立起来的呼声日益强烈。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为中共中央所确认已水到渠成。

    20048月,全国政协召开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这是人民政协成立以来专门就人民政协理论工作召开的一次最高规格的会议。会上贾庆林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理论这一科学概念,他指出:“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人民政协事业的创建和发展始终是在中国共产党创立的人民政协理论指引下前进的。人民政协理论经过几代人的探索奋斗,经过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而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这个认识过程将贯穿于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同年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55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人民政协提出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和重大方针政策,明确提出加强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的新要求。他提出:“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为人民政协事业更好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可以说,这两次会议上正式确认了人民政协理论的科学概念,标志着人民政协理论对于人民政协事业指导地位的确立,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暨邓小平关于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贾庆林主席在讲话中,对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和发展人民政协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进行了概括,这在人民政协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理论科学概念的确认和中央领导同志对中共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理论重要思想的初步科学概括,澄清了“人民政协事业缺乏理论指导”、“人民政协没有独自的理论”、“人民政协理论就是统一战线理论”等模糊认识,确立了人民政协理论对人民政协事业的指导地位,为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的学科建设,提供了有利条件,开辟了广阔前景。

    人民政协理论对于人民政协事业指导地位的确立,赋予了人民政协创建与发展的理论依据,为人民政协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从此,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建设问题摆上了全党、全政协系统的重要议程。突出表现在:

    一是把思想理论建设摆在政协各项建设的首位。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在人民政协的各项建设中,思想理论建设是带有根本性基础性的建设,它对于人民政协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具有重要意义,直接规定和制约着其他建设。各级党委和政协组织把加强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当作重大任务来抓,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准确把握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不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人民政协思想理论建设的加强,营造了学习理论、研究理论和运用理论的良好氛围,形成了学习研究和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

    二是积极组织并大力推进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可能有革命的运动。”开展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是为了揭示和反映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及其活动规律,为人民政协工作开展、事业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支持、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开展人民政协理论宣传工作,就在于提高全社会对人民政协的认知度,特别是全面准确地认识人民政协的性质和地位、职能和作用,形成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开展人民政协理论教育工作,就在于进一步用人民政协理论武装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的头脑,以利于更好地指导人民政协的实践,推进人民政协的工作。积极组织并大力推进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宣传和教育工作,是确立人民政协理论的指导地位,更好地发挥对人民政协事业指导作用的基础环节和基本途径。

五、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随着人民政协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作为一门具有相对独立学科性质的知识体系,需要给予科学概括和及时正确阐述。2006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颁发,同年12月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贾庆林主席代表中共中央发表的《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和推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讲话,对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作出了初步科学概括和正确阐述,标志着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是对在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人民政协的伟大实践和基本经验的集中反映和科学概括。它系统回答了在中国为什么创建人民政协、建设什么样的人民政协、怎样建设人民政协等战略性课题,科学阐明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指导思想、政治基础、主要职能、工作原则、活动方式、自身建设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贯通的科学思想体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经过中国共产党几代人的探索奋斗,经过实践一一认识一一再实践一一再认识的循环往复过程而逐步形成并不断深化。

   (一)《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首次对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作出科学概括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集中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人民政协事业的重要论述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工作的新思想、新要求,集中体现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初步勾画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进一步科学回答了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意见》第一次揭示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的“三大理论基石”,使人民政协理论的学科建设迈出了实质性步伐;第一次阐明我国社会主义的两种民主形式,为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发挥独特作用提供了新机遇;进一步拓展人民政协性质的内涵,强化了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科学阐述人民政协履行三项主要职能的政治特性,为人民政协进一步活跃和搞好履职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持;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位一体”的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特有内涵和总体工作布局,为政协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障;全面系统地提出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具体要求和重要标准,对党领导人民政协事业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长远指导作用。

   (二)中央领导同志及时对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作出正确阐述

    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之后,同年12月贾庆林主席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首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重大理论成果,及时正确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提出了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明确要求。《讲话》明确提出“人民政协理论是内容丰富、结构完整、相互贯通的科学思想体系”,并初步阐述了人民政协理论科学体系的基本框架,从八个方面初步概况了人民政协理论具有共性的、又属十分重大的主要观点。这八个方面是: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3、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人民政协做好工作、发挥作用的根本思想基础;4、团结和民主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5、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是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6、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必须遵循的原则;7、加强党派合作、突出界别特色、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和重视政协机关建设是人民政协自身建设的“四位一体”的任务;8、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政治保证。

    20099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是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的思想、观点、论述和工作部署的集中体现,是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指导纲领。《讲话》突出强调了加强和改善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重要性;强调了把人民政协事业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部署和推进;强调了人民政协在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人民政协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行职能;强调了进一步加强“五位一体”(党派、界别、委员、专门委员会、政协机关)的人民政协自身建设;强调了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进一步丰富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

    六、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构建

    人民政协理论体系是系统化的人民政协理论,是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总括和集成。构建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就是对人民政协理论的一系列基本观点进行系统地梳理、归纳、概括、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分为基础理论、基本理论、应用理论和中外比较理论四个层次。

    一是基础理论。它揭示了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理论基础和依据,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最基础的部分。主要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理论、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理论、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毛泽东人民政协思想、邓小平人民政协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民政协的新思想、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的新论述。它们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础。

    二是基本理论。它揭示了人民政协的本质特征和基本工作、活动规律,回答了人民政协自身基本问题,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最基本的部分。主要包括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任务、作用、职能等。例如,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中,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必然性;人民政协在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中的定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政协的政治基础、主要职能;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其他一些关系人民政协发展全局、涉及根本的重大理论问题。它们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基本内容。

    三是应用理论。它揭示了人民政协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的理论支撑,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最实用的部分。主要包括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和怎样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工作效率的理论。例如,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人民政协的活动方式和工作方法;政协专门委员会的合理设置和工作机构、工作制度建设;政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委员的联系;政协同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人民政协的学习、文史、提案、调研、视察、反映社情民意、民族宗教等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或专门工作的理论。它们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的人民政协创新工作的理论支撑。

    四是中外比较理论。它揭示了人民政协这一中国特色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同国外政治制度、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相比的特色和优势,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独具中国特色的部分。主要包括中外政治制度、政党制度以及类似组织比较研究,人民政协思想文化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渊源比较研究方面的内容。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同国外比,它的独具特色及其优越性;人民政协思想文化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比,体现中华民族和衷共济、兼容并蓄的传统美德,创新发展的政治智慧和思想结晶;以及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政党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等。它们构成了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中人民政协制度永葆旺盛生命力的理论依据。

七、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从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来看,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发端阶段。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探索发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人民政协完成了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政协工作和组织建设得到新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继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开创政协工作新局面,需要提供理论上的支持和指导,开展人民政协基本理论的研究开始提上日程。19834月中央统战部首次召开全国十省区市统一战线理论座谈会,1985年、1988年第一次和第二次全国统一战线理论工作会议先后召开,推动了当时作为统一战线理论一部分的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注重统一战线和人民政协工作的理论研究摆上了全国政协的议程。八十年代末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学森提出,应建立一门“政协学”。1989年山西省政协举办了全国首家人民政协研究所。这一时期关于人民政协的研究成果开始涌现。

   (二)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逐步活跃阶段。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逐步活跃起来的时期,这一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究探索的突出特点:一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组织陆续成立。二是各种人民政协理论研讨活动相继举办。其中在全国影响比较大的研讨会有两个,一个是199412月在深圳市由人民政协报和深圳市政协联合举办的“新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其最大成果是公开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理论的概念,申明了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重要性。一个是19978月在广州市由全国政协研究室和广州市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联合举办的“人民政协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这次会议为丰富和深化人民政协的理论研讨工作做出了贡献。三是开展协作攻关,一批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相继涌现。

   (三)人民政协理论研究走向成熟阶段。进入新世纪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建设蓬勃发展,逐步走向成熟,成为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工作的最新拓展和突出亮点。一是中共中央高度重视,为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和建设开辟了广阔前景。二是建立覆盖全国的三级理论研究网络,形成上下互动、内外互补的研究格局。截止今年5月,在4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副省级市政协中,已有42个成立了正式登记注册的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除此外,各地还有一批中心城市也建立了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形成了全国、省区市和中心城市的三级理论研究网络。三是开展大讨论和高端研讨会,深化对人民政协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讨。这一时期,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是,将人民政协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即2009年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作为一项重大课题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同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制定发展规划课题指南中增加了有关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课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民政协理论课题启动以来,首批阶段性成果,如《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及《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学习读本》、《人民政协知识读本》等已正式出版。近年来,在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中还围绕着一些重大课题,形成了一批有重要影响的理论观点,并得到了较为广泛的社会认同。

    人民政协理论研究工作虽然取得很大进展和成绩,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一是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仍然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一个薄弱的领域,仍然是政协工作中亟待加强的一个重要环节。二是人民政协理论体系建设刚刚起步,尚未成型,急需不断加以丰富、完善和发展。三是人民政协理论队伍相对薄弱,难以适应更为紧迫的理论研究需求。四是一些地方党政部门和政协组织对人民政协理论建设的认识还不到位,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由此可以看出,推进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任务是艰巨的。

    八、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

    在新的形势下,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推动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和光荣使命。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一是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进行理论创新,努力开创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新局面;三是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探索,以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导实践的新发展;四是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努力营造民主、活跃、求实、宽松的学术研究环境,营造认真研究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五是必须坚持各方面研究力量的协调配合,努力形成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的强大合力。

    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贵在研究。就是要大力加强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坚持不懈地推动人民政协的理论研究工作朝着更加开放、普及、专业、科学的方向发展。目前,涉及人民政协当前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急需研究,例如从国家政治制度上进一步确立人民政协的政治地位,从国家立法上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的法律地位,从政治体制上进一步理顺与党委、人大、政府的关系,从职能上进一步突出人民政协的政治特性,从人民政协的组织构成上(包括委员的产生、管理、退出机制、界别的合理设置)进一步完善人民政协制度,从工作方式方法创新上进一步活跃人民政协的履职实践(包括如何提高政协委员、常委出席率,如何合理设置专委会,如何搞好提案、文史、反映社情民意、专题调研等经常性工作)等等。如果这些问题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得到解决,那么政协的地位将得以进一步提升,作用将得以进一步发挥,将推动人民政协事业实现永续发展。

    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建设贵在建设。一是以各级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为平台,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的研究体系建设,二是以人民政协理论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为契机,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的学术体系建设,三是以人民政协理论列入各级党委、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为先导,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的教学体系建设,四是以社会舆论和新闻宣传为媒介,加强人民政协理论的社会氛围建设。

(作者:北京市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研究会副会长)

(责编:苏 爽)

版权所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GENERAL OFFICE,NATIONAL COMMITTEE,CHINESE PEOPLE'S POLITICAL CONSULTATIVE CONFERENCE
京ICP备081005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