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完善我国“千人计划”的提案

2013-03-01


案由:关于完善我国“千人计划”的提案
提案人:高杰
审查意见:建议交由中央组织部会同中国人民银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办理
主题词:人才
    2008年自“千人计划”出台以来,中国正由“人才流失国”逐渐扭转成为全球最主要的“人才回流国”,一大批海外高层次人才踊跃回国发展,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千人计划”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引进方式、评审制度方面尚有欠缺。一是引进目标尚不够明晰。“千人计划”如果只瞄准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和领军人才,引进2000人的目标很难实现。因为海外华侨华人中没有这么多顶级的高层次科学家可供引进,况且引进国外工业界人才的难度比科学界人才更大。如果引进目标定为海外正教授,这个标准又显得过低,可能引不进真正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二是引进的人才范围有缺项。目前引进的海归人才大多是自然科学类的科技人才,而缺少管理、金融、法律等方面的人才;研究型人才较多而产业型人才较少。三是评委并非都是善识“千里马”的“伯乐”。在人才选拔阶段,许多评审专家大多兼有行政职务,但其学术水平难以胜任评审要求。有些新技术、新学科、新产品、新商业模式,由于受到评委自身素质、学术水平、战略眼光等限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在科研院所和开发区,由于管理者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差异,也发生了一些“伯乐”不识“千里马”的情况。
    二、存在人才浪费现象,人才利用率亟待提高。少数部门和地方热衷于形式主义,把计划演变成“运动”,甚至规定名额,强行摊派。有些单位将“千人计划”当做政绩工程,并没有充分考察人才的技能和研究领域是否适合本地区、本单位,造成了海归人才利用率低等现象。总体来看,目前国内创业环境仍然比较艰难,由于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增加,特别是一些本不该由企业背负的社会成本,打击了许多创业者的热情;高科技企业漫长的研发周期和资金、企业人才、市场、成本等因素也考验着创业者的意志。
    三、各地政策不平衡,海归人才分布不均衡。大城市成为海归人才回国发展的首选地,而亟须海归人才的西部及东北地区却缺乏发展的带头人。有些地方各自为政,重复争夺某一类海归人才,发展同一种产业,却不管行业是否过热、发展环境是否合适,如在生物医药、动漫游戏、多晶硅等行业重复发展,这样既造成海归人才和资源的浪费,又不能真正扶持需要的海归人才及项目。
    四、注重引进海归人才数量,忽视“存活率”。以北京为例,某科技园区内,创业公司存活5年以上的仅为5%,生存状态堪忧。海归人才的失败经验在海外会产生负面影响,让其他海归人才和创业者不愿再重蹈覆辙。
    为此建议:
    一、重视海外高层次管理、金融、法律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使用。许多的海归人才技术一流却创业失败,关键是缺乏管理经验。同样,许多产业园和城市要快速发展,都需要专业的管理、金融、法律人才,特别是具有多种专业经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帮助制定良好的战略方向和发展步骤。因此,需加大对海外高层次管理、金融、法律特别是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使用。
    二、要统筹协调,提供配套的政策平台和资源服务。各级政府在吸引人才的过程中,不仅应搭建政策平台,更应提供公平的法律环境、便捷的金融服务、丰富的资源配套、完善的行政管理、灵活的市场引导,使政策更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成功的引才案例会在海外华人社区形成良好印象,是最好的宣传,比一次次的海外宣传更有说服力和可信度。
    三、搭建海归人才与国企、民企间的“金桥计划”。海归人才大都有技术,但缺资金、缺社会资源:国企、民企有资金,但缺人才和好项目。政府部门可实施“金桥计划”,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小型沙龙和聚会,为回国人才和国内国企、民企搭建相互了解沟通、促成合作的平台。这样既能充分用好人才,又为国企、民企的发展增添助力。
    四、建立融资平台,引导资金和创业基金相结合。各地方政府应通过设立“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帮助有技术但缺乏资金的海归人才创业。基金可以采取政府直接投资、出资入股以及授予荣誉、资金支持等形式,吸纳社会资金的投入,为高层次人才创业优先提供融资担保、贷款贴息等,支持高层次人才科研成果产业化。政府还可以支持海归创业者设立“互助创业基金”,满足创业企业紧急和暂时需要:同时还可组织投融资沙龙,让供需双方直接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