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案

2013-03-01


案由:关于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提案
提案人:屠杰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文化部办理
主题词:文化 产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但是,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生产总值(GDP)的比重接近1/5相比尚有一定距离。近年来,我国的文化产业虽然有所发展,但是实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雷同;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尚未形成;在国际竞争中,我国的文化产业仍然处于劣势,没能充分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生产出大量具有国际名牌效应的优秀文化产品;依然存在着主要序列化产品进出口贸易比较明显的逆差,还没有形成一定数量的大型文化产业集团,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不够充分,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与国外相比所占国际市场份额不高;文化艺术管理人才缺乏,将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短缺;我国的文化管理体制也相对比较落后,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改革。
    为了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近,中办国办印发《“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2015年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这对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要把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战略高度。应当充分重视文化产业的“软实力”地位,实施“文化立国”战略,充分认识文化产业对增强我国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的作用。当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只有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3%,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很大。我们应该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迅速的战略性机遇,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要充分认识到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看到文化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联运效应,努力创造条件,促进文化产业的调整增长,使之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二、要制定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只有制定出科学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才能有效促进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在制定规划的过程中,应注重强调文化产业对发展文化的作用,尊重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保持发展规划的连续性、科学性。注重文化产业的特殊性,确保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努力开发创新型文化产品,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要深化文化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才能保证文化建设有大的发展。文化产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应从根本上去除文化发展的体制性束缚,使体制转变中的深层次问题得到解决,解放文化生产力。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可以使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释放文化艺术的创新活力,让一切创意创新力量自由迸发。首先,应对文化产业实行管办分开,彻底改革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的弊端。通过明确文化单位与管理部门各自的职责,强调文化企业的法人地位,消除行政干预。其次,应改变文化产业的管理方式,树立对文化企业的服务意识,主要采用政策引导模式和间接管理方式,摒弃那种政府统包统揽的直接管理。还要加强文化产业的内容监管,杜绝文化垃圾,对文化产业思想内容进行监督,确保文化产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前进方向。四、要培育文化产业多元市场主体。积极改革文化产业的投资机制,在文化产业中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形成文化产业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应该看到,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难题就是投资渠道过于单一,投资总额严重不足,只有形成国有文化企业和非国有文化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通过相关税收政策的制定,积极促进团体、个人对文化事业的投资、捐赠和赞助,鼓励民营企业在文化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利用外资。
    五、要加快文化产业国际化进程。要努力推动我国和其他国家文化产业方面的合作,努力与国际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接轨,采取有效措施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市场经济动作,同时要重视品牌战略,通过品牌开拓文化市场。只有拥有自己的文化产业品牌,才能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政府要通过政策扶持,积极培育我国的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
    六、要提供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支撑。文化产业的高科技特性势必需要高素质人才,要加大力度培养文化产业专门人才,做好人才的储备;要进一步引进高层次文化产业人才,以及经管管理领域的优秀人才;要建立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营造有利于文化产业人才脱颖而出的发展环境,有效激发人才进行创新、创造的才情与活力,实现创新人才竞争性的自由流动,为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