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2013-03-01


案由:关于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提案
提案人:郑国光 王庭大 徐延豪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科技部会同中国科协、国家广电总局办理
主题词:科普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最新调查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公民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仅为3.27%。这意味着我国有近13亿人不具备基本的科学素质,对什么是科学、科学与非科学/反科学/伪科学的区别缺乏必要了解,未掌握必要的科学知识,不能用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处理实际问题或参与公共事务。因此,我国科普工作亟待加强。
    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为一系列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能够为贯彻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夯实群众基础;能够增强群众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促进实现共同富裕;能够增加群众防灾避险的能力,促进人口健康和保障公共安全。
    科学普及与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科学技术总体水平的一体两翼。加强科普工作,提升全民科学素质,能够造就有利于人才辈出的良好环境,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科技人才队伍;能够发展创新文化,培育全社会的创新精神;能够动员全社会力量,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奋斗;能够推动科技成果转化,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普工作是一项系统工作,是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传播科技的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学科不平衡。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为此,建议国务院主管科普工作的科技部联合中国科协等部门:
    第一、高度重视并切实将科普工作作为国家科技创新和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抓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全面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移风易俗、抵制封建迷信。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应当重视并加强科学普及工作,而且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也应在政府引导下推进,将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工作的内容。从世界经验来看,政府的重视,是科普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1993年泰国和南非两个国家的艾滋病感染率都是1%。随后十年中,泰国举国上下高度重视对艾滋病的科普工作,不断加强对公众的教育。而南非政府对此则漠不关心。到了2003年,泰国的艾滋病感染率仍控制在1%以内,而在南非感染率已锐增至10%以上。
    第二,突出重点,普及现代科学知识。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提高公民的基本科学素质。例如,我国大多数中小学生和老年人对自然灾害防御缺乏基本了解,不清楚现代社会自然灾害的基本防御措施、逃生技法和应急自救办法,需要广泛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教育部门应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纲要》中提出的重点宣传普及内容写入中小学教材。社区是科普教育主阵地,应发挥其科普的作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大众传媒应高度重视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普及工作,开设常规栏目,增加科普节目比重,以保证普及工作的持续性和覆盖面。开辟科普类电视节目落地的绿色通道,加强科普记者培训,建立科学记者、科学编辑与科学家群体之间沟通机制。
    第三,建立科普工作长效机制。科普是一项公益性事业。应建立行政主管机构牵头,各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机制,加大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要大力推动科普产业的发展,广泛动员企业、民间团体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切实解决科普设施、经费等资源不足的情况。例如,出台金融、税收配套政策,鼓励企业参与科普工作。鼓励和支持非政府组织从事科普工作。
    第四,广泛调动科学家的科普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科普工作的科学性以及我国公众对科学权威的信赖决定了科普是每位科学家的专业职责的一部分。对在科普工作中做出贡献的科研机构和个人,政府应给予奖励和表彰;对科技人员的科普论著和其他优秀成果,应规定作为评聘专业技术职称职务的依据;帮助科学家了解传媒,学习如何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解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