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

2013-02-28


案由:关于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提案
提案人:李贤义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教育部办理
主题词:教师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一个民族要进步,国家要发展,需要庞大的各类人才,不仅技术、素养要过硬,更应该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综合人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一切都需要强大的教育体系作为支撑,而对作为承载国家梦想的年轻一代的持续培养尤为关键。教育改革不仅要注重完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公平、增强硬件设施的投入和均衡化,更应该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民族进步和国家发展显得十分重要。国家近几年来,对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应该说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队伍提出了“爱岗敬业、关爱学生,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淡泊名利、志存高远”的殷切希望。他着重强调:“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广大教师要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把个人理想、本职工作与祖国发展、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起,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可见,国家对教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明确,也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对教育发展乃至整个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教师兼职现象不利于教学质量提升
    (一)虽然国家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在各类场合都曾提到过不提倡教师兼职有偿家教,山东等地也明确禁止教师有偿家教和兼职授课。但目前全国各类学校的教师,尤其是名校中学以上教师兼职有偿授课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潜心研究学问,钻研教育方法的教师越来越少。
    (二)虽然每个兼职教师均说是在不会影响本质工作和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兼职,但这个不影响本质工作和教学质量的研判标准是什么?我们认为兼职有偿授课是违背了献身教育爱岗敬业这一基本师德要求的,而且肯定会分散教学精力。
    (三)很多老师公开兼职,在社会各类培训机构有偿授课。这些培训机构中的有些学生就是该兼职教师本职工作所在学校的学生,这些学生之所以选择参加培训班,肯定是因为某项课程需要加强。而作为老师,你既然有能力在外兼职有偿授课,能把培训班的学生带好,怎么就带不好自己本职工作所在学校的学生?归根结底还是利益驱使下的市场行为,这种“向钱看”的思想扭曲了以身立教、为人师表的职业形象。这种形象是将利益放在首位,忽视职业道德和职业追求,肯定在价值观上和人生观上对学生是有不好影响的,也成为了社会舆论的“诟病”。
    二、为人师表不能停留在口头上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可见教师职业的神圣,也足以见证我国对人民教师这个光荣称谓的尊敬程度。人民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更应该成为社会道德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典范。然而,我们在不少地方与不少家长交流时发现,现在的部分学校已经被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侵蚀。这主要归结于教师队伍的个人修养在下降,如果教师本身都没有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怎么能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呢?在有些学校,每到教师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家长送礼之风盛行。送礼的档次也在逐渐升级,大有竞相攀比之势。而且送礼之后,老师对孩子的重视程度就是不一样,在和一些家长沟通的时候发现,送礼多的、家里背景(有钱、有权)好的就当班干部、给开小灶课外单独辅导。这种现象既损坏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也十分不利于培养教育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打骂体罚学生的行为不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建设
    部分老师缺少应有的耐心,对一些成绩相对差一些、进步慢一点、反应速度不快的学生不是循循善诱加以指导,而是轻则骂一顿重则动手打学生,造成这些学生从心底厌恶学习、厌恶学校甚至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而被社会上一些不良人员利用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很多教师打骂学生的例子见诸报端,轻一点的学生转学,重一点的都致死致残,这种现象十分不利于教育发展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应该从道德层面引起教师队伍的反思,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重视。我们不赞成对在校学生的违规违章、伤害同学甚至老师的行为包容和迁就,主张教师本着管理引导教育好学生可以采取正确的、适当的方法进行惩戒。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改正学生的缺点,掌握学生的特点发挥学生的特长,因材施教重在提高。
    四、应试教育不利于人才综合培养
    以升学率论英雄,没有注重综合培养,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及人生观。现行的教育评价体系中,升学率和分数还是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评价一个学生的标准过于侧重于考得怎样,从幼儿园的小红花开始一直到能否上重点大学都是以考试成败论英雄。当分数成为学生就读好学校、进入好班级的通行证时,家长和学生都在想办法提高分数,这也是催生家长送礼、教师兼职等不良现象的诱因之一。而换一种角度,当分数不再成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时,对学生和学校、教师的评价不仅仅是以升学率作为唯一标准时,使德智体美劳都真正成为综合评估学校教学成果和学生成长的标准时,很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针对以上现状,建议:
    一、继续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
    (一)我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相应各类学校教师缺口较大,国家近年来加大教育投入,积极建设扩大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准入的程序已经比较规范,执行的也非常严格,基本上做到了公开公正公平竞争上岗。
    (二)现行制度要求教师首先要具有教师资格证,然后通过地方政府组织的专业考试和综合考试后择优录用。然而,我们调查中发现,由于部分地区教师缺口较大,新录用教师在录用后基本没有进行任何岗前培训就分配到学校上岗了。
    (三)对于这样一个神圣而庄重的工作,我们认为应该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并且增加调查环节,充分了解待录用人员的品德品行、责任心、日常行为举止等。遵循教师队伍建设宁缺毋滥的原则,确保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需要具备的基本专业知识和品行要求同等重要。以此再次提高教师队伍的准入门槛,促进社会道德建设和人才培养的互利共赢,奠定好人民教师队伍建设和人民教师队伍职业道德建设的扎实基础。
    二、积极推进教师品德建设
    (一)我们调查发现,教师队伍中普遍存在圈子相对较小,互相交流不足的现状。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构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间教育技能培训方法的交流,形成教师与教师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教学方法大比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大比拼等良性互动。
    (二)应该多进行教师师德教育,多宣传教书育人的典范和先进事迹。完善师德建设奖惩机制,使师德品行好、综合教学质量优秀的教师在职务升迁、职称评定、绩效考核和社会地位中得到应有的重视,以教学观摩、教师轮换等方式选拔任用优秀老师,从而提升学校的教学水平和教育引领作用。
    (三)目前教师在社会中的地位是高的,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对教育都非常重视。各级政府都在切实落实尊师重教的社会要求,通过增加工资收入、改善工作环境、增强社会地位来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同时,也应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首先应该明确禁止学校在职教师以任何方式进行有偿兼职授课,确保教师将所有精力投入到本职工作和自己的学生身上,坚决杜绝课堂不讲课外培训讲、工作赚钱与课外外快两不误的现象。
    (四)引导教师增强职业荣誉感、使命感和自豪感,营造良好的师德建设氛围。对有违师德、有损教师形象的教师,要及时给予劝诫、警示、批评教育直至给予处分、清除出教师队伍。
    (五)不仅应该加强教师专业教学水平的培训,还应该组织师德品行的培训,两者有效结合。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教师录用后的培训非常少,目前很多地区的教师进修学校的培训无非就两种,一种是职称评定前的培训,还有一种属于为拿学历的再教育培训。仅这两种培训远不能解决教学专业知识的提升和完善师德建设的要求。
    (六)作为输送大部分人民教师的各类师范学校,应该把师德师风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效结合。把职业道德教育作为师范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和毕业生毕业鉴订、推荐就业的重要指标,形式多样、持续地渗透师德理念、强化师德教育。
    (七)教育体系中应该建立监督体系,不仅包括对学校的经费使用和财务收支情况,还应对教师过节收礼实行监督。这种不正之风相对于极少数公务员的贪污腐败的影响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由于基本都实施“校长负责制”,各类学校的管理,包括经费收支、使用等等基本属于校长一个人说了算,形成了一个极大的腐败空间。小部分校长都是利用学校公款为自己的升迁晋级在到处活动,随意吃请搞腐败。这种学校里的腐败之风应该引起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应该狠刹这股歪风。
    三、完善和改进对教师及学校的评价体系
    (一)教学质量评定不应该只局限于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校领导,应该引入第三方机构或学生家长参与,或者实行校外观察员准入评价机制。形成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学生多位一体的综合评价机制。
    (二)对学生的评价不应该局限于分数和单科成绩,应该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评定,并善于发现学生的特长以因材施教。
    (三)必须坚持以德育为根本的育人观,加强教师德育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的同时持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让学校的思想品德课流于形式。学生不仅要能学到专业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既要教书也要育人,为祖国建设和民族发展输送专业知识和思想品德都过硬的综合人才。
    (四)完善师德师风校风综合评价体系,形成有效的评价长效机制,确立师德师风校风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进行阶段性的综合评价,与校长晋升、教师晋级晋职、学校评级评优等形成良性互动。
    我们希望通过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人民教师都能真正做到自尊、自律、自信、自爱、自省、自强,热爱教育事业,用自己的人格塑造学生的人格,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学生的行为。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优良的教学方法,更应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良好的价值观和正确的人生观,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学生和社会才可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不当之处,请各相关部门予以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