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五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2312号提案复文

2013-02-28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2年9月17日以教提案〔2012〕第154号文函复:

朱乐耕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我国中小学文体教育改革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诚如你们指出的,全面提高青少年素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事。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报告提出,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十七大报告对素质教育的阐述具体全面,对素质教育的若干重要方面都做出了部署。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进一步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重要讲话中进一步明确要求,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涉及教育各个阶段和领域,更涉及文化传统、经济发展、社会结构、用人制度等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兼顾、协调推进,切实把实施素质教育这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
    体育和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美育,提高青少年素质,对于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部高度重视和关注素质教育的推进。
    一、关于体育和艺术教育法规建设
    1990年原国家教委发布实施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20多年来,《条例》对指导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依法推进学校体育工作,有效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站在新的时代高度,为进一步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科学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1999年美育写进了教育方针。2002年教育部以部令形式颁布《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明确了我国学校艺术教育的地位、作用、任务和管理职责等。自1989年实施《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以来,每10年制定一次,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各时期我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条件保障等提出明确要求,《规划》至今已制定了三个。根据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新情况,教育部又先后印发了《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的意见》等相关文件。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提出“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要“加强体育,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确保学生体育课程和课余活动时间,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加强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并特别提出了“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开足开好规定课程”的要求。
    二、关于体育和艺术教育课程改革
    2001年启动的新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作。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开齐开全规定课程,着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把体育和艺术教育课程列为了核心课程。规定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所有课程总课时数为9522课时,其中体育课程占总课时的10%-11%,体育课时数为952-1047课时;艺术类课程占总课时的9%-11%,艺术类课时数为857-1047课时。高中阶段必修学分总计116学分,其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11个学分,相当于198个学时;艺术类课程必修6个学分,相当于108学时。
    十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了先进教育理念的传播,带动了基础教育整体性变革,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课程体系基本建立,教材建设呈现多样化发展的格局,教育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不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而是更加关注学习过程与方法,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根据2011年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各地坚持因地制宜,制订并落实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体育与艺术教育课程标准的实施方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2006年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联合发出《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明确要求“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做出具体部署:小学1-2年级每周4课时,小学3-6年级和初中每周3课时,高中每周2课时。2011年教育部下发的《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要求建立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工作机制,健全学校体育专项督导制度、社会监督机制、科学评价机制和表彰问责机制。
    体育和艺术教育的学科建设和教育科研也在不断发展。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设有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中心。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等项目中体育和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课题每年都占有一定比例。教育部主办的每三年一届的全国大、中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中小学艺术展演活动,每届都举办体育科研论文报告会和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研究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重视基础性研究,加强应用性研究,搭建展示体育和艺术教育科研成果的平台,发挥研究成果的借鉴和辐射作用,促进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发展水平。
    三、关于体育和艺术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部高度重视体育和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体育教师培养培训体系,办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音乐学/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需要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需要的艺术教育人才。自2007年起,我部在全国确定了45所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校和48所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校开展试点工作,按照通识教育“宽口径”、专业培养“厚基础”、人才培养“高素质”的要求,对各门主干课程的性质和目标作出准确定位,突出专业技能的全面性和基础知识的广泛性,保证人才培养的专业性和师范性。
    针对部分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和农村地区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实际情况,一是在教育部“国培计划”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示范性培训项目中,加大对音乐、美术教师的培训力度。从2009年起,每年组织600名左右中西部地区的中小学骨干音乐、美术教师,参加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东北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培训基地举办的免费集中培训。二是从2005年开始,每年定期组织全国中小学艺术教师专项培训班(包括:合唱指挥、乐队指挥、舞蹈编导、戏剧编导等),重点提高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艺术活动的能力,每年培训教师100名左右。三是组织全国知名艺术教育专家赴西部地区开展“送培下乡”和“送培到省”活动,指导地方开展中小学艺术教师培训。从2009年起,此项目共培训教师6000余名。
    四、关于体育和艺术教育设备设施配备
    体育方面,教育部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把中小学体育场地器材设施建设和配备作为评估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2002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体育器材设施配备目录》,2008年又会同卫生部、财政部印发了《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从体育教师、体育场地器材、教学卫生、生活设施等方面明确了开展学校体育工作所必不可少的条件和中小学校办学应达到的基本标准。
    艺术教育方面,教育部分别于2002和2005年印发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音乐、美术教学器材配备目录》、《普通中小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贯彻〈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评估方案》,对中小学校应配备艺术教育专用教室、艺术教学器材设备和学生艺术活动活动场所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近年来随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加快,各地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断提高。“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截至2009年,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运动场地130万平方米,学生食堂350万平方米。据对16个省、区市的统计,截至2010年共投入专项经费49亿多元,改建、新建1300多个中小学体育场、馆,为两万多所中小学补充体育器材,使一批农村学校的体育卫生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由于区域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广大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教学资源相对稀缺,全国中小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器材配备的整体水平仍有待提升。为此教育部将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通过省级政府采购的方式,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中小学配备音乐、美术、体育教学器材;二是拟于今年对2002年版的《音乐、美术、体育器材配备目录》进行修订,以国家教育行业标准的形式颁布实施;三是进一步加大检查和督导的力度。
    五、关于体育和艺术教育课外活动开展
    中小学体育和艺术教育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对于丰富中小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中小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2011年教育部下发了《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除规定每周的课时数外,要求没有体育课的当天,学校必须在下午课后组织学生进行一小时集体体育锻炼并将其列入教学计划;每天上午统一安排25-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体育锻炼。广泛开展的“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鼓励学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阳光下,形成青少年体育锻炼的热潮。根据学生的年龄、性别和体质状况,积极探索适应青少年特点的体育教学与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努力改善学生的身体形态和机能,提高运动能力,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每年召开春、秋季运动会,因地制宜地经常开展以班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做到人人有体育项目、班班有体育活动、校校有体育特色。
    《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发布实施以来,全国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07年《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艺术教育活动要以育人为宗旨,活动的内容要贴近校园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活动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中小学艺术活动的形式丰富多样,生动活泼,以学校为基础,以班级为重点,在开齐、上好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同时,建立声乐、器乐、舞蹈、戏剧、美术、书法、陶艺、工艺、摄影等多种课外艺术活动兴趣小组,形成本地、本校艺术活动的特色和传统。教育部每三年举办一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项目包括艺术表演类(声乐、器乐、舞蹈、课本/校园剧、朗诵)、艺术作品类(绘画、书法/篆刻、摄影)和中小学艺术教育科研论文报告会等。同时,大力推广体育艺术“2+1”项目,让每一个中小学生在校期间掌握两项体育活动技能和一项自己喜爱的艺术技能。
    你们提出的有关建议非常中肯,对于我们今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和艺术教育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充分考虑你们的建议,采取积极务实的措施,加大工作力度,不断深化体育和艺术教育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欢迎再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