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 议政建言

阎维文:建立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

2012-03-11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10日电 (记者黄维) “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来,文艺工作者遵照《讲话》精神,深入到时代生活的激流之中,创作出众多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要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就必须无条件地深入社会生活,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艺术规律。”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阎维文接受记者采访时建议,由文化职能部门制定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鼓励、督促文艺家走向火热的社会生活。

 

没有生活根基的作品必定是苍白的

 

阎维文认为社会和百姓渴望的是来源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精品,从而享受精神食粮带来的愉悦和向上的心境,任何没有生活根基的作品必定是苍白的。艺术是生活的客观反映,生活是艺术的创作源泉。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生活又得益于艺术反馈而变得更加文明。

 

阎维文说,“随着时代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者面向更广阔的文化市场,也面临着方方面面的诱惑。有部分人甚至认为,深入生活似乎已经不再重要。”

 

要反映人民心声就必须无条件地深入生活

 

阎维文介绍,今年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70年前,《讲话》就明确提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为工农兵而创作,为工农兵所利用的。”又说:“中国的革命文学家艺术家、有出息的文学家艺术家,必须到群众中去,必须长期地无条件地到工农兵群众中去,到火热的斗争中去,到唯一的最广大最丰富的源泉中去,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和艺术的原始材料,然后才有可能进入创作过程。”经过70年的伟大实践,时至今日《讲话》精神仍然指引着我国文艺事业的发展。

 

“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文艺工作者遵照《讲话》精神,深入到时代生活的激流之中,汲取生活的乳汁,获得创作的灵感,创作出众多凝聚着中华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阎维文举例说,如丁玲、赵树理、柳青、魏巍等作家,他们深入艰苦的革命斗争,创作出传世佳作,有力印证了要创作出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要反映人民群众的心声,就必须无条件地深入社会生活,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艺术规律。

 

阎维文告诉记者,人类艺术史也证明,艺术绝不能与生活脱节,否则艺术会失去生命的光华;而生活永远是艺术可参照、借鉴和推陈出新的动力与灵感的来源。人类生活正是因为有艺术的存在,才丰富了精神世界,思想变得愈加文明和充实,而艺术的审美观念,在推进着社会向更高的文明层次发展。

 

“以歌曲《小白杨》为例,词作者梁上泉同志就是在深入边疆采风时,听了战士讲述在哨所栽下小白杨的故事而创作的歌词,作曲家士心也是有着长期在基层部队生活经历,在生活中汲取灵感,使得这首歌深受战士喜爱,哨所也被新疆军区命名为‘小白杨哨所’,”阎维文告诉记者,“在歌曲传唱了28年之后,‘小白杨哨所’又成为新疆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更成为激励战士发扬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保卫边疆的‘小白杨精神’。”

 

建议制定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

 

对此,阎维文建议:由文化职能部门制定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鼓励、督促文艺家走向火热的社会生活。

 

“制定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对于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文艺工作者沿着社会主义文艺的前进方向,站在时代前列,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使创作真正扎根到群众和生活之中。”阎维文说。

 

阎维文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吹响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角;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在新的历史时期,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无条件地深入生活,不遗余力地为推动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决策而努力工作,为不断推出人民群众喜爱的,具有观赏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精品力作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阎维文称。

 

委员简介:

 

阎维文:全国政协委员、著名男高音歌唱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