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 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 > 议政建言

杨新华委员:贫穷守不住绿色——祁连山生态补偿机制亟待建立

2012-03-0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北京3月5日电 (记者 王新玲)贫穷守不住绿色,绿色不能以贫穷为代价,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肃南县政协副主席杨新华近几年的提案都是关于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机制的,希望国家以经济手段,提高生态保护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上游的山青了、水秀了,但当地居民却因“无工不富”依然贫穷,这种“保了生态、饿了肚子”、“下游受益、上游牺牲”的环保困境,近年来在一些地方时有出现,反映出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的缺失。因此,国家亟需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杨新华委员说,祁连山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发挥着涵养水源、调节径流、保持水土的重要作用。但由于区域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加剧,祁连山生态环境不断告急。

 

杨委员表示,目前国家在祁连山只实施了天然林管护补助和草原保护奖励补助,而对水资源、湿地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和林区管护人员、农牧民群众的民生保障以及生产生活都没有涉及,难以解决祁连山生态保护的根源性问题。“我们希望重点生态功能区实现‘不开发的发展和富裕’”杨委员说。

 

杨委员建议:

 

1、 尽快启动实施祁连山生态保护与综合治理项目。通过天然林保护、草原生态治理、退牧还草、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地质气象灾害和病虫害防治等一批重大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措施,对祁连山生态环境实行抢救性保护,切实遏制祁连山生态恶化的趋势。

 

2、 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机制。着眼于建立健全祁连山生态保护长效机制,从国家层面建立祁连山生态补偿试验区,建立和完善以天然林管护补偿、天然草场补偿、水资源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生产资料补偿等为主要内容的祁连山生态补偿体系。

 

3、 妥善安置转移祁连山生态区农牧民群众。加大游牧民族集中定居力度,一方面要逐步将祁连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农牧民群众转化为生态管护人员,另一方面通过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和新兴产业,对缓冲区和试验区的农牧民实行产业转移安置,减少重点生态区人为活动,实现对生态区的“最小干预”。

 

4、 加大资金、项目和政策支持力度。国家通过转移支付、财政补贴、政策倾斜、项目实施、技术补偿、税费改革、人才技术投入等方式和手段,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为全面推进祁连山区生态补偿区建设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持、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