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改革和创新问题的提案

2012-02-24


案由:关于科研经费分配体制改革和创新问题的提案
提案人:葛均波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科技部办理
主题词:科研经费管理
    毋庸置疑,现在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科研环境最好的时期,建国60多年来,中国科技创新和科技进步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国家对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呈直线上升的趋势。例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经费2009年度为70亿元,2010年度为96亿元,2011年将达到120亿元。还有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教育科学研究经费等,各类科研经费的投入是一个大数字(当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是投入太少)。
    但是实事求是地分析,国家的巨额科研经费投入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多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一再批评我国各级科研管理机构的弊端,从科研课题立项、科研经费分配、科研项目管理、科研成果评审等一系列环节上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些阻碍科学发展的弊端,如果不能够尽快解决,必将影响和损害科技创新和发展,特别是在最近的5—10年处于21世纪国际力量重组变幻的关键历史时期,解决科研发展问题乃关系国家未来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的分配的主要问题是:“科技管理行政化,科技活动利益化”,课题立项中存在较严重的权力寻租和利益交易现象,科研管理机构的各级行政管理人员权力过大,他们对科技立项有实质性决定权。根据《中国科技体制与政策》项目咨询组对中科院院士、科研单位的负责人和普通科研人员的调查显示,我们的科研管理体制缺乏真正的学术评价,专家评审机制流于形式,从而培育出一系列的伪科学怪现象:托人情、跑关系、变相送礼,许多科研人员主要精力用来搞公关,反而没有足够时间搞研究。流行的做法是,学术会议成为变相公关活动,提前做好评审专家的工作,或者事后向评审专家延期汇报。有人评论说,更多的是基于关系,而非学术优劣来评审经费申请者。很多人因为太忙,根本没有时间静下来深入做课题研究。这种自上而下的“行政化”、“利益化”、“关系化”的科研基金分配方式,个别管理人员和少数强势科学家主导了课题申请指南的制定和科研经费的评审全过程,严重扭曲了科技界学术界的道德规范,误导科研人员,压抑创新。国人心中都明白:要想获得重大项目,与其努力做出好的研究,还不如与科研管理机构官员及其赏识的专家搞关系。
    积重难返,我国科技管理体制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中国科技发展的最大问题。要根治我国科研管理体制的痼疾,必须从改革科研管理和经费分配体制的源头入手。为此建议:
    一、国务院应委托中国科学院、社科院等成立专门小组,实事求是地全面调研我国科研体制,特别是科研经费分配机制的现状和问题,研究世界各国管理科研的先进经验和管理体系,经过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地广泛征求意见,出台针对我国科研管理体制弊端的改革方案,建立科学的科研管理体制。
    二、加大科研经费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根据科研项目的不同类型,实行多元化管理体制,建立科研经费的“评审”、“资金管理”、“结果监管”分离制约的三角体制。对一般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管理和科研经费分配监管,逐步做到“去行政化”、建立科学客观的“同行评审”制度。对一般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的科研管理,改“评审制”为“成果奖励制”,根据成果申请奖金。
    三、建设公平透明的国家科研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同密级的科研项目同行能够相互了解,获得国家支助的科研项目的情况,发挥群众监督的民主管理作用,杜绝暗箱操作、权力寻租等科研腐败现象滋生。
    四、加强科技人员思想学术道德教育,加强学术和科研的制度化管理,研究和起草有关科研管理的相关法律文件,逐步建立健全我国科研管理的法制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