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快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步伐缓解看病难的提案

2012-02-24


案由:关于加快我国全科医生培养步伐缓解看病难的提案
提案人:戴秀英史大卓刘荣玉孙丰源孙建方李秀华李佩文李森恺杨金生尚红赵铱民夏宁高润霖黄峻菊红花葛均波熊思东王大明王旭东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卫生部会同财政部办理
主题词:医学培训
    我国基层医疗人才严重匮乏,截止到2008年年底,全国社区卫生人员21.9万人,乡镇卫生院人员107.5万人,村卫生室人员105.8万人,占全国卫生人员总量的32.6%。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城市社区卫生机构的执业(助理)医师60.6万人,占全国执业(助理)医师总数的29.1%。目前6万名全科医学的执业(助理)医师仅占医生总数的3.5%,远低于国际上30%—60%的平均水平。中医类别全科医师数量更为短缺,仍有部分乡镇卫生院无执业医师,24%的乡镇卫生院没有中医类别的执业医师。
    培养全科医生缓解看病难的问题,在国际上已形成共识。世界卫生组织曾经指出:“任何国家的医疗卫生系统若不是以接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为基础,注定要付出高昂的代价。”
    国家高度重视全科医生培养工作。国家六部委2010年联合制定了《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通过学历教育、转岗培训、规范化培训与继续教育相结合的全科医生培养制度,多种途径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
    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是我国提出的宏伟目标。西部地区自然环境严酷,经济社会落后,人口健康水平较低。东西部区域差距悬殊。国家统计局2008年监测报告显示,东部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进程达到83.5%,2012年有望率先基本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东北和中部地区有望在2015至2017年基本实现,西部地区则任重道远,可能拖至2023年才能基本实现。2000年西部和东部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差7000元,如今这一差距拉大到了21000元。
    西部地区大部分省份到2000年时的人均期望寿命还不到全国1981年时的水平,相差近20年。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相当于全国1992年时的水平,相差近12年。西部地区每10平方公里拥有的医生人数为0.37人,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37.4%。西部12省市是我国传染病、地方病高发和流行最为严重的地区。西部地区农村整体财力不足,无力承担发展本地区卫生事业的责任。
    为此建议:
    一、尽快成立“全国全科医生培训中心”。建立国家和省、市二级全科医师培训网络,构建适应中国国情的全科医生教育体系。中心负责对全国各省市全科医学培训工作的规划、指导、管理、协调、检查、评估及科学研究。
    二、全科医生培养工作西部地区任务更为艰巨、重大而紧迫。工作重心要向西部贫困地区移动。针对西部地区基层卫生设施薄弱、健康资源供给不足的弱点。东部地区要帮扶西部地区培养和输送全科医生,保证西部公众最基本的医疗与保健服务。国家要提供和加大专项补助经费力度,支持全科医师培训。重点放在西部地区。
    三、国家提出到2020年培养30万名全科医生的目标,周期太长。建议国家在近两年内在每个社区和乡镇卫生院都配备至少2名以上受过良好训练的全科医生,以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增加西部地区全科医生培养数量,缩短培养周期。
    四、拓宽多种途径加快培养全科医生。
    一是高等医学院校实施农村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西部乡镇卫生院培养全科医生;加强全科医学学科建设,大力培养全科医学师资。
    二是通过转岗培训和规范化等途径,加快建立全科医生的培养制度。
    三是开展基层卫生人员的在职继续教育。继续对社区卫生、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人员进行岗位培训。
    四是通过完善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提前晋升职称等优惠政策,鼓励和引导高等医学毕业生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业。
    五是通过实施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全科医生特设岗位等项目,招聘优秀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
    六是通过建立健全各类对口支援制度和培训的双向交流机制,实施城市对口支援农村卫生工程,鼓励一批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到基层服务。
    通过种种有效的方式,培养出大批适合基层需要的合格全科医生。力争近期内初步缓解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短缺的矛盾,逐渐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力量,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的全科医生,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