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2029号提案复文

2012-02-2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11年10月18日以教提案〔2011〕第237号文函复:

何伟等委员: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中小学统一国学教材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文化,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灵魂和前进发展的不竭动力。因此,教育部一直高度重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将其有机渗透在每个年段、多门学科的课程之中。
    今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的智慧”。1—6年级推荐了75篇中国优秀古诗词,要求学生背诵。7—9年级推荐优秀古诗文60篇,包括《论语》、《孟子》、《庄子》、《左传》、《战国策》、《礼记》等适宜学生接受的优秀篇章,要求学生背诵。加强了写字与书法教育,在语文课程中专设了书法课。另外还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西游记》、《水浒传》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质”。高中语文必修课约为180学时,古诗文内容丰富。在选修课程系列里,专门设立了“文化论著研读”,要求“选读古今中外文化论著,拓展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同时还向学生推荐《论语》、《孟子》、《庄子》、《诗经》、先秦散文、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一批文化经典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要求小学高年级学生“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孝敬父母长辈”,“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选择、列举代表民族文化的实例(诸如传统节日、歌曲、民间文化、历史故事、服饰、建筑、饮食等),进行交流展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要求初中生“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升文化认同感、民族自豪感”。《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安排必修模块“文化生活”,要求学生“解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阐述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讨论:如何看待传统习俗的价值”与“传统美德在今天的作用”等,“设计展板:我国一些建筑、艺术、服饰等风格和形式的变迁体现着传统与现代结合之美”。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认识和理解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要求学生通过了解“百家争鸣”、“丝绸之路”、“中医学”、“书法艺术”、“四大发明”、“京剧”等,体会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安排了“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以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等学习专题,要求学生“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文学特色”;“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等。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课重要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熟悉和热爱祖国的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培养爱国主义情操”。音乐教材所选曲目中,民族传统音乐、专业创作的经典作品“应占一定比例”,“要善于将本地区民族民间音乐资源(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音乐项目)运用到音乐课程中来,使学生从小就感受到民族音乐文化的熏陶,树立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设“戏剧表演”专题,要求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戏剧及中外歌剧的起源、发展、流派风格、主要代表人物及艺术成就,并能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做出评价”。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搜集我国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年画、传统纹样、皮影、面具等),并了解其中的特点或寓意,进行交流”,“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及其活动,开展相关的设计、创作与展示,体会美术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选择美术教科书内容时,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浓郁的中国特色”。《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实验)》设置了“书法·篆刻”内容系列,在“绘画·雕塑”内容系列中设有中国画内容,在“设计·工艺”内容系列中设有传统工艺等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各地、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武术、舞狮、舞龙、踢毽子、抖空竹、跳竹竿、蒙古式摔跤、抢花炮、荡秋千、重阳节登高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活动来补充和丰富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设选修系列5“民族民间体育类项目”,要求学校“鼓励更多的学生在选修Ⅰ范围内选择1—5个学分进行武术学习”,“继承和弘扬中华武术”。
    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及教学活动应体现基础教育的基本性质,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及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共同的基础,同时为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具有不同兴趣的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留出16%—20%的课时由地方和学校自主安排课程内容,以使学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有特色,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地方和学校可以利用这部分课时增加有关传统文化教育的内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稿)》则设选修课程Ⅱ,并规定了学分,要求“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若干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给学校自主开发课程留下空间。教育部2010年印发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在达到国家规定的基础教育质量要求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逐步提高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设置的比例。”目前,一些中小学开设了“经典诵读”“文化专题研究”,其中不乏《弟子规》、《三字经》等蒙学教材以及《老子》、《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选编内容,形成自己的国学教育特色。
    对中小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还特别注意采取适合他们年龄特点的形式。这些年来教育部广泛开展了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结合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专题教育。2007年教育部、国家语委等部门发起组织了以“亲近经典,承续传统”为主题的“中华诵·经典诵读”系列活动。2008年结合国务院新增清明、端午、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为法定假日的契机,举办传统节日专题诵读晚会。2009年在原有基础上又组织“中华诵”全国中小学生夏令营。从2010年起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由名家牵头,从大中小学语文课本、经典书籍和当代优秀作品中,遴选能够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经典名篇,请名师讲解,名家书写、朗诵,多侧面展示中华经典的魅力,建设经典资源库,并将资源库相关内容输送给全国大中小学免费使用,为学校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提供辅助和指导。上述“中华诵”系列活动为大家所喜闻乐见,吸引了全国中小学广大师生和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成为我们今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具有较强影响力和感染力的载体形式。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