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y 驱动下载
搜 索
进入新版

当前位置:首页 > 十一届四次会议提案内容及办理复文

关于加强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与管理的提案

2012-02-24


案由:关于加强我国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与管理的提案
提案人:解士杰张亚忠陈永川黄润秋葛会波闫伟袁汉民
审查意见:建议国务院交由主办单位农业部会同中国证监会办理
主题词:农产品信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市场在资源配置和经济运行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农产品供求态势的变化,农村生产经营格局的调整,特别是面对发达国家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我国农业发展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农业生产者承受更大的市场风险。农产品市场屡屡发生“卖难、“买难”现象以及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波动,表明了农产品市场的周期性、连续性、关联性和短期不可逆性等高风险性特点。2011年1月我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高达 4.9%,在涨价因素中食品价格上涨10.3%,为CPI上涨的重要推动力。因此,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与管理,对于降低农产品市场的大幅度波动、缩短农产品供求调控时滞、增强市场调控的精确度、确保农产品市场供应、保障人民生活、促进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完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
    通过健全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信息搜集处理的科学化、标准化、网络化、现代化、动态化和便捷化,有效地为农业生产经营服务。根据农业生产的特点,农产品市场信息体系主要内容应包括:农业气象信息、自然环境与灾害信息、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农产品市场供求信息、农业政策信息、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农业科技信息、农业科技人才市场信息、农产品加工行业发展信息、农产品质量信息体系以及专业农产品市场信息。
    二、加强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
    农业生产受生物规律制约具有周期性,因而农产品市场调控管理具有时间滞后性和调控效果的不精确性。为此必须建立组织管理、技术标准和风险预控有机统一的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体系,根据市场信息对农产品市场风险进行分析、评价、推断、预测,根据风险程度事先发出警报信息,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
    三、强化农产品市场风险调控管理
    根据农业生产经营的特点、农产品市场风险的类别及其特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减少、回避、分散、转移、控制农产品的市场风险或将风险损害或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
    1.优化农产品市场政策。一是生产领域中的农产品补贴政策。通常农产品补贴政策可分为流通领域补贴政策和生产领域补贴政策。我国目前农产品供求基本上达到平衡,个别农产品还出现相对过剩,因此流通领域补贴已不适合我国的国情。生产领域补贴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和农用生产资料补贴,其实质是通过降低农产品的成本而达到增加农产品生产者的收入,增加农产品产量。但不同农产品的供求弹性不同,补贴政策对各类农产品供求、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存有差异,所以生产领域农产品补贴政策应该针对不同类别的农产品采取不同的政策导向。二是农产品价格干预政策。应根据农产品的供求状况,确定最低保护价格。当市场上农产品价格低于这一干预价格时,政府就以干预价格收购农产品,限制农产品价格的进一步下跌,依此保护农产品生产者的利益。实施干预价格政策,会使供给和需求逐渐增大的波动幅度得到限制。三是农产品转移利用政策。农产品生产周期长,任由市场调节必然造成农产品生产与市场供求的大起大落,最终损害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利益。特别是对于已经或即将生产上市的农产品而言(如已经种植或养殖而即将或者正在陆续上市的果品、蔬菜、畜禽等),更有必要实施农产品转移利用政策,即由政府或某些组织出面收购过剩农产品,使之脱离这些农产品的正常消费领域,从而减小该种农产品的市场供给量,使供求趋向均衡。这些农产品脱离原有市场后,其利用效率通常较低,政府必须对这些转移利用措施进行财政补贴。
    2.健全农产品期货市场。农产品期货市场是稳定农产品价格、规避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效工具。许多国家历史上都发生过诸如生猪、玉米、小麦、棉花等农产品的价格大幅度波动。20世纪以来,这种波幅大、破坏性强的价格波动基本消失,拥有健全完善的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其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形成,已发展成为郑州、上海、大连三大商品期货交易所,进行菜籽油、小麦、棉花、白砂糖、绿豆、玉米、黄豆、豆粕、豆油、棕榈油、天然橡胶等农产品的期货交易,生猪、大米等农产品期货品种正在准备上市。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发展时间短,尚不成熟。为充分发挥其功能作用,应大力培育中介组织,引导农民利用期货市场规避风险;培育机构投资者,改善市场主体结构;增加农产品交易品种,扩大期货市场交易规模;建立并完善全国电子期货交易平台,形成全国统一的农产品价格体系。
    3.完善订单农业。订单农业简单易行、适用范围广,一直是世界各国防范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最有效的工具之一。为提高我国订单农业的履约率,应该不断完善订单农业运行机制,创新订单农业运行模式:将订单农业与期货期权市场结合形成二者的复合模式,即在订单合同中引入期权理论的卖权机制。当市场价格低于保护价格时,按保护价收购;高于保护价时,按市场价收购,建立一种既满足个人理性又满足集体理性的制度。此外可以按照国家与地方资助、龙头企业出资的办法,筹集建立订单农业风险保障基金,补偿订单农业的损失,降低其风险;提高农业订单的规范化水平,详细规定双方责权;建立社会信用记录和信用档案制度,形成信用约束机制;加快发展农业专村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改善农户单独进入市场的势单力孤的被动局面,提高其市场地位。
    4.增强农户风险意识。农户是农产品生产经营的主体和农产品市场风险的主要承担者,为此要增强农户市场风险观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意识,提高生产和经营管理水平,以减小农产品市场风险。对农户而言,所承担的市场风险主要是价格风险和滞销风险。为此要准确分析农产品的供求状况、影响供求的因素及其变化趋势,合理组织农产品生产,力求实现风险强度不同的生产经营项目的多样化组合,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提高农户经营企业化经营水平,运用直接销售、间接销售等方式提高农产品销售技术,增加收入,降低风险。
    5.健全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完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组织。农业科技进步是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的根本途径。为此应该建立以国家投资为主体,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出资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为此要全面落实《农业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不断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技术推广资金;保障、改善农业科技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增加现代农业科技的接受应用能力。
    6.强化政府职能。政府在农产品市场风险调控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增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从而降低自然灾害风险的影响程度;二是农产品市场风险预警系统建设属于公共服务范畴,应该由政府投资并按照公共物品属性运营管理,以避免市场失灵。其重点内容是预警系统的建立、运行、维护与管理。三是按照政府资助推动、企业自主投资的发展模式,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专业化农业保险业务,促进农业保险事业特别是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发展,分散、转移自然环境因素对农产品生产经营的影响,将自然环境因素的风险降低到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