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会议要闻 | 两会观察 | 委员议政 | 委员感言 | 焦点述评 | 大会即景 | 两会花絮 | 人大新闻 | 相关报道
您的位置>> 首页>>十届一次>>人大专题
大学生如何找“饭碗”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大学生就业难“支招”
2003-03-12

  2003年,我国迎来扩招后的第一个毕业生高峰年,全国
高校毕业生将从2002年的145万猛增至212万人。这个时间,又正好赶
上了整个社会就业不足的大背景。于是,从去年底开始,很多高校校
园里就出现了“毕业等于失业”的叹息。
  一个学生和他的家庭,投入十几年的时间和大量金钱“产出”了
大学毕业生,却无法找到销路———工作。这是让他们难以接受的事
实。
  大学生就业难一时间成为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最热门的话题,
也成为今年“两会”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之一。面对正
处于择业困境的大学生,代表和委员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
  转变择业观念最重要
  朱永新委员提出,不能因为大学生就业难就否定了扩招的积极性
一面,大学扩招不仅仅是拉动了消费,同时也为国家培养和储备了一
批人才。但在大学生就业的观念上,我们过去存在很大的问题,有些
人还认为,大学生毕业,应该由组织人事部门安排岗位,这已是计划
经济时期的观念了。作为大学生一定要树立“自谋职业”的就业观念,
不能“等”和“靠”。
  田雄代表认为,过去十几年间,通过“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接受
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一直能够较为顺利地步入社会。近年来情况发生
了变化,城市工作岗位增长逐步放缓。而刚毕业的大学生比较娇气,
讲究体面,愿意呆在办公室或机关。现在国家机关要精简,大学生却
想挤进来,所以难找工作。
  王晶代表告诫求职的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要少抱怨,多适应。
人生的积累不在一方面,而在方方面面。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
代背景下,大学生首先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挑战,用真正的实力在社
会上站住脚。
  王树国代表说,每一个毕业生走入社会,都有一个迷茫的过程。
希望大家能够尽快缩短这个迷茫期,积极进取,走好这人生重要的一
步。
  既然就业难,就自己去创业
  朱永新委员认为,大学生就业,首先要确立一个创业的概念。我
们不能使所有的毕业生都占领一个一个的就业岗位,让他们为社会创
造就业岗位才是重要的。比尔·盖茨大学还没有毕业,就为他人创造
了数以几十万计的就业岗位。我们大学里应该开设创业的课程,传授
一些创业的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创业的激情。
  叶青代表说,我非常赞成大学毕业生自己创业的做法。最近有媒
体报道,广州的大学生提出来“既然就业难,就自己去创业”的口号,
那些大学生比如会翻译,会设计网页的,就自己组成一些小公司。学
校或者政府应该支持这样有勇气的大学生,为他们创业提供一些有利
的帮助。
  放下架子,到艰苦的地方去
  叶青代表认为,在同龄人中大学生应该是比较有朝气的群体,大
学生的就业观念应该转变,不要整天考虑到政府部门和大企业,应该
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中小企业。中国的中小企业有1000万家,中小企业
有“三缺”———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中小企业很多在县城和
乡镇,甚至很困难的地方,他们需要大量的人才,这应该是大学生求
职的方向之一。
  王利民代表说,高校毕业生不应盲目将择业方向局限在经济较为
发达的东、中部地区,一些专业更加适合在西部发展的毕业生应到合
适岗位寻求锻炼机会。为留在东、中部地区而放弃自身专业的选择不
可取。
  田雄代表认为,社会各个领域和岗位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当代
大学生应该敢于进中小企业和其他新领域,要有干一番事业的决心和
勇气。
  “先就业后择业”未尝不可
  王晶代表认为,大学毕业生要给自己的将来定位,但这种定位和
设计不可能从学校里一出来就成形。毕业生刚刚走出校门,缺少实践
经验。所以最好还是先找到一个单位工作,定好将来的目标,在工作
中有意识地积累经验。有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后,再去选择
自己理想的工作和环境,这样做相对“一步到位”的高期望来说更切
合实际。
  据了解,按照教育部门制定的计划,今后大学毕业生每年将递增
10%-30%。教育部有关人士肯定地说:“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由精英教
育转向平民教育。”这意味着,中国大学生已经告别从前的优越,直
面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


  上一页: “民告官”“官”缺席 人大代表质疑这一怪现...
下一页: 以代表相称,好!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