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 邮编:100811
  • 电话:010-66192752
  • 传真:010-66191982
  • E-mail:yjhmsc@cppcc.gov.cn

人民政协政治参与的制度资源开拓

日期:2011-02-28

 【摘要】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关系到当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人民政协发挥公民政治参与作用有着丰富的制度资源。人民政协的组织属性、工作主题、职能和功能表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内在规定。人民政协要扩大社会影响力,必须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信赖度、信任度和认同度,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为人民政协提供了扩大其社会影响的着力点。新形势下,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使命要求;做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和引导者;利用网络技术资源拓展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和平台;创建有序政治参与有效的运作机制;探索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和方式,是人民政协工作创新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人民政协 政治参与 制度资源

  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当代中国国家建设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从政治学角度看,它关系到民主政治建设的问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中具有很重要的分量。由此形成的制度资源赋予人民政协在我国民主发展中的地位。人民政协的职能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相统一,是发挥政治协商制度资源的必然要求。

 一、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展人民政协事业的内在规定

 

  政治学理论视阈中的政治参与,指的是一种政治行为,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普通的公民通过利益诉求的表达方式,以期达到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决定或决策的目的;另一种是普通公民通过参与各种公共政治生活,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如何确定或者说如何判断政治参与是有序的还是无序的?笔者以为可以有这样四个标准。一看是否合乎法制规范,二看是否通过正常渠道,三看是否具备理性引导,四看是否表达合理诉求。这几个标准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在符合这几个标准的前提下,不管是个人还是群体的政治参与,都可以视为有序政治参与的行为。

  从以上几个标准看,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是多样化的,而人民政协则是实现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渠道之一。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对人民政协与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关系作了突出的强调。他指出:“充分发挥人民政协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作用,广泛吸收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人士参与国事”。他还指出:“要注重发挥人民政协界别优势,扩大人民政协团结面和包容性,切实发挥政协界别作为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作用”。这两段话从机构和界别两个层面强调了人民政协在政治参与中的作用。“渠道”和“平台”的定位,十分恰当地揭示了人民政协的政治参与功能,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

  从制度资源的角度看,人民政协是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平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第一,人民政协的组织属性决定了它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性。从人民政协成立之时起,它的组织属性就十分明确,即它是一个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是执政党广泛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机构。改革开放后,统一战线在范围上进一步扩大,成为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因此,邓小平强调指出:“人民政协是发扬人民民主、联系各方面人民群众的一个重要组织”。这样一种组织属性将人民政协事业与公民政治参与逻辑地联系在一起。公民政治参与不管是个体行为还是群体行为,既表现一定的代表性,也需要体现范围的广泛性。民主政治的建设程度和发展水平往往取决于公民政治参与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人民政协的代表性和广泛性使它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具有特殊的优势。

  第二,人民政协的工作主题决定了它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性。民主和团结是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人民政协围绕这两大主题开展工作的题中应有之义。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发扬民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实现团结的必要条件。人民政协实现民主和团结两大主题,离不开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不断扩大。

  第三,人民政协的职能决定了它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无论从性质、内容还是形式上说,都与公民政治参与直接相连,甚至可以说这三项职能本身就是公民政治参与的体现。就重大问题和重大决策前进行充分的协商,对权力运行进行社会监督以及有序组织参与国家政治生活,都以公民政治参与为基础。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直接目的就是激发公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使公民政治参与纳入有序的轨道。

  第四,人民政协的功能决定了它在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重要性。人民政协的功能是什么?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二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要求,能不能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作出贡献,是检验人民政协功能发挥的重要标准。

 

  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有助于提升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力

 

  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政协积极履行职能,在促进党和国家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人民政协工作不仅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而且也在社会上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然而,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一定的距离。许多人民政协的工作者和研究者都有一个感觉,即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力与它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相比,还不相匹配。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认同度、信任度和依赖度都还不够高,其中有体制上的原因,有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宣传上的原因。从人民政协自身找原因,笔者认为工作思路上还有待进一步厘清和明确,方向就是找准工作定位。人民政协应按照党中央要求,在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和平台上拓展制度空间,用足体制资源,展示功能效果。

  从现实看,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两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向。一是人民群众的民主意识日益提高,二是社会利益诉求日益多样化。这两种发展趋向必然促使公民政治参与愿望的增长和政治参与行为的迫切。实事求是地说,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原因,我国现有政治框架下,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供给还是有限的,体制内的政治参与资源并不充分。因此,当代中国以“网络问政”为形式的公民政治参与受到社会的青睐,并形成公民政治参与的新形式。如何看待“网络政治参与”?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无疑给公民提供了许多便利,“网络政治参与”的价值值得充分肯定。近年来,许多案例可以说明“网络政治参与”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一种虚拟空间,“网络政治参与”的效应是双面的,它可以弥补体制内公民政治参与资源不足或者不良的缺陷,起到积极的作用,也可以造成体制外公民政治参与资源滥用和误用的后果,产生负面的消极作用。由此而言,在新形势下,一方面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政治参与”的作用,另一方面必须深入挖掘人民政协这一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资源。

  人民政协是体制内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资源,是为公民政治参与搭建的制度载体。人民政协的职能表明,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就是通过协商民主的方式,表达各民主党派、各个阶层和界别、各民族、各团体的利益诉求。从行使民主权力的制度安排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着使人民的意愿通过投票表决上升为国家意志,政治协商制度体现着使人民的意愿通过政治协商整合为决策依据。以协商民主为特征的人民政协政治参与在中国政治制度中意义十分重大。江泽民指出:“一个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要看人民群众意愿是否得到了充分反映,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实现,人民群众能否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1],“如果群众利益得不到保护,有怨没有地方伸,有话没有地方说,他们怎么能认为我们的政治制度是好的呢?”[2],人民政协政治参与所起到的作用,就是让群众有怨有地方伸,有话有地方说。

  当代中国民主建设中,人民政协公民政治参与这一制度资源用得足不足,用得好不好,用得灵不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评判。一是看人民群众是否愿意在这一载体中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这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依赖度。二是人民政协是否真正使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得到充分表达,这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信任度。三是看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是否通过人民政协对党和政府的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产生效果,这关系到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认同度。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人民政协生命力的强弱取决于依赖度、信任度和认同度的高低。缺乏这三个度,人民政协的社会影响力也就无从谈起。由此而言,人民政协要扩大社会影响力,必须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对人民政协的信赖度、信任度和认同度,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则为人民政协提供了扩大其社会影响的着力点。

 

  三、加强人民政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工作创新

 

  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三项职能,本身就是有序的公民政治参与。人民政协的三项职能是提供社会各阶层、各团体、各民族发表意见的制度性安排,其目的是“使广大人民的意志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得到更充分的体现”[3]60年实践经验证明,人民政协的公民政治参与作用发挥得好,民主政治就得到健康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民主政治发展遭遇曲折的时期,也是人民政协公民政治参与作用不能有效发挥的时期。

  在党中央要求人民政协充分发挥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新形势下,人民政协不能仅仅满足于履行三项职能的水平上。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同丰富协商民主形式紧密相结合,是人民政协在新阶段新形势下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也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推进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新任务。

  第一,从政治参与的视角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使命要求,使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思想进头脑,付实践,创经验,见效果。就绝大多数公民而言,都希望自己的政治参与行为有序化,采取体制外政治参与渠道的少数极端行为,是丧失理性的选择。就人民政协而言,充分反映社情民意已经成为履行职能的具体任务。将反映社情民意提升到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高度加以认识,要求人民政协各级领导和政协委员不能满足于简单的下情上达,而需要组织学习政治参与的理论知识,熟悉政治参与的运作规则,把握政治参与的基本规律。

  第二,做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推动者、组织者、实践者和引导者。从一定意义上说,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履行,就是推动、组织、实践和引导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强调这个观点,树立这个理念,目的在于克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思想疑虑,积极主动地推动、组织、实践和引导政治参与。政协委员在围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开展工作的同时,还应该在广泛的公民范围内努力扩大有序政治参与。敢于、善于推动、组织、实践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应该成为政协工作和政协委员责任感的重要内容,人民政协工作只有敢于和善于推动、组织、实践,才能引导公民政治参与的有序化。

  第三,高度重视“网络问政”的工具价值,实现“政治平台”与“网络平台”的一体化。人民政协如何充分利用网络的技术资源,显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渠道和平台的重要性,还有待探索。对人民政协来说,网络平台具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便于政协工作者和政协委员及时捕捉各种政治信息,增强政治灵敏性,提高政治参与的能力和水平。二是畅通人民群众与人民政协的互动渠道,将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同人民政协网络平台建设有机相结合,减少在“网络问政”中公民政治参与无序性的负面影响,实现人民政协工作与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有效对接。

  第四,充分发挥各级政协委员的主体作用,创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运作机制。单个公民的政治参与有时也会产生较大影响,但基本是少数现象。政治参与的威力与三个因素有关。一是组织性,二是群体性,三是代表性。人民政协虽然不是权力机关,但其工作是一种组织行为,政协委员虽然不是选举产生,但又具有代表性。因此,在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需要有固定和规范的机制。界别、社区、社团、党派是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基础,人民政协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工作,应该充分考虑和挖掘这些政协具有的政治资源,形成促进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运作机制。

  第五,注重人民政协的制度化建设,探索和创新有序政治参与的路径和方式。制度建设是保障,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离不开制度建设。“努力从制度上和程序上保证人民群众进行充分的民主参与,反映自己的意愿,依法行使民主权利”,[4]是人民政协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着力点。近年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已经受到高度的重视,然而,制度建设的聚焦点还有待进一步凝练。在注重人民政协自身规范的制度建设同时,应该着力加强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制度建设,使人民政协的公民政治参与在内容上不断拓展,形式上不断丰富,效果上不断显著。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释:

  [1]《人民政协重要文献选编》下,中央文献出版社、文史出版社2009年版,第603页。

  [2]同上,第663664页。

  [3]同上,第631页。

  [4]同上,第66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