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 邮编:100811
  • 电话:010-66192752
  • 传真:010-66191982
  • E-mail:yjhmsc@cppcc.gov.cn

正确处理政协工作中的一些关系

日期:2008-04-15

满运来
  

      胡锦涛总书记所作党的十七大报告,不仅主题鲜明、内涵丰富、思想深刻,而且充满唯物辩证法。比如,论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即又好又快的发展,而不是片面的发展、竭泽而渔的发展。报告中讲了经济建设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关系;讲了城乡、区域、经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等统筹发展的关系;讲了速度与结构质量、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等。总之是讲清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社会建设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有机统一性。十七大报告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十七大报告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了新要求,为政协履行职能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政协工作同其它工作一样,也要学习运用辩证思维,正确认识和对待诸多矛盾,处理好一些对立统一关系。我下面对十个关系试作简要分析。

    一、务虚与求实。也可以说是“软”与“硬”的关系。政协不是权力机关,也不是决策和执行机构,主要是通过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等职能,发挥作用。履行职能的主要形式,是参加各种会议建言立论,通过调查研究、考察视察、提案、信息向党政领导机关提出工作建议意见,这很容易被理解为“虚”和“软”。特别是一些原来长期在党政部门担负领导职务的同志,过去抓实际工作,手中有人权、物权、财权,每年考核指标硬,任务实,已形成习惯。到了政协,位置变了,环境、任务也不同了,从主角到配角,从决策到献策,从当政到议政,从刚性到弹性,从硬指标到软任务,好像突然之间没了抓头,虚了起来、软了起来。但是,“虚”可以转为“实”,“软”可以转化为“硬”,精神可以转化为物质。做好政协工作,要掌握其工作特色和规律,善于在虚实之间寻求结合点,把握好务虚与务实的关系,虚中求实、求是、求真、求精、求新,把软任务做硬,把虚事做实。要发挥政协智力密集、人才荟萃的优势,使知情与献策对接,通过深入调研,写出高质量的报告、建议案、提案,提出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建议、信息,促进党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这里的关键是,我们调查情况要翔实、理论分析要透彻、结合实际要紧密、专题重点要突出、时效实用性要强。另外,要使知情与出力互动。在广泛了解实情的基础上,政协围绕党政工作重心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出实招,办实事,办好事。一位委员说得好,政协和政协委员手里没有行政命令,但可以靠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政协和政协委员手里没有“手术刀”,但可以靠“望、闻、问、切”等中医的办法,舒肝止气、活血化瘀。是的,政协委员工作不应是消极的,而应是积极的;不应是冷漠的,而应是热情的;不应是被动应付的,而应是主动融入的。政协就是要练就“软功夫”,像“软科学”、“软件”那样,虚功实做,虚中务实,力求发挥过硬的作用。

    二、数量与质量。这是政协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信息工作中,举办的视察、调研、学习、讲座等各项活动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我认为,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数量可以反映出政协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态度和热情,即参政议政的积极性。而质量则反映的是政协及政协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和水平。近些年来,政协建议案、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的数量和举办的各类活动,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要处理好政协工作中数量与质量的关系,既要广开言路,充分尊重和保护政协委员参政议政、建言立论的积极性,广辟途径,举办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又要坚持以质量求发展,始终把提高质量作为立足点。质量是政协议政建言的生命所系,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这些意见、建议和活动本身的价值。因此,我们必须立足高起点,在提高质量、多出精品上下工夫,使每项活动都做精、做深,使每一条建议、意见都能够出彩、出成效。要坚持质量第一,以质量取胜,摒弃单纯数量观点和单纯任务观点,以“立论”为标准,以进入决策为目标,努力靠建议、意见的质量来赢得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采纳。要强化“精品”意识,宁肯少一点,也要精一点,实一点。要多在调查研究和情况搜集、实情了解上使劲儿。调查研究的力度,决定着提案、建议案和反映社情民意的深度,决定着它们的价值和作用。所提意见、建议要紧扣党委政府工作中心,紧贴民生民情,重点反映全市发展改革中全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问题,重点反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难点、热点问题,重点反映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特别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急党政所急,想群众所想,使建议、意见准确反映存在问题、体现群众愿望、表达公众利益诉求,尽可能具有全局性、科学性、可行性。调研中,要切实防止蜻蜓点水式的调查,更要克服单凭主观想像来提建议和意见。

    三、宏观与微观。也可以说,是谋划全局与专题意见、建议的关系。有同志常为专题协商、调研如何处理宏观与微观的关系犯难。太宏观了,担心空。太具体了,又怕没照顾到大局。其实,政协的专题研讨协商、专题调研、专题视察等,都是为了解决党政工作中和社会实践中特定的矛盾和问题而进行的,只要本着从全局中筛选专题,从解决好专题问题推进全局工作,就大体可以了。主要应根据本地区社会中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某一方面突出的、棘手的问题,来确定专题。为此,选择和确定专题应充分体现专题的个性特点,突出建言献策针对性和具体指向性,力求解决专项问题,切实可行,行之有效。如这两年,北京市政协围绕社区物业管理、居民楼房底商、养犬、老龄人群的服务等具体问题进行了专题考察调研,有些还形成了建议案。这些问题看似微观,但它们对宏观事态的发展起着强有力的牵动作用,处理得好对社会全局可起到积极推进作用。政协委员在撰写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时,也有个宏观与微观的问题。政协委员当然要多研究全局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问题,给党和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特别是不要过多做学术性、具体技术性的提案、建议。如近几年,北京市政协围绕制定“十一五”规划、全市如何贯彻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如何办好2008年奥运会等献计献策,都是一些宏观问题。但是,政协委员的职业、岗位、能力、水平不同,个人所接触的社会面不一样,都要求提出国家或全市性宏观问题难度较大,亦可以能宏观则宏观,不能直接宏观则着眼于群众关心、有助于改进党和政府工作等这些与宏观紧密相连的微观问题。如有的政协委员从天通苑小区没有银行引发出新建小区内外设施配套问题,看似微观,却连着宏观,仍然是一个非常好的提案和建议。总之,一方面,要把专题建言献策作为政协整体工作行为规范体系的组成部分,既注重选题的优化,更注重与视察、调查、提案、信息等方式的紧密联系,使之互相促进、互相协调。另一方面,努力提高立足宏观献计的能力,高屋建瓴地献策,力求高人一等;努力增强建言献策实效,审视专题的成效,权衡利弊得失,防止只顾局部、伤及全局,只顾专题、不及其余。要把专题寓于全局之中,使微观寓于宏观之中,让专题建言献策更有助于推进全局事业的发展。

    四、“热”与“冷”。这里所说的“热”,指党政重视,社会关注的重点难点问题。“冷”指那些党政暂时没有想到或没有精力顾及到的边缘问题。政协及各专门委员会,在调研和组织委员建言献策中,往往通过几个途径来确定选课:一是向党政部门征求;二是向委员征集;三是党派、团体提供。课题收集结束后,根据少而精原则,认真分析、比较,与党政部门沟通,从中选择既事关全局,又适合政协调研的课题。这里需要把握:首先要选准“热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服务发展是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要紧扣党政工作重点,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贯彻科学发展观,精心选择调研课题,做到与党政目标一致,与部门工作同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其次要兼顾“冷点”。要拓宽思路,根据群众需要关注那些党政部门没有想到或暂时无暇顾及到的领域,做好拾遗补阙的工作。就是说,一方面要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出发,选择党委、政府重视,事关全局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调研;一方面要眼睛向下,选择容易被忽视的“冷点”问题深入调研,提出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意见和建议。这样的课题,党政支持、部门欢迎、群众拥护。“热”与“冷”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选准“热点”,政协履行职能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才能服务大局;同时,“冷点”不可忽视,“冷点”是相对于“热点”而言的,只不过有个轻重缓急的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冷点”也可能变成“热点”。

    五、现实性与前瞻性。这是政协和政协委员参政议政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对矛盾。现实性,即所提意见、建议要切实可行,政府能够接受并能在较短时间内落实或取得成效。前瞻性,即所提意见、建议要站得高、看得远,具有一定超前性,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特,这样才能显示政协独特的价值和作用。政协的提案、建议案和反映社情民意必须考虑是否可行,现实性强则可直接被党政部门采纳吸取,直接或间接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服务。如果我们的意见、建议笼统含糊空泛,距离现实需要和可能差距大,其作用和价值会大打折扣。政协的提案、建议案和反映社情民意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许多决策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密切相关,特别是一些重大决策更是如此。作为“智囊团”、“人才库”,政协和政协委员要尽可能超前思考,从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中预见到潮流所在和大势所趋,既立足当前,又面向未来,这样才能领先一步,高人一筹,使所提意见、建议有战略眼光,具有前瞻性。具前瞻性的意见、建议,可能由于实施条件不完全具备,或由于认识和时机等问题,在当前难被采纳,但只要是真知灼见,当前不用不等于无用,现在不用早晚会用。现实性与前瞻性都具备的意见、建议,是高质量的,我们应朝这个方向努力。

    六、调查与研究。重调查,轻研究,是政协工作中一个值得重视和克服的倾向。“调查”与“研究”是调研工作的两个环节。调查是研究的基础,研究是调查的升华。没有调查,研究就失去了基础,没有研究,调查就失去了意义。调查是了解真实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是在调查的基础上,自觉运用科学的思想观和方法论,进行理性思考,综合分析、加工提炼。调查与研究都为目的服务,目标是一致的。调查是研究的基础,必须全面准确,切忌走马观花式的听听,看看,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民意,了解真情,确保事实和数字准确无误。研究是调查的升华,必须深入细致。一是不仅要有定性分析,而且要有定量分析。不能满足于堆砌材料和已有的结论,要对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刻、系统、科学的分析、提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中抓住事物的本质,找出带规律性的东西。二是要边调查边研究。有同志调查时不大注意把问题想全、想透,调查结束后,或对情况若明若暗、似是而非、或重新查问,既费时间又难以保证准确,影响了研究的质量。因此,调查研究一定要边收集,整理材料,边梳理研究问题,把调查与研究紧密地有机地结合起来,贯穿于调研全过程,用研究促进调查进一步深入全面,让调查占有的材料满足研究的需要。三是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除了得肯下功夫,还要善于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和科学的方法论,对占有的材料和已有的感性认识进行“加工”,如分析、比较、分类、综合、推理等。只有这样,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事物内部的客观规律。

    七、本职工作与政协工作。本职工作与政协工作往往在时间上发生冲突。这是许多政协委员都要面对的一对矛盾。处理好这对矛盾,决定着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质量。众多的政协委员在各行各业担负着重要责任,任务繁重、工作繁忙,是因业绩优良,群众信任,具有代表性,才被推荐为政协委员的。进入政协后,当然在本职工作中没有降低标准的理由,而且应当更上一层楼,比过去做得更好。那种当了政协委员忽视本职工作的倾向是错误的。因为只有如此,才使群众更信服,更有代表性。同时,当上政协委员既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一定要肩负起履行职能的使命,做好政协工作。做好政协工作要正确对待荣誉与责任,这两者是互为前提、互相统一的,那种只享受荣誉而不尽责的想法是不对的。要增强政治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谋发展,促和谐为己任,将履行职能、参政议政变成一种自觉意识和不竭动力。要转换不同角色,在本职岗位与政协委员两个角色中都力求称职、尽责,本职工作中满腔热情实干,在生产、业务工作中争一流;政协工作中饱怀激情,肯学习,深调研,在献计献策中出精品。本职工作与政协工作在时间上的矛盾,主要靠克服困难挤时间,提高本职工作质量效率来解决。

    八、“内”与“外”。这里的“内”是指政协组织内的政协委员、各组成单位、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外”是指政协组织外的专家、学者,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党政一线的具体工作人员。“内”与“外”的关系是互补关系。政协是开放的,不是封闭型的组织。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各组成单位是政协工作重要的依靠力量,专门委员会是政协各项调研等活动的组织者、服务者,但他们不可能对所有调研课题都熟悉,不可能对所有议题都曾涉猎过。政协组织外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他们对相关政策了解更多,对具体情况更明,对相关工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把握更准。可是,他们由于职务,工作环境等局限,往往缺少与党政高层领导面对面畅所欲言的机会。因而他们许多好的思想、观点、建议有时难以进入领导视野,难以进入决策程序。政协的调研、议政、反映社情民意等活动,恰恰为他们提供了机会。政协是大团结、大联合的象征,具有最大的包容性和最广泛的代表性,有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优良传统。在政协各种观点可以较充分表达,各种建议可以直接提出,理论与实践可以得到较好交流与融合。这些年,北京市政协在调研、视察中,在与市委统战部联合召开的议政会上,在一些专委会召开的社情恳谈会上,一方面将热心政协工作,对课题情况有研究的委员和民主党派成员吸收进来,充分发挥了委员的主体作用和政协各组成单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又根据需要,聘请专家、学者参与,发挥了他们的骨干与咨询作用;邀请具体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一线工作人员参加,发挥了他们在介绍情况,研究论证、协调支持、决策实施方面的作用。这样做,有利于内外结合,取长补短,情况摸得准,问题分析透,使调研和议政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和提高。

    九、中共党员委员与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政协章程中的这段话,清楚地表述了人民政协的性质以及政协中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是在共同政治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团结合作、亲密友好的关系,民主党派既不是竞争党,更不是反对党,而是参政党。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的指导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因此,在政协中,无论是中共党员委员,还是民主党派委员,都是平等的,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平等、合作、协商的关系。作为执政党的中共组织,负有对政协实行政治领导的责任,但并不意味着共产党员委员对政协事务的包揽。共产党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总揽全局,协商各方。要统筹兼顾民主党派的利益,在政协中充分考虑政治资源和政治权益的合理配置,举荐和选配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担任各类领导职务,并切实尊重他们,与他们合作共事。这可以反映执政党不谋私利、执政为民、兼容并蓄、求同存异、广纳群言,以收众益的为政之道和任人惟贤、惟才是举的用人之纲,这可以发挥中共的政治优势,争取人心,凝聚力量,是至关重要的。中共党员委员在政协中不仅没有特殊权力,而且应该从严自律,身体力行地贯彻协商民主,同民主党派委员真诚合作,推进政协事业的发展。

    十、“为”与“位”。社会发展为政协提供了建功立业的广阔舞台。但有同志总觉得政协“位”低言轻,难有作为。实际上,人民政协在理论上 “位”,人民政协章程和2006年中央5号文件已经讲得很清楚了。各地方政协在实际工作中,能否赢得理论上明确的“位”,那就要看它们的“为”。有为才有位,有为必有位。这几年,许多地方政协在促进发展中发挥独特优势,努力做好“人才出库”、“智囊献计”等文章,多出点子献良策,协助党委政府把牵动全局的大事办好,把群众关注的难事办好,把造福人民的实事办好,起到了重要作用。许多地方政协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独特优势,通过各种活动和方式,深切反映老百姓关心的各种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和联谊活动,广交朋友,多方协调;听取各方意见,凝聚各方力量,在创造和谐社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表明,在时代的大潮中,政协并不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休养生息”的地方,而是既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有为,又可赢得社会的尊重、有位。

(作者:北京市政协副主席、市研究会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