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会介绍: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太平桥大街23号
  • 邮编:100811
  • 电话:010-66192752
  • 传真:010-66191982
  • E-mail:yjhmsc@cppcc.gov.cn

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

日期:2008-04-15

廖继红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新形势下,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思想,对于我们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科学背景和历史性内涵,深入研究和完善人民政协理论体系,不断发展人民政协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奠定了人民政协组织的理论之基

    统一战线原本为一种联合战略,是指一些不同的社会政治力量为实现一定的共同目标而组成的政治联盟。19世纪中叶,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地总结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经验、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同时创立了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理论。18409恩格斯在一篇批驳了弗·威·克鲁马赫尔牧师诅咒了持不同思想的人的恶劣品质文章中第一次提出了统一战线的概念,指出“在同宗教的黑暗势力进行斗争的任何情况下,我们都应该结成统一战线[1]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认真分析了欧洲革命中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阶级实质及其历史作用,创建欧洲共产主义同盟,发表《共产党宣言》,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2]的口号。以后他们又创建了国际工人统一战线组织----国际工人协会,并在《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哥达纲领批判》、《法兰西内战》等一系列重要著作中,对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的一般原理和原则进行了阐述。在他们看来,“每个国家工人运动的成功只能靠团结和联合的力量来保证。”[3]无产阶级必须加强自身的团结统一,在革命进程中努力同其他可以参加革命的阶级和和社会力量结成联盟。他们指出,以往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之所以“没有收到效果,是由于每个国家里各个不同劳动部门的工人彼此间不够团结,由于各国工人阶级彼此间缺乏亲密的联合”。[4]建立国际工人协会就是“以各民族的工人兄弟联盟来对抗各民族的资产阶级兄弟联盟。”[5]这个统一战线组织,不仅包括各国各派的工人,还包括他们都能接受的体现工人阶级内部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共产主义者同盟必须坚持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它在无产阶级的斗争必经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始终是整个运动的利益的代表者,始终力求把无产阶级的一切革命力量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并把他们组织起来[6];列宁在俄国革命中继承了马、恩的统战思想,要求俄国无产阶级要尽最大的努力联合同盟军,要充分利用敌人营垒的一切‘裂痕'和机会,来获得大量的同盟者。[7]并在革命后建立了无产阶级同各劳动阶层结成的特种形式的阶级联盟----无产阶级专政。[8]

    马列主义的统战学说,把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提高到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高度,为中国人民政协组织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二十世纪中叶,毛泽东高度概括了《共产党宣言》的基本思想: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他结合中国的情况,创造性地运用马列主义的统战学说,带领中国共产党运用统一战线这一重要法宝,夺取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成功。他指出,中国革命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建立“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战线, [9]为使这样一个统一战线继续下去,而且在组织上形成起来,“必须召集一个包含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和海外华侨的代表人物的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一个包含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一切爱国民主人士的统一战线组织,”[10]这个组织是“全国人民实现革命大团结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11]应该长期存在。[12]由此,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于1949年胜利召开,来自民主党派、区域、军队、团体等五个方面47个单位662共聚一堂,商定建国大事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它不同于马克思的国际工人协会,也不同于列宁的工人阶级统一战线。“这个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普选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前,代行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而在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仍将长期存在,成为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团结的形式和协商的机关。”[13]它标志着马列主义统战学说在中国发展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使人民政协成为多党合作的重要机构

    “政党”一词源于西方,原意为部分、集合等,后被用来指一种社会政治组织或集团。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透过近、现代社会的政党政治现象,对政党、政党制度、政党关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揭示了政党的阶级实质和功能,阐述了一般无产者同共产党人的关系以及各工人政党之间的联合问题。在他们看来,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近代社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一定阶级或阶层中的活动分子,基于共同的意志和利益而组织起来的,用以取得政权或影响政权行使权力的政治组织。他们认为,历史上或现实中的政党制度可分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以及过渡性的三大类。对于行将到来的新社会,资本主义政党及其制度本质上是不可取的。在政党关系方面,他们通过 “共产党人到处都努力争取全世界的民主政党之间的团结和协议”[14],“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15]的欧洲革命提出了政党合作的思想。他们还结合英国、法国、瑞士、德国、波兰的政党状况,具体阐述了在不同国家、不同条件下,共产党人对其它民主党派应采取的方针,并对巴黎公社革命中形成的合作的政党关系给予了充分肯定,指出,由于“小资产阶级和中等资产阶级公开地团结在工人革命的周围”,共和联盟等资产阶级民主党派和团体站到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一边,有些成员参加了公社委员会等领导机构,“在共和国联盟里为工人做中介人!”“在公社的旗帜下前进”,[16]公社因而成为“法国社会的一切健全成分的真正代表”和“真正的国民政府”,革命的社会基础得到了有力的巩固和加强。[17]在此,他们特别强调了无产阶级政党联合其它政党“必须以党的无产阶级性质不致因此发生问题为前提[18]列宁充分运用了巴黎公社的经验,在同沙皇、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斗争中,一度联合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共同组成民主联合政府;十月革命后,又吸引7名社会革命党人进新政权任“人民委员”职务。虽都因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的拒绝与背叛没有成功,列宁却由此得出结论:无产阶级为了自己的社会主义任务,必须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而保持自己的阶级独立性,不管这些政党怎样具有革命性,甚至怎样坚决主张共和制。[19]

    循着马列主义政党合作的思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认真分析研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之际,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的、由各民主党派和团体组成民主联合政府的基本纲领,并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一载体体现了这一基本纲领的基本精神,进而使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关系转变为国家和政党的最高表现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开辟了新型的政党合作道路。在他们看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政党长期合作的重要机构,这是因为,“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求我们党同党外民主人士长期合作的政策,必须在全党思想上和工作上确定下来。[20]“要合作就要有各党派统一合作的组织。这个组织在今天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党派的协商机关。因为这个新组织在人大召开前是“政策大本营的司令部”,“它来策划将来选举,它经常是个参谋机关,全国统帅是人民代表大会,将来普选后它本身将退为单纯的策划机关,其职权将退为建议机关”。[21]人大召开后,“各党派、各民族、各团体的领导人物一起来协商新中国的大事非常重要”。 [22]“人民代表大会是权力机关,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政协不仅是人民团体,而且是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

    人民政协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理论的中国化的伟大成果。它既不同巴黎公社的共和联盟,也不同布尔什维克同社会革命党所缔结的联盟。它以党派团体为基础组成,有一套完整的组织机构和会议形式。 它在中共的领导下,组织各党派、各界别按照政协章程和规定的工作程序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各民主党派可以政党名义在政协发表意见,提出提案,开展参政议政的各种活动促进党间的团结合作。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人民政协的这一功能是中国独创。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依据所在

    民主,本意为“人民的权利”或“多数人的统治”,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主的含义有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形式也因国情的不同和民主进程的不同而呈多样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通过对人类民主实践的深入分析,特别是通过对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经验的分析,阐明了民主政治的内涵,揭示了它的本质特征。第一,民主政治是国家制度与阶级统治统一是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制度以及组织和管理国家的方式和原则。指出,“民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23]民主制是作为类概念的国家制度。[24]国家无非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机器[25]民主共和国甚至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特殊形式”。[26]社会主义民主是广大的无产者和半无产者群众去掌管全部国家政权的最好方式[27]第二,代议制是民主国家政权的基本组织形式。指出,“如果没有代议机构,那我们很难想象什么是民主,即使是无产阶级民主[28]第三,民主的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无产阶级应当成为领导全体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成为政治上的统治阶级……应当把国家的管理工作担当起来”。[29]指出,巴黎“公社不是我们通常理解的自政府的那类东西”,“它不是饱食终日的市议员们、假公济私的教区委员们和穷凶极恶的习艺所监工们操纵的那种城市自治。它不是大块土地拥有者、满袋金银、头脑空空的蠢材们操纵的那种郡的自治。它不是‘无'的司法丑物。它不是借助于寡头俱乐部和阅读‘泰吾士报'来管理国家的那种政治自治。它是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30]苏维埃政权是设法使劳动群众接近管理机构”,[31]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32]通过无产阶级先进阶层来为劳动群众实行管理而不是通过劳动群众来实行管理。[33]

    马列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指明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路径。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此为指导,把扩大和发扬民主生活,当作统一战线要担当的任务。[34]创造出人民政协这样一种既不同于选举民主又能够使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国家事务、能够使全国人民紧密团结起来的有效的协商民主形式,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适合自己国情的民主与团结之路。在他们看来,人民政协作为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人民参与管理国家的有效形式,其本质特征就是政治协商。这种协商“的特点之一,就是会前经过多方协商和酝酿,使大家都要对要讨论的东西事先有个认识和了解,然后再拿到会议上去讨论决定,达成共同的协议。”[35]人民政协的基本任务是:协商国际问题;协商候选名单;提意见;调整关系;学习。[36]通过人民政协,“我们就能集中广泛的意见,检查过去的工作,决定今后的方针”,[37]实现团结、民主、合作、监督的目的。长期以来,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与人大的选举民主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基本形式在我国民主政治生活中固定下来。两种民主形式刚柔相济,促进了人民民主更好地实现。如同江泽民同志所说,人民政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与人大、政府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在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多党派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要通过人民政协进行协商,广泛昕取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以及各族各界代表人士的意见,由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进行决策,由人民政府执行实施,这样一种政治体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广泛的人民民主。两种形式比一种形式好,更能真实地体现社会主义里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38]

    综上,人民政协理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人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和革命发展规律的本质提供了科学方法,也为人民政协的创建提供了一般原理和政策基础。重视从中国革命实践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中吸收营养,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形成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理论范式,正是人民政协理论的贡献所在。

(作者:北京市社会主义学院教授)


[1]《不来梅通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1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30-135页。

[2]《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461-504页。

[3]1972年夏总餐员会批准的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和组织条例草案》,《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4,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574页。

[4]《国际工人协会共同章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36页。

[5]《论波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人民出版社,第289-290页。

[6]马克思恩格斯集》第7,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626

[7]《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列宁选集》第4,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25

[8]《列宁全集》第36卷,人民出版社198510月第2版,第362-363页。

[9]《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7年袖珍版,第1369页。

[10]《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1]《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65页。

[12]《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52页。

[13] 《人民日报》1949101,引自《新华月刊》19507月号。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85

[15]《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85

[16]《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421 页。

[17]《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380页。

[18]《恩格斯致格·特利尔》,《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69

[19]《列宁全集》第12,人民出版社198510月第2版,482

[20]《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7年袖珍版,第1327页。

[21]《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3页。

[22]《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3-184页。

[23]列宁选集3,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57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280

[2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336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274275页。

[27]《列宁选集3,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24页。

[28]《列宁选集3,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211页。

[29]《列宁全集》第26, 人民出版社中文第1,342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7, 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565

[31]《列宁选集3,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24页。

[32]《列宁选集》第3,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83

[33]《列宁选集》第3,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789

[34]《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280页。

[35]《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45页。

[36]《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84页。

[37]  《老一代革命家论人民政协》,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第113页。

[3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央文献出版社,200年版,3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