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数说香港 委员道来

2022-07-0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数据,是最客观、真实的记录。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请读者跟着委员的解读,在一组组数据中感知香港发展的脚步,感知东方之珠的勃勃生机。


“数”说香港完善选举制度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人选由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选举委员会人数2002年为800人,2012年增至1200人,2022年又增至1500人。界别由最初的4个增至5个。

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由选举产生。香港回归祖国后的前四届立法会,均有60个议席。第五、第六届立法会均70个议席。第七届立法会由90名议员组成,其中包括选举委员会选举的议员40人、功能团体选举的议员30人和分区直接选举的议员20人。(数据来源:新华社)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九龙社团联会会长 王惠贞

近些年来,通过制定实施香港国安法,完善香港选举制度,成功举行三场重要选举,“爱国者治港”的落实越来越坚定。最为明显的一点,是在新选制下,行政和立法关系大为改善,实现了良性互动。以往“拉布”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行政主导将在新一届特区政府任期内得到真正落实,有利于政府提升施政效能,真正做成事。

各方高度肯定第六届特区政府管治团队,他们具有坚定的爱国爱港政治立场,具有“五湖四海”的聚合性,具有高素质、专业化的鲜明特征,具有强烈的担当意识和责任心,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我和广大香港市民一样,期待新班子有新作为,为香港谋发展,为市民谋福祉,不辜负中央的信任,不辜负市民的期盼。

相信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一届特区政府能够广泛团结香港各界人士,共同开创香港更加美好明天。

 

“数”说创新科技

香港近年来各项创新科技指标亮眼: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8所与世界级科研机构合作的实验室相继成立;10余家本地孕育的独角兽企业诞生;初创公司由2014年的1000多家升至约4000家。

过去5年,特区政府投入超过1500亿港元支持创科发展,香港整体创科生态日趋活跃。

1999年成立“创新及科技基金”,2020至2021年资助额达48亿港元,较2000年增加约26倍。2015年,香港创新及科技局成立。

(数据来源:中新社)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文大学工程学院副院长 黄锦辉

回归祖国以来,历届香港特区政府都锐意推动发展创新及科技。例如过去5年,特区政府支持创科的投放数额,史无前例。资金应用多元,包括发展基建、推动科研、培育人才等,各项政策及措施均取得良好进展。值得注意的是,当中100亿港元兴建了两个“InnoHK创新香港研发平台”,分别是专注于医疗科技的“Health@InnoHK”,以及专注于人工智能及机械人科技的“AIR@InnoHK”,致力于促进环球科研合作,让香港在全球高科技版图中占据重要席位。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支持香港建设国际创新科技中心。展望未来,香港要加快加深与粤港澳大湾区创科融合,积极发展北部都会区。香港青年要努力学习STEM(科学、技术、工程及数学)和创新科技,把握发展机遇。

 

“数”说国际金融

香港交易所现货股票市场1997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50亿港元,2021年日均成交金额为1667亿港元。香港交易所2021年IPO集资总额422.97亿美元,居全球第四位。

在港交所上市公司的数量从1997年的619家增至现在的2500多家。截至今年4月,内地企业在港上市达1370家,市值37.6万亿港元,占港股总市值77.7%。

香港的人民币存款余额从2004年5月到2022年4月底,增长了近133倍,全球逾七成离岸人民币支付款额经香港处理。(数据来源:新华社)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国金融协会副主席 李山

回归祖国后,香港凭借国家支持和国际化优势,牢牢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继续在国家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值得注意的是,在港交所上市公司中,内地企业占比超过一半。内地企业赴港上市不仅筹集了资金,还通过不断向国际市场学习,改善了经营观念和模式,完善公司治理,提高了国际竞争力。

近年来,人民币国际化再上新台阶。在此过程中,建立和完善境内、境外两个人民币资金池非常重要。而两个资金池之间,香港可以肩负起对接和定价作用。这既有利于强化离岸人民币金融体系,促进金融双向开放,便利资金双向流动,又能进一步提升国家对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支持香港提升国际金融地位,强化全球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香港要继续把握机遇,以其所长服务国家所需。

 

“数”说法律服务

25年来,香港法治持续发展健全,国际排名稳步上扬。世界银行集团的世界管治指标显示,香港的法治指标从回归前的69.85分上升至2020年的91.83分,自2003年以来一直维持在90分以上。

香港在“2021年度法治指数”中排名第19位,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排名第5位,反映香港法治水平得到国际社会公认。香港可凭借独特优势,向国际市场提供优质法律服务。

(数据来源:《光明日报》《大公报》等)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 黄英豪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司法独立在香港持续发挥维护法治、依法保障香港市民权利和自由的重要作用。

香港是亚太区主要解决争议中心之一,也是解决商业争议的首选地。香港法律人才云集,来源广泛,国际化程度高。香港有1.1万多名执业律师及1600多名执业大律师,有约1500名来自30多个司法管辖区的注册外国律师,他们均拥有丰富的知识、经验及全球视野,专业服务领域覆盖金融、航运、建筑、知识产权、信息科技等。在香港,能够便捷地获得任何地方的律师和法律服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支持香港建设亚太区国际法律及解决争议服务中心。未来香港将加强与国际和区域之间的法律合作,进一步推动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及“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交易及争议解决服务。在“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香港的法律服务可积极把握机遇,为未来发展创造更好空间。

 

“数”说国际航运

作为环球最具规模的航运中心之一,截至2021年底,香港的商船船队占全球9.8%,有900多间与海运相关的公司,90%的货物通过水路运输,货柜吞吐量曾多次位居全球第一。

香港在国际航运界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国际航运公会2019年在香港设立中国办事处,作为其在伦敦总部以外的全球首个办公室;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于2020年9月宣布,把香港列为第4个指定仲裁地,证明香港已成功跻身世界顶级海事仲裁中心。

(数据来源:《经济日报》等)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中华出入口商会永远名誉顾问 周春玲

香港有180年的航运发展历史,积累了大量航运国际人才和经验,包括船舶管理、船务经纪、船舶融资、航运保险、海事法律与仲裁在内的航运服务业正蓬勃发展。特别是回归祖国以来,背靠内地广阔市场,居于航运要冲,香港以其深水良港的自然条件和极其优越的营商环境,将国际航运业发展成为核心业务。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国家将支持香港提升国际航运枢纽地位。香港在发展航运的同时,也应将航运服务业方面的优势与国家庞大的市场与经济体量相结合,在全球航运服务业注入更多“中国元素”,并以香港为平台、用好香港的国际资源,带动国家航运业和海事服务业的高质量发展。

香港航运业还要善用粤港澳大湾区平台,以高水平服务业辐射内地市场,提升内地航运业与国际标准对接的水平。

 

“数”说文化艺术交流

文化及创意产业是香港最具活力的经济环节之一。从2005到2015年间,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的增加值平均每年升幅为7.6%,就业人数由2005年的17.199万人增加至2015年的21.388万人,平均每年升幅为2.2%。

2005年至2012年间,香港文化及创意货品的出口总额由4224亿港元上升至5379亿港元,文化及创意服务输出及人才输出也保持强劲,平均每年升幅分别为9.5%和7.2%。

(数据来源: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立法会议员 霍启刚

站在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的历史节点上,“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是国家赋予香港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下新的使命和机遇。

近年来,香港迎来文化艺术的“大时代”,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香港会员总会在港成立,国家艺术基金自2021年起对港澳全面开放,万众期待的香港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将成立,为香港文化艺术界新发展带来曙光。

香港发展文化艺术,不仅仅要从自身角度出发,更要从区域定位、长远发展去考虑。今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意见》,特区政府也跟随国家步伐提出积极推动和支持艺术科技发展。此外,知识产权也是支持文化产业长远发展的重要一环。

总之,发挥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作用,讲好当代中国故事,促进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是香港的优势,也是历史使命。

 

“数”说国际贸易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2021年,香港是全球第六大商品输出地,排名与往年持平。当年,香港对外贸易总额13165亿美元,较上年增长25.3%。

在香港对外贸易中,与祖国内地的贸易往来占据重要地位。自1985年起,内地一直是香港最大贸易伙伴。内地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21年内地与香港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达3603亿美元。2021年,内地是香港最大进口货物来源,占香港总进口45.8%,也是香港最大出口市场,占香港总出口59.5%。

(数据来源:香港贸易发展局网站)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嘉祥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 姚志胜

香港回归祖国25年来,对外贸易水平不断提升,总额不断扩大,彰显香港背靠祖国内地的对外交流独特角色。

回归以来,香港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依然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香港所享有的“一国两制”独特优势,有力支持香港国际贸易活动。

回顾以往,25年的对外贸易,成果丰硕。展望未来,香港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撑,将进一步提升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地位,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当前,中国正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有助于促使香港的国际贸易更上一层楼。粤港澳大湾区的庞大经济能量有利于香港全面发挥对外贸易功能。加上“一带一路”和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协定(RCEP)带来的机遇,香港国际贸易前景可期。

 

“数”说与祖国内地联系

内地大力保障香港民生物资供应,中资企业目前供应了香港逾90%的活猪活牛、78%的食水、70%鲜活畜禽。

香港与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形成“一小时生活圈”。广深港高铁通车,从香港西九龙到深圳福田不到20分钟。港珠澳大桥全线贯通,香港到澳门车程缩短为40分钟,到珠海不超过50分钟。

2008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10小时,香港就组建了医疗队奔赴灾区;香港第五波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内地及时调配医护人员等,全力支援香港抗疫。(数据来源:新华社)

解读: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黑龙江经济合作促进会会长 魏明德

祖国是香港发展的最大依托。回归祖国25年来,香港每次遇到困难和挑战,都能得到祖国坚定有力的支持;而当内地遇到自然灾害时,香港同胞同样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这些故事,诉说着香港同胞与内地人民血脉相连、骨肉相亲的深情。

在经贸合作等领域,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日渐加深。高铁、大桥、口岸、机场跑道的兴建,也为香港和内地的人员、货运往来提供便利,促进香港与内地的进一步融合。2017年7月1日,《深化粤港澳合作 推进大湾区建设框架协议》在香港签署,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式启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香港和大湾区内地城市的交流越来越多样化。

展望未来,香港要把握机遇,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将自身所长与国家所需有机结合,实现“同发展”“共繁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