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解锁“司莫拉”的幸福密码——云南腾冲市政协委员和清水乡三家村中寨群众讲述脱贫故事和幸福生活

2021-02-0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云南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贫困面大、人口多、程度深。由于云南特殊的省情,习近平总书记格外牵挂,他两次到云南考察,对云南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到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昭通市指导工作,看望了脱贫难度最大的独龙族群众;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到云南考察。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到腾冲市清水乡司莫拉佤族村看望乡亲们并指出,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大力推进乡村振兴,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

云南省三级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政协履职的重中之重,不仅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省委、省政府部署的各项脱贫攻坚任务,还创新开展全省政协系统脱贫攻坚助推行动,为贫困地区百姓脱贫致富建诤言、办实事,惠及万千贫困群众。

1月28日,人民政协报·人民政协网视频连线采访腾冲市政协委员、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全小学原校长尹启宗;腾冲市政协委员、清水乡三家村中寨群众赵家芳,共同解锁司莫拉佤族村从贫困发生率高达23.4%的贫困山村华丽“变身”为远近闻名小康村的幸福密码。

佤族古寨换新颜

记者:请问尹启宗委员,您认为司莫拉佤族村成功脱贫致富的秘诀是什么?

尹启宗委员:司莫拉,佤语意思为“幸福的地方”,但以前村民的生活却不怎么幸福。这几年,为了让司莫拉成为名副其实的幸福寨子,我们当地党委、政府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大力完善基础设施,改进公共服务,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最重要的是,变“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我们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美食、特色农业、文化教育等,注重扶贫先扶智,调动村民积极性,激发内生动力。在脱贫攻坚中,政协充分发挥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作用,政协委员《关于加快清水司莫拉古村落规划建设的建议》等提案建议,得到了采纳和落实。

记者:赵家芳委员,请您介绍下司莫拉佤族村的基础设施和老百姓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赵家芳委员:我是一名基层政协委员,也是土生土长的佤族村村民,对于村里的变化,我感触很深。以前,我们非常贫困,现在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房变得宽敞明亮,道路全部硬化,公共设施齐全,寨子成了3A级景区,大家的收入变多了,生活富裕了。

尤其是交通出行方面,司莫拉地处半山腰,以前村里村外都是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如今,通乡路、村组路、串户路基本全部硬化,路灯也安上了,村口每天都有公交车直达乡里、市里。村里还修建了佤族风情广场、木鼓屋、民俗文化陈列馆等基础设施,我们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幸福

记者:尹委员,请谈谈您参与脱贫攻坚的经历和思考?

尹启宗委员:我深知“治贫先治愚,扶贫必扶智”的道理。自2014年到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全小学担任校长以来,我扛实责任,落实好国家、省、市、县的各项资助政策,让资助金按时发放到每一位应资助的孩子手中。在让孩子“上好学”和“学得好”上下功夫,积极争取社会捐赠,建立优秀师生奖励机制,对建档立卡等贫困户孩子进行结对辅导,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升,连续6年保持在全乡前列,为发展教育脱贫奠定了基础。

教育是改变贫穷的治本之策。作为政协委员,我重点关注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和贫困孩子的教育帮扶工作,经常深入农村学校,对小学师资结构、专职安保配备、校园安全等进行调查研究,并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提案等建言。

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来过我们家乡后,我们清水乡民族联谊完全小学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探索“如何让幸福的地方更加幸福,如何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感受幸福”,不断创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教学方法,丰富校园文化和教学课程。截至2020年,中寨和团结社两个佤族寨先后25人考上大学。看到学校向好的变化和孩子们提高的成绩,我感到很欣慰。

全家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记者:赵委员,请您介绍一下司莫拉佤族村脱贫致富过程中让您难忘的故事。

赵家芳委员: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到我们寨子,关心我们的生活,我们全村人的心里都感到热乎乎的。在总书记的关心下,我们村里成立了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村民通过资源入股,人人都有分红,还能当解说员、保洁员、景区管理员领工资,我老公现在就在那里上班,一个月能拿到近千元的收入。

记者:产业是脱贫攻坚的基础,近年来司莫拉佤族村主要发展了哪些特色产业?

赵家芳委员:我们村人均水田仅有一亩多,粮食产量低,大部分村民靠外出打工谋生,我家以前也是。现在,村里正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我就在村里摆摊,平时卖些小吃和特产,人流量大时,一个月能卖到6000多元,家里还种了一些核桃和茶叶,一年下来也有近万元收入,比以前好很多。

记者:新的一年您有什么新的打算?

赵家芳委员:我家4口人,两个孩子现在已经工作了,大儿子在机场工作,小儿子在村里新建的餐厅工作,都不用我们操心。随着知名度的提高,来司莫拉“打卡”的游人越来越多,我想再攒点钱,开一家农家乐,让孩子们也回来帮忙,全家一起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记者 吕金平 李茜茜 易欣)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