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全国地方政协工作经验交流会发言摘登

2020-08-25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做强两大特色平台 纵深推进双向发力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很重要的是要搭建与新时代要求相契合的双向发力平台,做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和广泛凝聚共识两篇大文章。浙江省政协全面对标对表,精心培育打造“请你来协商”、“委员会客厅”两大特色履职平台。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第一,把准平台功能定位,突出双向发力要求。“请你来协商”是为更好发挥市县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而搭建的协商议政平台,聚焦党政中心工作大事、改革发展要事、民生改善实事、社会治理难事,选择切口小、关联广、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议题开展协商。“委员会客厅”是基于当前党外知识分子、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涌现的实际,为更好凝聚共识、发挥委员作用而搭建的履职平台。

第二,创新平台运作方式,不断提升质量实效。一是把握频次的适度性,明确在活动安排上,“请你来协商”实行“6+X”模式,“委员会客厅”实行“4+X”运作,其中每年6次协商和4次主题活动是规定动作,“X”则是在此基础上开展灵活、多样、小微的活动。二是强化活动的开放性,根据不同主题,选择与之相匹配的形式,运用“会场协商+现场会商”、“驻点会客+出门访客”等方式,做到开门协商、开放聚识。三是注重履职的协同性,打通两大平台通道,把与之相适合的政协履职工作植入其中,选择共性议题开展协同履职,实现优势互补、能量互赋、成果互促。

第三,完善平台制度机制,促进常态规范运行。注重顶层设计,省委将平台建设纳入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列入省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出台平台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省政协制定平台创建意见、实施办法等具体制度文件;各市县均出台了相关实施意见。完善操作规程,制订创建方案,制作统一标识,创作主题歌曲,完善具体运行机制,目前,操作手册已修订4次。健全评价机制,完善平台建设质效评价体系,制定考核办法,健全管理激励机制。

第四,培育平台特色文化,切实增强生机活力。对“请你来协商”平台,归纳提炼了“公正理性、求真务实、平等互信、开放包容”16个字的协商文化内涵。对“委员会客厅”平台,从功能定位角度,对其核心文化理念概括提炼了“互学互鉴、同心同行”8个字。

两大平台建设,促进了我省政协事业呈现出百花齐放、竞相发展,干出新样子、谱写新篇章的生动局面,特别是给市县政协工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可喜的变化,也大大拓宽了委员团结引领界别群众的渠道。

一是有助于破解协商职能责任不够聚焦的难题。通过“请你来协商”平台建设,把市县政协主要工作是协商的要求落到实处,解决了以往部分市县政协工作不同程度存在的定性、职能、责任、工作方式模糊问题,较好地改变了政协协商“越往基层越弱化”的现象。

二是有助于破解团结联谊手臂不够延展的难题。创建“委员会客厅”,通过“突破一点、带动一群、团结一片”,架起了与特定群体沟通联系的桥梁,达到“一个委员”影响“一众人群”的乘数效应。

三是有助于破解市县政协“两个薄弱”的难题。通过两大平台建设,推动市县政协紧起来、动起来、活起来,政协履职更有作为,政协形象更加鲜明,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政协工作更加重视,相应的“两个薄弱”问题也得以更好解决。

湖北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在抗疫大考中凝聚共识汇聚力量

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湖北和武汉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决胜之地,省政协把有效凝聚起决战决胜的必胜信心和智慧力量,作为参与抗疫大考的政协试题,主动作为、奋发有为、担当善为,交出了合格答卷。

一、闻令而动、勇于担当,在全面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应急阶段凝聚同心抗疫的各界力量

1月23日,武汉采取关闭离汉通道断然举措,省政协第一时间发出公开信,动员全省政协委员亮明身份、扛起责任,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1月26日,大年初二,根据省委统一部署,省政协党组成员先后奔赴咸宁、仙桃、潜江、神农架林区等地,深入一线,扎实做好分片联系督导工作,协调解决疫情防控中的困难和问题。

在疫情防控最吃劲的关键期,制定出台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意见的决定,组织引导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坚决打好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作贡献。

全省2万多名委员、3000多名政协机关干部积极响应、冲锋一线、勇挑重担,在社区防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省政协委员及委员企业捐款捐物累计约7亿元。

二、因时应势、主动作为,在取得“决定性成果”的重启恢复阶段汇集疫后重振的政协智慧

一是紧扣中心任务,对全年工作进行再谋划再部署。及时向省委提出实施“疫后振兴”行动计划的建议,为省委作出坚决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工作部署贡献政协智慧。对全年工作进行调整,紧紧围绕疫后重振谋划10项协商议政活动。制定出台《政协湖北省委员会关于为坚决打赢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全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凝心聚力的意见》及省政协实施方案,组织动员全省各级政协组织和广大政协委员,为疫后重振、夺取双胜利汇政协之智、聚各方之力。

二是深入走访企业,切实做好联系服务工作。按照省委工作部署,党组成员、主席会议成员深入所联系市州,督促指导分区分级、分类分时复工复产复市工作;扑下身子点对点走访服务企业,宣讲政策、了解情况、纾困解难。

三是坚持双向发力,精心组织系列协商议政活动。着眼于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先后围绕疫后重振、基层社区建设等议题开展协商活动,有关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在全省各级政协开展“我为疫后重振献一计”活动。用好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围绕疫后重振谋划10个选题,向全国政协和省委、省政府报送信息近700条。

三、求同存异、聚同化异,在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为开好全国两会广泛凝聚正能量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采取领导走访看望、问卷调查、邀请参加座谈会等方式,加强沟通交流,了解思想状态,深入交心谈心,切实做好知情明政、解疑释惑工作。组织召开住鄂委员行前座谈会,邀请省政府、省委宣传部、省卫健委负责同志在会上介绍情况,进一步引导委员知边界、明底线,为参加全国两会做好充分思想准备。两会期间,住鄂委员胸怀使命、认真履职,展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履职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参加湖北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后,在北京各驻地和省政协机关同步组织开展学习讨论,大家表示决不辜负总书记对湖北的关心厚望,以实干体现担当。

山东省济南市政协主席雷杰:“商”以凝心 “量”出实效——济南市政协发挥“商量”平台作用广泛凝聚共识的探索实践

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济南市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意见》精神,以完善提升“商量”平台为抓手,不断丰富凝聚共识的方式方法、制度机制,提升凝聚共识的工作水平,更好担负起“落实下去”、“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

一是搭平台。2017年换届以来,我们牢牢把握“专门协商机构”职能定位,创建“商量”平台,邀请政协委员和各方代表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在这个平台上深度调研,反复协商,增进共识,并向社会广泛传播。创建以来,共开展了26个专题“商量”,各界别、市级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12个区县政协、50余个市直部门、800余名四级政协委员、近千名基层群众参与,泉城“商量”已经变成全城“商量”、全程“商量”。

二是重引领。“商量”坚持以“引”为要,通过委员讲坛、专题报告、调研走访等方式,深入各界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努力让党的主张在社会各界广为传播、广为认知、广为认同,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坚持以“引”聚力,聚焦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商量”,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厚植民意基础和社会基础。在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围绕落实“双测温两报告”制度开展远程“商量”,引导公众正确理解、积极配合、科学参与防控工作,凝聚万众一心共抗疫情的强大合力。

三是聚民心。坚持与民“商量”、为民“商量”,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反映民意、集中民智、凝聚民心的工作。在“商量”选题上,把着力点放在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难事上。在参与主体上,完善“4+N”参与模式,“4”是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党政部门、群众代表,“N”是与议题相关群体代表。在活动方式上,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每个专题都向群众广泛征集关注点,多次深入群众实地调研、听取意见,并及时将成效反馈给各界群众。委员、群众撰写评论文章,认为“商量”是反映社情民意的“直通车”、集中群众智慧的“蓄水池”。

四是谋共识。深化协商促共识。延伸下沉聚共识。全市12个区县全部搭建了“商量”平台,部分镇(街)、村(居)也依托委员联络室开展了“商量”工作,推动了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的有效衔接,在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面向社会传共识。打造由20余家各类媒体组成的“商量”矩阵,采取融媒体直播、线上线下互动等方式,进行全域、全程传播。

五是立机制。抓住制度建设“牛鼻子”,把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上升为制度规定,推动“商量”凝聚共识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市委对“商量”平台建设高度重视,印发《济南市开展“商量”的实施办法(试行)》,并将深化“商量”凝聚共识纳入《市委深改委2020年工作要点》;市政协出台《深化提升“商量”平台推动“双向发力”的实施意见》,就通过“商量”凝聚共识的总体要求、实践路径、落实机制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以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运行,为更好凝聚共识提供坚实保障。

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牵住制度建设“牛鼻子”彰显 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上海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强调的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广泛凝聚共识和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三项重点工作,牵住制度建设“牛鼻子”,明确2020年为“制度建设年”,坚持立、改、废并举,全面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制度建设,着力彰显人民政协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

一、构建“1+4”制度框架和工作布局,切实强化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

今年,我们首次形成以党组工作要点为统领,以协商计划、民主监督计划、议政调研计划和学习计划为配套的“1+4”制度框架和工作布局。

二、制定凝聚共识工作办法,着力彰显统一战线组织的政治功能

一是把加强思想政治引领摆在首位,着力筑牢政治圆心。健全政协党的组织体系、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完善联系委员和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学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主席会议集体学习、常委会专题学习、专委会学习和委员学习培训等相配套的学习制度体系。创新载体平台,举办委员讲坛、“海聊”恳谈、小型学习座谈会等,推动委员自我学习、深度学习、跨界学习、在线学习。二是把聚同化异贯穿协商民主全过程,着力扩大社会共识。完善调研视察、协商互动、提案办理协商机制,创新协商共识形成机制。创立学习宣传一体化的移动新媒体平台“政协头条”。举办首届“初心论坛”。三是把凝聚人心力量作为落脚点,着力拉长团结半径。与市委统战部联合调研,着手制定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的制度性文件,对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增进团结、履行职能作出机制性安排。建立定期走访港澳委员制度,创新吸收侨胞代表参加政协活动平台。

三、完善专门协商机构制度体系,切实发挥协商民主的制度优势

一是完善专委会工作制度,推动专委会工作专起来、新起来、优起来。及时修订《专委会工作条例》。坚持“一委一策”、做强“一委数品”,制定各专委会《职责任务清单》。二是制定加强界别工作办法,推动界别工作活起来、实起来、强起来。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更好发挥界别作用的办法》,对界别履职内容、方式和保障措施作出明确规定。积极探索体现界别特色优势的履职方式,完善界别作用发挥机制和考核激励机制。三是制定加强市区政协联系指导的制度性文件,推动市区政协工作贯通起来、协同起来、联动起来。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市政协对区政协工作指导的意见》。推动区政协规范设立基层协商联络工作委员会、街镇规范设立委员联络组,明确协商衔接负责人,落实联络人员、协商场所和工作经费。

四、落实委员主体责任,切实强化委员的履职动能

一是注重强化责任勇担当。对委员政治责任、履职责任、社会责任作出系统规定,对健全履职档案、常委年度述职、完善评价激励机制、规范委员退出机制等提出严格要求。二是注重保障权利促担当。保障委员参与协商、平等协商、有序协商的民主权利,尊重支持委员依章履职,推出委员履职服务管理一体化移动网络平台“上海政协通”,为委员知情明政、网络议政提供精准高效服务。三是注重提升能力善担当。创新委员学习培训载体,推动提升政治把握、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合作共事能力。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主席蓝天立:用“绣花”功夫 推动政协提案工作提质增效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把提质增效贯穿提案工作全过程,在提案的提出、立案、办理、督办、考评等各个环节下功夫,建立健全提案产生机制、办理机制、督办机制,推动提案工作不断取得新成效。

一、以“五审制度”严把立案关,促进提案减量增质

一是成立五个小组进行初审。每年全会期间,自治区政协抽调30个左右提案承办大户单位的提案具体负责人参与提案审查。二是由提案初审小组组长进行复审。初审小组组长除参与初审工作外,还负责对本小组所审的提案是否立案、承办单位是否准确等进行审查。三是由提案委员会委员进行专审。结合委员的专业,重点对提案的建议部分进行专业评审。四是由提案委员会领导进行核审。提案专审后,提案委领导进行集中核审,重点对一些立案有争议的提案进行分析核查。五是由提案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进行会审。全会期间提案提交截止后,召开提案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审核通过立案提案和不立案提案目录,并对重点提案备选目录进行审查。

二、以“六位一体”合力提案督办,促进成果有效转化

在提案办理上,我们创新采取党政领导选题督办,政协领导领题督办,政协秘书长(副秘书长)、政协各专委会、提案委领导和委员、承办单位领导分题督办的“六位一体”提案督办机制,多主体、多层次、多方面促进提案督办出实效。

自治区党委书记、政府主席和每位党委常委、政府领导每年在政协报送的重点提案中选择一件进行督办,推动提案建议落地见效。自治区政府督查室创新开展“线上线下”提案跟踪督办方式,将全区政府系统承办的政协提案全部录入自治区政府重大工作(重要事项)督办系统。

自治区政协领导加大重点提案督办力度,每人每年均领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召开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自治区政协每年在全会期间召开专题提案办理协商会,将数十件相关提案集中起来现场办理。每年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40次以上,大大提高了提案办理实效。

三、以“四方民主评议”优化考评监督,促进提案工作整体提升

积极搭建提案工作民主评议新平台,以“四方民主评议”方式开展考评监督。具体做法是:由提案委员会、提案者、承办单位、社会各界代表组成“四方民主评议组”,对提案工作的“提、立、办、督”四个环节进行民主评议。评议时,承办单位通报本单位的提案办理工作情况并对所承办的提案质量进行评价;提案者对承办单位的提案办理工作进行评议;提案者、承办单位双方对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服务质量进行评议;社会代表对提案质量、提案办理工作、提案督办工作进行评议。

为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制度化、常态化,经自治区党委同意,自治区政协从2018年开始开展全区政协履职提质增效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评比表彰。自治区政协修订了《自治区政协提案工作条例》,制定了《自治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提高提案质量的意见》和优秀提案评选表彰办法,每年度评选表彰优秀提案40件。

云南省临沧市政协主席李银峰:政协边寨“小协商”助推边疆“大治理”

云南省临沧市地处祖国西南边疆,边境线长300公里,有3个县与缅甸山水相连,边境形势复杂、民族文化多样。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以来,临沧市政协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思路,在省政协指导下,打造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的“协商在基层”品牌,在边境县开展试点,推动政协协商嵌入边疆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政协协商延伸下去、助推边疆治理活跃起来”的良好效果。

一、边寨“小协商”搭起边疆“大治理”议事平台

一是设立协商议事会议。依托乡镇委员履职组设立乡、村协商议事会议,由住当地资深委员为召集人、其他委员和相关人员为成员,以“乡镇委员之家”、“村级便民服务站”为议事场所,每年至少开展2次协商议事活动。二是组建协商联合体。搭建“专委会+委员履职组+协商议事会议”的协商联合体,邀请组织、统战、政法和政府有关部门等参与,构建起政协搭台、多元主体参与的“互动平台”。三是确定协商主体。建立以民族、宗教、新乡贤、缅商等代表人士为主的乡村协商议事人才库,根据协商议题需要,从人才库中灵活确定群众代表参与协商。目前,临沧已在10个边境乡镇、44个边境村设立了协商议事平台,在241个边境自然村建成了协商议事场所。

二、边寨“小协商”凝聚边疆“大治理”各方共识

一是选题集民意。采取党委交题、政协选题、委员荐题、多方征题四种选题方式,聚焦组织强边、富民兴边、和谐稳边、开放活边、守土固边五项重点工作,按照先调研、后报批的流程,征集、筛选、公示、确定党政所需、群众所盼的协商议题。二是协商汇众智。以委员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开展前期调研,做到无调研不协商。召开协商会议时,由熟悉当地情况、有影响力、与协商各方无利益关联的委员为“中立性”主持人,牵头组织调研的委员为第一发言人,其他协商主体为自由发言人,按照指出问题、提出意见、互动协商等步骤进行充分协商。三是成果聚共识。采取主持人归纳意见、集体表决的方式,找到不同利益诉求的“最大公约数”,形成凝聚各方共识的协商成果。

三、边寨“小协商”破解边疆“大治理”民生难题

一是及时“交”。协商成果按照事权报党委分级交办,承办单位按要求办理,做到能办速办、能快不慢。二是跟进“督”。党委、政府将协商成果纳入督查事项,政协以视察、评议、再协商等方式跟进监督,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三是适时“复”。承办单位适时将办理情况分别向乡镇协商议事会议和交办单位反馈,协商议事会议以问卷调查方式进行验证,做到“双反馈一验证”。

临沧市政协启动“协商在基层”试点工作以来,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30多场次,推动解决“边寨通讯信号有盲区”、“边境疫情防控难度大”、“边民互市管理不规范”等一批民生难题。各族群众纷纷点赞:政协协商到基层,离我们很近、与我们很亲,有效管用、能解决问题。

河南省政协主席刘伟:着力解决“两个薄弱”问题 扎实做好市县政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为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在中共河南省委领导下,全省各级党委和政协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以解决市县政协“两个薄弱”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总体设计,全面贯彻落实,有力提升了市县政协整体工作质量和水平,为政协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

一、制定刚性举措,牵住解决“两个薄弱”问题的“牛鼻子”

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省委召开政协工作会议,印发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明确了加强党对政协工作全面领导的十二项制度措施,提出将市县党委抓政协党建工作情况列入年度综合考核、纳入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落实乡镇政协工作召集人制度,明确委员参加政协活动视为同等工作量,探索建立县级政协专门委员会联合办公机制,拓展基层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凝聚共识功能,探索在县级政协建设“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等刚性要求,为解决“两个薄弱”问题打开了突破口、明确了发力点。

二、坚持多管齐下,打好加强市县政协人员力量的“组合拳”

一是把班子配强。市级政协和有条件的县级政协设立机关党组,增设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配齐县级政协秘书长,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优化班子结构。二是把编制扩增。通过成立信息中心、委员履职服务中心等方式,增加人员编制。市县政协适当增加专委会。三是把外力用活。明确乡镇专职党委副书记兼任政协工作召集人,配备专职工作人员,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三、聚焦政协协商,搭建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大舞台”

一是扛牢责任,抓好协商履职。要求市县政协把精力放到协商上,每年除全体会议、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以外,至少安排4次专题协商活动。二是把准定位,搭好协商平台。大力推进县级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平台建设,创设“相约星期三、民情大家谈”等特色载体。三是明确主旨,推进双向发力。大力建设书香政协,通过线上书吧、线下读书恳谈会等形式开展委员读书活动。指导市县政协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强化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凝聚共识功能。

四、完善制度机制,构建市县政协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的“助推器”

一是完善督查考核机制。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把贯彻落实中央意见情况纳入全省性督查检查考核计划。二是完善协商工作机制。制定提高协商议政质量的意见,完善质量评价体系和工作办法。三是完善政协理论研究机制。人民政协理论进省市县各级党校工作作为制度性安排予以落实,并开始实施。四是完善市县政协工作指导机制。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深入市县调研指导或助推解决有关问题。组织市政协新任领导轮训、机关干部业务培训、专委会对口培训、抽调干部以干代训,召开省辖市政协主席座谈会、秘书长座谈会,总结交流基层政协工作经验。五是完善协同调研、联动协商机制。围绕区域性重大问题,联合市县政协开展调研协商。指导市县政协就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重点任务,开展联合履职活动,更好发挥政协履职整体效能。

陕西省政协主席韩勇:强化责任担当 彰显委员形象

强化政协委员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的重要要求,是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陕西省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标对表落实会议部署要求,在强化委员责任担当上着力探索、创新举措,推动广大委员在改革发展中担大任、在政协工作中挑大梁,展现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新形象。

一、强化理论学习,进一步明确政协委员干什么、怎么干

一是抓集中培训。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召开之后,省政协及时组织全省各级政协4000余名委员进行集中培训,省委主要负责同志到会传达会议精神、提出贯彻落实要求。二是抓日常学习。以专门委员会为依托,成立若干学习小组,组织开展经常性学习交流。精心举办政协大讲堂、专题讲座、委员读书等活动,在政协履职通开设“陕西政协书院”栏目。三是抓知情明政。推动知情明政与委员履职的有效衔接和全面融合;召开的各类会议,省委、省政府有关负责同志坚持到会向委员讲解政策、通报工作。

二、把握国之大者,做到关键时刻靠得住、站出来

一是在疫情防控中为国分忧。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省政协及时召开三级政协视频会议,向全体委员发出倡议。二是在脱贫攻坚中彰显作为。各级政协委员立足本职岗位,积极投身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消费扶贫;立足政协履职,连续三年围绕脱贫攻坚开展视察调研、协商议政、民主监督,帮助反映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是在凝聚共识中发挥作用。积极引导委员在重大政治问题和发展关键问题上发出声音,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共识。

三、创新渠道载体,坚持让委员“当主角”、“唱好戏”

一是创新调查研究方式。把调查研究的选择权交给委员,在选题上不设框、方式上不设限、经费上给支持,着力推动委员围绕关心的问题开展自主调研。二是创新政协协商平台。着力完善政协协商议政格局,今年共安排8个类型27次集中协商活动,较去年增加13次。围绕委员关切,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月度协商·邀您座谈”栏目,推动委员广泛深入参与、更高质量建言资政。三是创新民主监督形式。创新开展省市县政协三级联动民主监督,围绕优化营商环境、脱贫攻坚等重大问题同步监督、联动履职。四是创新联系群众的方法渠道。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深入推进“双走进”实践,在未央、灞桥、武功、汉滨、丹凤5个县区开展委员工作室建设试点,推动市县政协在社区、街道、村镇延伸工作触角。今年年初,我们决定将每年9月21日确定为全省政协委员活动日,集中开展委员活动。

四、强化服务管理,不断调动委员积极性、主动性

一是强化制度约束,增强责任感。先后制定并落实委员履职工作规则、履职情况通报、常委履职报告及点评等制度办法,全面建立履职档案。今年,又建立了协商议政质量评价体系,填补了履职质量评价的制度空白。二是完善服务联系,增强凝聚力。建立了主席联系常委、常委联系委员、委员联系界别群众的多层联络联系制度,把常态化走访、看望、联系委员,当面听取委员意见建议作为政协工作的刚性要求,不断密切与委员的联系。三是加强宣传表彰,增强荣誉感。坚持宣传聚焦委员、镜头对准委员,广泛宣传委员先进事迹和履职成绩,增强委员荣誉感。坚持表彰激励,每年全体会议期间对履职积极、成果显著的委员进行表彰。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政协主席石艳:开拓履职尽责新路子干出基层政协新样子

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政协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立足发挥人民政协“三个重要”作用,突出政治站位,突出工作创新,突出担当作为,不断开拓履职尽责新路子,努力干出基层政协新样子。

一、创新基层组织架构,打造有深度的履职阵地

一是明确政协基层组织“怎么建”。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思路,创新成立政协乡(街)学习联络委员会和“同心圆”功能性党支部、村(居)党小组,各乡(街)党(工)委副书记为政协委员并兼任学习联络委员会主任和“同心圆”功能性党支部书记,建立基层政协联络站,配齐联络员,健全了党建和学习共同引领的履职运行机制。二是明确政协基层组织“干什么”。聚焦政协协商,创建乡(街)学习联络委员会“463”工作流程,通过打造入户走访、网群平台等4条委员联系群众渠道,开展“敲开你的门”入户调查、“说出心里话”民情恳谈会等6项委员履职主题活动,做实委员作业,完善了政协基层组织履职内容和程序。三是明确政协基层组织“怎么干”。开展“政协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指导乡(街)制定年度协商计划,建立专委会全员对口联系乡(街)学习联络委员会制度,制定政协各(乡)街学习联络委员会以及“同心圆”功能性党支部工作职责,落实主席会议听取工作汇报制度,确保区、乡(街)两级协商计划落地见效。

二、创新协商民主机制,打造有广度的履职平台

一是“专”出协商民主特色。探索形成了“百姓点事、两委提事、居民议事、与会决事、多元办事、公众评事”的城乡社区协商“六事”工作机制,明晰“民事、民议、民决”协商定位,解决了“谁来议”、

“议什么”、“怎么议”问题。二是“专”出民主监督质量。制定城乡社区协商三年行动计划,连续三年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实现全区40个村、社区协商民主全覆盖。三是“专”出基层治理水平。积极搭建联结基层群众需求和政策服务供给的协商平台,在“六事”工作机制基础上,增加协商频次、创新协商方式。推出“共商烦心事”基层协商品牌。

三、创新服务管理品牌,打造有温度的履职队伍

一是搭建公益平台。积极推进“政协委员进社区”活动,实现委员进社区履职全覆盖。创新打造“委员社区讲堂”、“我们+”委员公益服务品牌,委员品牌课程陆续在社区开讲。二是拓展服务渠道。统筹全区资源,“点线面”布局委员个人、界别、区域“委员工作室”,推进各乡(街)“委员之家”建设全覆盖。设立“委员信箱”、开辟“委员有约”、提供委员专业服务等,拓宽委员与群众沟通交流渠道。三是激发履职动能。坚持“三好三单”激励导向,引导委员干好本职晒出行业业绩单,当好委员亮出履职成效单,服务好发展拿出助推蚌山发展贡献单。完善政协委员履职考核办法和评先评优表彰制度,实行区政协、乡(街)学联委双向履职年度考核,激发委员从被动履职向主动履职转变,展现为国履职、为民尽责的情怀与担当。

吉林省政协主席江泽林:在党委领导下合力加强市县政协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部署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民政协的重要工作,这是做好新时代地方政协工作的根本遵循。吉林省政协在中共吉林省委领导下,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筹作用,有力有序推进解决市县政协基础工作薄弱、人员力量薄弱问题,为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一、坚持党的领导,为加强市县政协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一是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省委强调:各级党委必须坚决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要认真研究,抓紧制定政策,尽快解决好当前各级政协组织特别是市县政协在编制、经费、办公场所等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人员短缺比较突出问题。二是制定出台贯彻实施意见。吉林省委结合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对标对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部署和中央文件,制定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将“加强市县政协建设”单列一章,从加强市县政协协商工作、统筹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加强市县政协自身建设三个方面提出12项具体要求。三是省政协党组具体推动落实。省政协成立工作专班,每周调度落实情况。主席会议成员按照分工,具体指导市县政协工作。

二、坚持从规范优化机构编制入手,集中力量解决市县政协人员力量薄弱问题

吉林省委将解决市县政协人员编制作为衡量地方党委是否真正支持政协工作的重要标志,要求省委编办搞好制度设计,统筹安排、狠抓落实。

一是按照大中小县三类标准配备县级政协机关编制。明确人口65万以上的大县、20万至65万之间的中县、20万以下的小县,政协机关编制分别不低于25个、20个、15个。解决行政编制确有困难的,可以设协商议事服务中心等机构,增加事业编制。二是统一规范市级政协农业农村委建制。省委编办积极指导协调,将市(州)政协农业农村委一律设置为正处(局)级机构。三是明确基层政协体制机制。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工作思路,明确乡镇(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联系政协工作,指导市县政协在乡镇(街道)和有条件的行政村、社区、企事业单位设立政协委员联络站。

三、以“吉思广益”协商品牌为统领,以案例方式推动市县政协做好协商搭台工作

一是培育政协协商品牌。指导市县政协把握“四个一线”内涵,厘清工作边界,主要给各地党委搭建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平台,给政府搭建破解难题、推动落实的平台,给社会各界搭建沟通交流、协商成事的平台。在全省各级政协打造融政协元素和区域特色于一体的“吉思广益”协商品牌,鼓励市县政协互学互鉴。二是规范政协协商程序。在协商前,坚持了解协商议题是否为当地党委政府部署的中心工作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协商中,坚持“三要”,要对协商主体及参加人员的专业特长和履职能力进行评估,要坚持不调研不协商,要把协商互动程序作为必要环节;在协商后,坚持“三个明确”,明确协商成果形式,明确协商成果运用情况反馈,明确成果成效考核及协商能力评价。三是加强政协协商能力建设。加强党的建设,搞好委员培训,制定加强和改进专委会工作等一系列制度。协调省政务数字化局为全省市(州)及县级政协安装视频会议系统,实现省市县三级政协工作联网和协同履职。

广东省政协主席王荣:以道交友以商求同以理服众 在凝聚共识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广东省政协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以道交友、以商求同、以理服众,扎实做好凝聚共识工作,努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强大合力。

一、坚持以道交友,在思想引领、交流交往中增进政治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

一是筑牢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中共广东省委及时召开省委政协工作会议,出台政策文件、落实任务分工,引领全省各级党委切实加强对人民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政协自觉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创办国是学堂、主席讲坛、委员学院、委员沙龙等平台载体,推动各党派团体、各族各界人士实现思想上的共同进步。二是凝聚同圆共享中国梦的最大政治共识。加强与港澳社团、港澳青年的团结联谊,厚植家国情怀,努力营造中华“大家庭”氛围。三是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国内疫情暴发的“上半场”,我们发动海外华侨华人迅速募集医疗物资,支援国内抗疫;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下半场”,组织国内社会力量,向疫情较严重的13个国家和在粤留学生捐赠防疫物资。

二、坚持以商求同,在协商互动、建言资政中凝聚改革发展共识

一是畅通政企协商渠道助力高质量发展。放大“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功效,全省17个地市、70个县(市、区)建立了政府主要领导与企业家代表在政协面对面协商的机制,通过制度安排和规则完善,推动扶企政策落地见效,帮助稳定企业市场预期、提振发展信心。二是搭建协商为民平台助力基层社会治理。积极探索基层协商民主道路,搭建和推广“有事好商量”“委员议事厅”“社区议事厅”“界别工作室”等为民协商平台。三是建立精准协商机制助力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着力引导委员更多关注城市平民、外来流动人口、妇女、老人等特定群体利益诉求。

三、坚持以理服众,在以诚待人、正向传播中为中国共产党有效治理国家厚植政治和社会基础

一是善用政协话语权。我们建立健全同省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政协合作共事机制,设置政协界别发言人,积极发挥政协跨界别、跨学科、跨领域优势,就“邻避效应”等问题加强思想引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化解矛盾和凝聚共识,扩大政协的社会影响力、传播力。二是善用网上“朋友圈”。积极推进“数字政协”建设,设立“委员会客室”栏目,组织委员中的专家学者在线值班,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与网友互动交流,倾听民意诉求、正面发声引导。三是善用委员影响力。强化委员服务管理,在全省各级政协建立委员联络机构,建成一大批特色鲜明、功能各异的委员工作室,畅通委员与界别群众沟通联系;设立32个界别发言人,与主流媒体合作打造“委员有话说”平台,支持委员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等主动发声。

北京市政协主席吉林:坚持全贯彻推进全覆盖

在中共北京市委领导下,北京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进行探索实践,努力把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的各项要求贯穿于履职全过程、覆盖到工作各方面。

一、坚持党建引领,推进党的组织和工作全覆盖

一是构建全覆盖的组织体系。成立市政协机关党组,承担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成立各专委会分党组,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成立22个履职临时党支部,党员委员全部编入各履职临时党支部。二是构建全覆盖的联络机制。明确党组成员联系党外副主席、党外副秘书长和联系专委会、界别、新社会阶层人士的工作分工,各专委会分党组、履职临时党支部分层联系党外委员,实现联系工作常态化。三是构建全覆盖的工作架构。制定党员委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实施意见,开展党员常委、党员委员履职点评;建立与党外委员谈心谈话、党外委员专题视察机制。

二、着眼凝聚共识,推进理论学习全覆盖

一是加强学习工作顶层设计。制定加强和改进委员学习工作的意见;成立学习工作协调小组加强统筹协调,按季度分析委员思想动态、研究制定学习方案、总结学习成果。二是建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座谈会制度。全体委员编成27个学习座谈小组,每季度确定主题,在普遍自学、党组领学基础上,开展集中学习和研讨交流。三是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学习研讨和宣传阐释。建立研究基地,聘请60名专家。四是构建功能互补的学习板块。委员学习座谈会侧重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政协报告厅”聚焦时事政治,“委员讲堂”突出委员专业优势,形成各类学习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格局。

三、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推进协商形式匹配协商内容实现全覆盖

一是发挥全会这一协商履职最高形式的作用。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后的第一次全会中,严格按界别分组讨论,在全面协商基础上举办3场专题座谈会、4场专题协商会、2场界别协商会,就提案立案、交办召开2场协商会。二是充分运用例会性协商平台。围绕年度协商计划确定的重点议题,召开议政性常委会议、议政性主席会议;推进政协协商与政党协商的有机衔接,每年与市委统战部共同召开2次议政会;每月召开1次秘书长会议。三是搭建经常灵活的协商平台。每年举办10次左右的协商恳谈会;每年开展市级领导领衔办理提案和“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全媒体公开办理提案10余次。四是大力开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利用履职信息化平台广泛开展交流讨论和“微协商”,为委员不受时空限制履职创造条件。五是对各方面提出但未纳入政协协商年度计划的议题建议,组织对口协商、界别协商,积极回应各方面希望在政协进行协商的愿望。

四、强化责任担当,推进委员联系群众全覆盖

一是建立联系界别群众的工作机制,发挥市政协委员界别代表性强的优势,探索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委员工作室,着力加强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工作。二是建立联系基层群众的工作机制,市、区两级政协协同,在有条件的街道乡镇、社区、大型居住区、商务楼宇、行业协会建立委员工作站,市、区政协委员共同参与,开展联系基层群众的活动。三是建立健全网上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委员听民意”“政协e事厅”等委员联系群众网络品牌。四是完善委员通过政协履职联系群众的工作机制,把协商会议活动更多地办在基层、放在一线、开在群众身边。

江苏省南通市政协主席黄巍东:创新履职尽责实践提升政协制度效能

近年来,南通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在中共南通市委领导下,把制度建设作为打基础、管根本的重要工作来抓,推动政协工作提质增效,提升专门协商机构制度效能。

一、聚焦党政中心任务,建立双向发力机制

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着力构建政协协商与党政工作有效衔接、双向发力工作格局。注重协商成果转化。建立市委、市政府领导领办督办市政协重点协商议政成果和重点提案机制,内容从重点提案扩大到重点协商议政成果,对象从市政府领导拓展到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全体市委常委,安排从年度计划变成制度化领办督办。市委切实推进政协参与党政决策相关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市委常委会议事规则》把听取政协重点协商调研成果汇报明确为重要制度。2019年,市委常委会会议4次专题研究政协协商成果转化工作。强化民主监督实效。协助市委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实施办法》。

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完善协商民主机制

去年以来,在江苏省率先推进“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建立配套的工作平台、工作网络和工作机制,使协商内容紧贴群众需求、协商形式方便群众参与、协商成效符合群众期盼。突出有效衔接,探索民主协商新路子。发挥“善商量”优势,市委把协商议事室建设作为党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将工作推进会开到村居;出台《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实施意见》,专门对全市协商议事室建设作出部署。市政协坚持“不另起炉灶、不增加基层负担”,在实现镇、街道、园区和行政村、社区以及政协界别协商议事室全覆盖基础上,明确“常态长效、提质增效”工作目标。市政协党组制定《关于“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建设的实施意见》,并由市委批转,推动“有事好商量”制度化实践,发挥党委政府“好帮手”、人民群众“连心桥”、委员履职“新平台”作用。突出有机融合,构建民主协商新机制。把握“常商量”关键,将协商议事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之中。建立健全镇、街道、园区政协工作委员会等联络机制,行政村、社区协商议事室召集人由党组织负责人、分片联系的政协委员共同担任。

三、提升政协工作质效,优化固本强基机制

树立鲜明质量导向,改进政协内部运行机制,彰显专委会基础性作用、界别优势作用和委员主体作用。创新专委会工作机制。按照机构设置、力量配备、工作规范、绩效考评的总体思路,完善专委会制度机制。优化专委会设置,增设农业农村委员会,合并设置教文卫体和文史委员会,强化环境资源和城乡建设委员会。按照以岗选人、优化结构、整体联动原则,统筹配置专委会所有人员。编制《委室工作指南》,规范操作程序和运作流程。完善《委室工作考评实施办法》,打造“一委一品”特色品牌。健全界别活动机制。调整界别设置,修订《界别活动办法》,完善专委会对口联系界别制度,探索委员跨界别参与活动机制。将所有委员编入“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室,推动委员走向基层、走近群众、走入民心,以界别为主体开展视察调研、民主评议和协商议事活动,做到建言资政有用、凝聚共识有效。改进委员管理机制。探索委员产生、管理、考评和退出机制,出台《委员履职服务与管理办法》。

天津市政协主席盛茂林:探索政协党组成员谈心谈话制度 推动提升政协党建工作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协工作会议上强调,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需要完善制度机制。天津市政协深入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政协党组要求,落实市委政协工作会议部署,把党的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建立市政协党组成员与区政协党组成员谈心谈话制度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区政协党建工作指导,积极探索更好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新举措。

一、主要做法

一是注重广泛性,做到应谈尽谈。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人民政协党的建设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上级政协党组在指导下级政协工作中应当把党的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市政协党组成员分头深入2-3个区政协,在每个区利用一整天时间,与区政协党组成员逐一谈心谈话。

二是注重针对性,坚持问题导向。在谈心谈话前,市政协党组深入分析区政协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量体裁衣”,列出清单,制定总体方案,发挥党组领导作用、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提升党建工作质量、持续净化政治生态。

三是注重深入性,营造宽松氛围。以往市政协党组成员到区政协调研走访,一般采取开会座谈的形式,交流很难深入,问题很难说开。谈心谈话则采取“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沟通方式。

四是注重双向性,平等坦诚交流。在谈心谈话过程中,市政协党组成员既指出区政协党建工作中的差距不足,提出整改意见,确保指导有力有效,又注意征求区政协对市政协党组的意见建议,虚心听取他们对市政协指导工作的期望和诉求。

五是注重实效性,推动改进工作。我们坚持谈心谈话瞄着问题去、对着问题谈,指出各区政协党组及党组成员在思想认识、责任担当、作风建设、廉洁自律等方面的问题,从加强政治建设、提高履职能力、落实党建责任、建设模范机关等方面提出中肯意见,切实把问题谈开、把意见谈透、把思想谈通。

二、初步成效和体会

一是谈心谈话增强了责任,有利于强化区政协党组成员管党治党责任意识。通过谈心谈话,我们讲清了新时代政协党建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说细了区政协党组主体责任、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党组成员“一岗双责”。

二是谈心谈话增强了担当,有利于区政协党组充分发挥在政协工作中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重要作用。通过谈心谈话等,推动区政协党组更好担负起实现党对人民政协领导的政治责任,牢固树立“一线意识”,强化责任肯担当、提高能力善担当、模范带头真担当。

三是谈心谈话增强了自律,有利于推动全市各级政协政治生态持续净化。通过谈心谈话,我们及时指出区政协党组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加强对区政协“关键少数”的教育提醒,引导其守住法纪底线、追求道德高线。

四是谈心谈话增强了合力,有利于有效提升人民政协制度整体效能。通过谈心谈话,区政协认清问题,改进工作。市政协制定21条改进措施清单,集中力量、真抓实改。

四川省绵竹市政协主席侯光辉:院坝坐好好说 大家事商量做——“院坝协商”有力推动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绵竹市政协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自觉坚持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人民政协性质定位,注重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搭平台、建机制、立规则,推进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把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2019年8月,绵竹市成为四川省政协“有事来协商”平台建设试点县(市),目前已开展各类协商活动36次,创建了具有绵竹特色的“院坝协商”品牌,被市委列入全市基层社会治理三大试点之一,取得了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初步成效。

一、开展“院坝协商”的初衷

四川农村把院落房前屋后的平地称作“院坝”,我们把在群众身边开展的富有“泥土味”的小微协商叫做“院坝协商”。

工作中,我们发现,社会治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村镇,大量的民生民事需要协商解决。“院坝协商”应势而生,我们尝试搭建民主协商的平台,畅通委员与群众交流渠道,充分发挥县级政协在宣传政策、化解矛盾、推动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协力破解基层社会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

二、开展“院坝协商”的主要做法

一是搭平台。绵竹市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的基层协商民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由政协主席任主任的指导委员会。“院坝协商”坚持以政协为主导,以委员为主体,在村社区成立由政协委员+有威望、有影响的人士组成的协商议事会,由委员担任召集人。组建专家人才库,提高协商成果的科学性。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议事场所,统一悬挂“院坝协商”LOGO,增强“院坝协商”的严肃性和仪式感。

二是建机制。我们按照“不建机构建机制”的原则,指导镇村搭台子、想法子、找路子,统筹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各镇(街道)成立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委员会,镇街有关负责人担任政协专委会兼职副主任,建立委员联络点,形成联络点、人才库与镇村协商平台的有机结合,构建覆盖市、镇、村三级的政协协商工作网络,实现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衔接。

三是立规则。准确把握“院坝协商”定位,协商议题选择坚持“两议三不议”,即议事关村社区发展和群众高度关心之事,不议有悖于公序良俗的、法规明文规定的以及个体利益纠纷之事。坚持小事简议、急事快议、大事重议的协商原则,建立调研走访、议事流程、协商规则和协商成果转化运用等制度,形成可操作的“院坝协商”模式。

三、“院坝协商”成效初显

一是委员的履职能力得到提升。绵竹市212名政协委员分组参与到“院坝协商”活动中,到基层、搞调研、进村入户听民声,目前走访群众1200余人次,收集民意530余条,形成协商成果建议67条,“院坝协商”成为委员履职的“新平台”,委员“四种能力”得以有效提升。

二是助力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院坝协商”让群众有序参与到基层治理之中,共同协商、推动解决了一些党政所想、群众所盼的基层治理难题,如玉马社区通过“院坝协商”,整合央企移交地方资产,建成面积达510㎡的小区养老服务中心,解决了3000余名群众期盼已久的民生问题。

三是政协的影响力得到提升。“院坝协商”让政协走进基层,走近群众,有效提升了基层政协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棚花村议事会代表深有感触地说,“‘院坝协商’让我们感到政协委员就在我们身边”;玉马社区小区全体业主写来感谢信,送来“为民解忧、心系百姓”的锦旗。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