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地方政协

“美丽长三角”承载的履职情怀——沪苏浙皖政协主席联合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治

2020-05-29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古人理想中的青山秀水,遥相呼应着今天的绿色发展理念和目标。

“长三角区域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任务还很艰巨,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仍需进一步深化细化,区域协同防治的力度还需加大。”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张昌尔、上海市政协主席董云虎、江苏省政协主席黄莉新、浙江省政协主席葛慧君联名提交提案,建议加强长三角区域污染联防联治,合力打造绿色美丽长三角生态安全屏障。

在长江下游的冲积平原及其周围,形成了我国经济极具活力的长三角区域。在这片经济高速发展的土地上,“绿水青山”成了一市三省政协共同关注的焦点之一。

事实上,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协作早有探索。2012年起,财政部、原环保部等有关部委在新安江流域启动中国首个跨省流域生态补偿机制首轮试点,开启了中国跨省流域上下游横向补偿的“新安江模式”。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这种协作的内涵也得到更大范围的外延。

2019年6月底至7月初,由安徽省政协牵头,沪苏浙皖一市三省政协共同开展第二次“长三角区域污染防治协作机制落实情况”联动民主监督调研活动。

在调研走访的7个市(区),长三角区域大气和水污染防治协作、城乡环境整治企业超低减排等情况让调研组印象深刻。“长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国家指导、地方负责、区域协同的污染联防联控机制,促进了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水平有效提升。”但相关问题依然存在。

“区域环境质量基础还不稳固,区域一体化协作统筹规划还不够完善,结构性污染形势依然严峻,流域水污染防治协作有待加强,区域间执行的产业环境准入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和环境执法标准等均存在差异,生态环境保护大数据建设水平总体不高……”调研显示,当前长三角在生态环境共保联治方面仍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此,在今年两会上,一市三省政协主席联名提案建议,以6大建议助力强化区域生态协作的“四梁八柱”:制定生态绿色一体化示范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目标和规划;推动区域立法与执法协作;加强区域生态环保源头管控;提升区域生态环境科技支撑水平;强化长江岸线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建立健全跨省横向生态补偿机制。

长三角地区,山水相近、人文相亲。随着一体化的深入实施,为广大人民群众打造舒适绿色的生活环境,正承载着四地政协组织和委员们的履职情怀。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