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葛红林委员:理性预判疫情影响,引导全球资本有序进入实体经济

2020-04-0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在全球蔓延,让原本紧密相连的全球产业链受到冲击——当人、财、货的流动不得不按下“暂停键”,当前我们围绕全球产业链疫后重塑,可以有哪些思考?

3月30日,二十国集团贸易和投资部长特别会议发表联合声明,呼应此前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共识,强调针对疫情采取的紧急措施应具有针对性、适当性、透明度和临时性,避免相关政策对国际贸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碍或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产生破坏性影响。而围绕这一话题,长期关注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全国政协常委、中国铝业公司原董事长葛红林表示,要理性认识疫情对全球产业链带来的影响,更要引导全球资本有序进入实体经济而非股市。

“第一,我认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将对全球产业链重塑产生重大影响,但不能就此断言,中国防控疫情和快速复工复产带来的成效,会导致世界产业链中心向中国转移。应理性认识到,在对本国产业链经此一‘疫’痛定思痛后,发达国家将加快弥补和完善本国或区域化产业链的完整度,形成竞争中心,甚至在重塑中‘去中国化’。”葛红林快人快语。

葛红林表示,前一时期,即使疫情还没有在美国大规模爆发,美国的一位部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发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将“有助于”加速制造业回流美国。更何况当前疫情已经严重冲击了美国经济。不难想象,他们的回流意识会更加强烈。“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绝不能自以为是地认为国外资源会以中国为中心,纷纷涌入。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大局来看,形成多个完整产业链中心,是客观的未来,也是一个发展趋势,将是不以我们的意志为转移的,我们应当顺势而为,积极参与,包括鼓励我国的企业‘走出去’参与,把握主动权。”葛红林表示。

“第二,对国内的产业链布局来讲,也应当加快形成多个区域内基本完整的产业链中心,而不是一个。”在葛红林看来,在一个区域打造全国唯一完整产业链中心的思路还应拓展,应提前谋划疫后全球产业链重塑这一战略机遇期,率先在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地域,紧扣国家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通过区域的垂直整合,加快形成四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区域性完整产业链中心。而多个中心的建设,也非重复建设,而是既防范产业链风险,又促进区域产业链竞争。通过区域竞争,得到发展。

葛红林的第三个建议,是要积极引导疫情后可能流入的海外资金。但他强调,与其期盼海外资金向中国股市流入,还不如引导海外资金流向中国实体经济。“向股市投入100亿元,与向制造业投入100亿元相比,后者的效果或远远大于前者。而要实现后者,可能也是对各级政府招商引资工作的一个考验。”葛红林表示。他同时提到,面对当前疫情,各国政府为了挽救本国经济,包括美国都采取了许多救市的金融政策,启动了危机工具箱,纷纷释放了多种资源,加快向市场注入。“可以预见,会有相当部分资金进入全球市场,寻求较高的回报。但从全球看,能够接纳并满足回报需要的市场并不多,而中国不断取得的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成效,将具有明显投资风险较小、回报率高的比较优势,有望成为首选市场。”葛红林有此预期。

但葛红林同时认为,有人认为这种资金流入会使中国股市获得更多的国际资本关注,会为中国上市公司发展带来国际资金支持,更有利于上市公司,“我个人觉得,与其期盼海外资金向中国股市流入,还不如引导海外资金向中国的实体经济流入。当然,我们也要制定积极的政策,创新更有效的模式;保持更坚韧的定力,鼓励实体企业通过创新混改的新路径,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同时,还要尽快大幅缩减实体经济方面的负面清单,吸引更多全球产业链相关企业落户中国,特别是在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引资补链’,通过产业集群的建设,迈向产业链区域中心的建设。”葛红林这样说。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