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霍学喜委员:农村疫情防控——发条决不能松

2020-02-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为有效避免疫情扩散,坚决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全国各地制定了严格的防控方案,我国农村地区也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但农村地区基础医疗条件薄弱,环境卫生较差,一旦发生疫情,后果难以设想,因此必须加大农村防控力度,建立更为严密的防控网络。

目前农村地区疫情防控采取的措施,大致有如下几种:一是封闭村庄,即限制外来人员随意进入、防控本村人员随意流动,对村庄与外界联系的通道进行有效防控,形成以村、组为单元的隔离管理系统。二是在县乡政府领导下,指导每位村民做好自我防护及隔离工作,加大出入村民的消毒防疫登记工作。绝大多数乡村制定了符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的行为准则和管理条款,包括不串门、不聚会、不去人口密集的场所,不捕食和买卖野生动物,不拒绝卡口检查、信息复查和体温监测等事项,以及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等。三是在卫生和疾控机构指导下,绝大多数乡村制定了通俗易懂的新冠肺炎疫情处置原则,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报告和早隔离。四是建立县、乡(镇)、村(组)、居民户四级联防联控制度和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微信工作群等信息传递机制,普及防疫常识和防护措施,提高村民防护意识。五是组建疫情防控工作保障组,供应村民生活生产资料,确保农村社会基本稳定。

根据公布的疫情信息,我国农村地区确诊新冠肺炎的人数远远少于城市人群。由此可见,我国农村地区采取的以封闭村庄为基础的防控措施是卓有成效的,取得的成效令人欣慰。

但是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村点多、线长、面广、人散,是疫情防控的薄弱环节、重点区域。尽管采取了一系列防控举措,但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很难在短时间内达到疫情防控所要求的水平,疫情发生的隐患并没有消除。为此,农村疫情防控的发条决不能松:

要坚决整治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夯实农村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总体思路、工作方法和操作程序等,支撑农村地区形成抗击疫情的内生动力,增强自主防控能力。

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全面升级农村社区的防控能力建设。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公共卫生的整体功能规划与设计偏低,难以满足防疫需求。因此,要筑牢公共卫生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做到有疫情能够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救治。

要增强乡村自治意识和自治能力,建立议事的公共平台和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监督、人人获益的共赢机制。

要增强村民的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农村社区急需的志愿者及志愿者组织服务几乎是空白,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针对农村留守老人及其他特殊人群所急需的服务事项,如信息传达、基本生活照料等,只能依赖上级党委政府支持来完成。为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村民的公共意识和服务意识,弥补志愿者队伍的不足。

要加强农村地区的心理疏导工作。乡村干部是农村社区防疫体系组织动员、运行管理的主体力量,但危机管理意识和适应专业化防控要求的能力薄弱,特别是在应对村民由于疫情引起的恐慌方面,亟待有效的专业指导。我们应该加大农村疫情防控力度,全力筑牢农村防疫堤坝,早日夺取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胜利。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