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把金融活水引入脱贫攻坚战场——全国政协常委解学智、张连起共话金融扶贫

2019-03-14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新闻背景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脱贫攻坚强调指出,“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正是最吃劲的时候,必须坚持不懈做好工作,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扶贫攻坚进入关键阶段。怎么看?怎么办?
  
  中央已经有了权威判断,也有了明确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对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出明确要求,这为今后做好服务“三农”、打好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但越到最后阶段,难度越大,所有的措施要落地,仍然需要有“绣花功夫”。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董事长解学智,全国政协常委、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张连起做客人民政协网《委员会客厅》,为脱贫攻坚支招、呐喊。
  
  融资融智融情融商
  
  “从2015年到现在,我们农发行先后有4位同志牺牲在扶贫一线岗位上。我们听党话、跟党走、按照党和国家的意志做工作。”解学智说,作为农业政策性银行,农发行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中肩负着重大责任和使命。农发行是我国唯一一家农业政策性银行,服务“三农”,服务脱贫攻坚是我们的主要职责。“这几年,在服务脱贫攻坚上,我们有很多感悟,也做了一些工作,也有一些体会。”
  
  “四融一体”就是解学智的体会和经验之一。“融资,这是银行该尽的义务;融智,帮着贫困村、贫困县提供各种各样的智力支持;融情,就是尽我所能去捐款,去关心帮助这些贫困户、贫困人口;融商,我们在四个农发行的定点扶贫县都搞了融商大会,已连续开了三届。”解学智说。
  
  据了解,农发行从2015年开始做服务脱贫攻坚工作,是国内最早成立扶贫金融事业部的大型银行。
  
  “我们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把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扶贫金融事业部来,在每个省行都新设立扶贫部,专门从事金融扶贫工作。在省以下的银行,有专人和专门的小组来负责金融扶贫工作。在组织保障上,我们还和一些省、市合作建立扶贫金融示范区、试验区,在一些农发行支持的重点贫困县设立金融扶贫的专门小组,我们一般简称为三人小组。原来规定每个定点贫困县可以派一个人,为了充实力量,我们派了三个人。”解学智说起扶贫来,如数家珍。
  
  张连起是全国政协委员中有名的“劳模”。调研范围广、问题看得深。对精准扶贫,他有深入的调研、思考。
  
  “现在的脱贫攻坚战,不仅仅是给一些补贴或小额贷款,更多的是授人以渔,也就是要加强造血功能,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内生能力。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张连起分析说,方法虽然大家都知道,但能把它落实到位,还需摆脱功利思维,踏踏实实,好事做好。
  
  产融结合精准施策
  
  “三区三州是扶贫攻坚重中之重,我们的任务依然很重。”解学智曾在西藏工作过一段时间,对那里的情况比较熟悉,对扶贫攻坚的难度有深刻的认知。“西藏是三区三州的一个重头戏,也是难啃的硬骨头———贫困人口比例比较高,又地处雪域高原,自然条件脆弱,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张连起分析说,“三区三州地区扶贫难,既有资源条件的问题,也有信息、认知的问题,比如对金融的认识不足。有的能拿到小额贷款,也不知道怎么做。因为信息不足,脱贫能力不强。
  
  怎么解决?产融结合,外力拉动是路径之一。
  
  张连起有一次去贵州调研,发现当地从上海引进习水麻羊,带动就近就业非常明显。“一个贫困家庭有了就业机会,贫困就容易解决了。”张连起说,麻羊很有特色,品质非常高。肉制品销售到北京、上海等城市,市场前景好。这种脱贫可能更加持久、更加稳定。
  
  有产业,还需要金融支持。
  
  解学智举例说,农发行这几年在聚焦精准助力脱贫攻坚方面,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问题,持续支持基础设施扶贫,突出支持产业扶贫,大力支持易地扶贫搬迁,扎实推进贫困村提升工程、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等专项扶贫,积极支持东西部扶贫协作和“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去年,农发行累放精准扶贫贷款3893亿元,年末贷款余额1.35万亿元,累放额和余额均居金融系统首位,连续3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在金融扶贫中的先锋主力模范作用进一步彰显。
  
  对金融的力量,解学智看得更远。
  
  他分析说,相对贫困是接下来的一个工作重点。“解决相对贫困,我们的安排是与乡村振兴战略更好地衔接。不仅要脱贫,而且要致富。这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一个要求。”解学智进一步解释说,这少不了金融和市场的连接。解决了“两不愁、三保障”之后,要真正想致富,一定要和金融手段结合起来。在现代社会,不懂信用、不懂金融,肯定是发展不起来的。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