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党派工作

美丽乡村:“四梁八柱”怎么搭?——民主党派中央聚焦乡村全面振兴

2019-03-03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详细阐述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实现路径,并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三阶段目标任务,部署制定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
  
  由此,2018年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
  
  这一年,乡村产业全面开花,不仅单项产业有突破,产业集群也在大量涌现;这一年,“农民”正在从身份变成职业,乡村人口结构和农业劳动力结构逐步优化,乡村人力资本质量走向提高;这一年,农村教育、文化、卫生事业快速发展,水、电、路建设全面提速,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展开,农村社会不断焕发新气象。
  
  这一年,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暴露出来的产业路径、人才队伍建设、治理方式等方面的问题也同样引人关注。在即将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各民主党派中央也纷纷将目光放在乡村振兴上,多角度建言献策,为乡村全面振兴把脉开方。
  
  经济发展是重要引擎
  
  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实现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和提高农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民盟中央提出,休闲农业作为农村和农业的新产业新业态,在乡村振兴中将扮演重要角色。然而,当前统筹协调好城镇化同乡村振兴的关系,优化城市休闲农业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主要表现在政策不连续不完善、产业缺乏基础和动力、缺乏长远规划和设计、多头管理缺乏统筹、人力资源素质总体偏低等方面,应统筹协调做好顶层设计,提高站位抓牢规划根基,培植产业深掘内生动力,多措并举振兴人才支撑。
  
  农村电商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近年来发展迅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电商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农产品电商总体规模仍然较小。农村地区网络购物规模远大于网络销售规模,部分地区工业品下行与农产品上行的比例高达10∶1,农产品上行依然困难重重。
  
  对此,民建中央建议,加强产品标准化水平,包括加强对生产过程的指导和规范,加强产品品控和分等、分级,建立农户会用、市场认可、管理方便的农产品线上交易分类标准等;推进生产规模化,鼓励支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整合当地的土地、人力、营销等资源,推动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生产;发挥政府引导作用,促进电商企业深度参与,深入挖掘优特农产品,加速推进农产品品牌化;创新综合金融服务,引导建立“农村电商发展基金”,为农村电商创业者提供贷款担保、资金注入、贷款贴息等金融支持。
  
  在民革中央看来,返乡下乡创业活动正成为我国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返乡下乡创业群体正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力量,返乡下乡创业企业在助力脱贫攻坚、做大做强农村实体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等方面贡献突出。但目前,返乡下乡创业面临资金约束突出、物流体系不全、智力服务短缺、用工制约明显等困难。为此,提出了加快推进涉农要素资源制度改革、扎实补足乡村物流体系短板、建设完善涉农智力技术服务体系、切实增加创业人才人力资源供给四方面的建议。
  
  人才振兴是关键所在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在人。
  
  民盟中央认为,重中之重是要培养一支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目前我国农村实用人才队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认定标准模糊、体制机制不健全、培训体系不完备,在规模、结构、素质等方面还存在不小的差距。应以问题为导向,制定相关政策;以实效为导向,完善相关激励机制;以实践为导向,强化培训体系建设;以应用为导向,构建人才培育机制;以政策为抓手,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流动。
  
  民革中央关注的是“新乡贤”队伍建设问题。他们提出,作为一支德才兼备的贤能人士队伍,“新乡贤”具有突出的人力资本优势。破解“新乡贤从哪里来”这一人才流入难题,需要在协同治理中形成合力,使新乡贤“回得来”、“留得住”、“干得好”。一是要完善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设计;二是要拓宽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渠道;三是要构建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多元评价体系;四是要营造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乡村文化氛围。
  
  乡村规划师在村庄规划管理中的作用是致公党中央关注的重点。建议按照“全域覆盖、事权分离、广泛参与、长效持续”的定位目标,建立健全与乡镇规划师制度相适应的工作模式机制、管理考核办法、人员晋升流动制度。
  
  此外,台盟中央也提出了《关于提升“空壳村”造血功能补齐农村集体经济短板的建议》,围绕乡村振兴中“人”的问题建言献策。
  
  治理有效是基础
  
  现代化的短板在乡村,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必须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密切结合中寻找制度配置之道。其中,“治理有效”在诸因素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
  
  今年两会,民进中央提交了《关于发挥好乡村学校社会治理功能的提案》。他们认为,传统上,乡村学校不仅仅是教育机构,还承担着文化传承功能、村民教化功能和乡村治理功能,是传播知识、交流文化、维持乡村社会秩序的重要平台。发挥好乡村学校的社会治理功能是构建乡村治理“新”体系不可或缺的一方面。但是,当前乡村学校的社会治理功能被极大地削弱,乡村教育“空心化”严重、脱离乡村文化乡村资源、存在认识偏差等影响乡村长远发展的问题。
  
  为此,建议推进乡村学校教育文化服务综合体建设,在场地建设、人员使用与教师队伍建设、后勤服务保障配给等方面共建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促进乡村学校积极融入乡村治理体系;利用乡土资源,塑造乡村教育特色。
  
  致公党中央提出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充分尊重农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新主体作用;坚持系统治理、科学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方向,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推进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建立“组为基础”的乡村治理格局,在村民小组建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村民理事会,发挥新乡贤的有益力量,使大量集体事务、公共事业和民间纠纷在自然村内商议解决;鼓励支持乡村各类社会组织有序发展,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高技能人士以多种方式服务乡村振兴,为推进农业现代化不断注入新动能。
  
  乡风文明是保障
  
  长期以来,乡村文化作为我国社会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乡土之美、人文之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民族复兴的历史高度和战略意义上重视文化发展,在城乡、在基层、在群众中,产生了巨大的向心力、推动力和凝聚力,文化成为发展经济、凝聚民心的重要力量,产生了现实、深远、持久的影响。
  
  民进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提案》聚焦的就是乡村振兴中的乡风文明问题。他们提出,要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兴盛,必须紧紧抓住文化服务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让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社会扎深根、发新枝。但是,要实现乡村文化繁荣兴盛也有必须要克服的现实困难,比如对新的文化需求趋势还准备不足,乡村文化特色有待挖掘,乡村文化规划需要更加重视,专业专职乡村文化建设人才有待加强等。
  
  民进中央认为,应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方式,推动线下线上的融合发展,调整公共文化服务专项资金补助方式,打破县城与乡村文化分割,在城乡文化服务一体化上下功夫;将文化舞台交给农民,使农民在农村文化生活和文化建设中当主角、唱大戏,让农民从文化的被动接受者成为主动参与者和积极创造者;扎实做好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充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
  
  九三学社中央也提出了《关于振兴乡村教育的建议》《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的建议》《关于健全科技下乡长效机制的建议》等提案。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