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为广东发展注入强大动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引爆政协委员“朋友圈”

2019-02-20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这一重磅消息在住粤全国政协委员和广东省政协委员的“朋友圈”中引起了热议。委员们认为,《规划纲要》的正式印发,是我国经济社会的一大盛事,特别是为大湾区、为广东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民建广东省委会主委李心表示,随着《规划纲要》的印发和实施,将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促进粤港澳合作,使之融入国家发展新愿景;进一步推动加快经济转型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广东省政协常委、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华南理工大学物理与光电学院教授邓文基认为,《规划纲要》中多个重点与政协委员们参政议政一直关注的问题特别契合,如推进“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金融开放创新等。

广东省政协委员、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师杨森平一直在关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相关情况,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在省政协全会上提交了相关提案。“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发挥辐射带动周边地区的引擎作用,在功能定位上各有分工、各有侧重,避免了同质化竞争。在城市合作上,香港—深圳、广州—佛山、澳门—珠海三组城市强强联合。”

“我对科技创新、创新发展以及9+2城市融合等方面内容最感兴趣。”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黄埔区工商联副主席、华德工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科学家李志明表示,《规划纲要》为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了清晰方向,为港澳经济注入了新动力,开拓了新的发展空间,促进大湾区以及内地经济产业多元化发展,并加强了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大湾区可发挥三地优势互补,打造世界级湾区,把港澳、珠三角的合作带入新阶段。

广东省政协委员、清远市精旺环保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爱武建议,粤港澳三地要进一步强化制度创新,突破人才、资金等创新要素流动的制约瓶颈,构建起跨区域、跨制度的开放协同创新体系,特别是消除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招投标等方面的不公平待遇,提振投资和发展信心,保护和激发企业家精神。

《规划纲要》同样在香港和澳门籍的政协委员中引起了热议。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副会长、香港高锋集团有限公司主席吴杰庄表示,就地区发展来看,粤港澳合作是撬动广东开放和改革的一个杠杆,也是加快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就全球经济发展来看,“湾区经济”已然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增长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重要来源。《规划纲要》提出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拓展就业创业空间的内容,他表示令人振奋。

广东省政协委员、香港广东青年总会主任、香港时富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颖恒则表示,“人”、“钱”互通是关键。他希望未来能扩大免税区覆盖范围到整个大湾区,让粤港澳三地税务互通;实现通关免检甚至取消通关;实现粤港澳三地资金互通,逐步放开外汇管制,甚至在三地互通使用单一货币;专业资格、学历、工作履历等经验互认互通,方便人才在大湾区内自由流动。

广东省政协委员、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马志达表示,《规划纲要》的出台,在发挥好澳门独特作用,促进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方面有着积极意义。

来自澳门的广东省政协委员柯海帆更关注的是旅游文化的融合建设,他说:“政协委员是联系内地的桥梁,应发挥好双重作用,积极献言,配合各地政府谋划整个大湾区发展建设的蓝图,加快建设的步伐,为共同打造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