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委员会

「2018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研讨会」刘世锦:加快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弥补创新短板

2018-09-18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A- A+

刘世锦副主任发言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范媛)高质量发展和创新,基础是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研究,但“中国大学的大楼越来越多了,大师似乎越来越少了”。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在2018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专题研讨会上演讲时表示,应该加快开放知识密集型的服务业弥补创新短板。

商业模式创新缺硬科技

刘世锦认为,中国技术创新优势在于运用性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涌现出一批商业模式,例如网上购物、移动支付、共享单车、高铁。

中国能够取得这些创新,刘世锦称,有三个原因:第一,中国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人口多,市场大,商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第二,中国以前技术比较落后,因为落后,所以更新换代需求比较旺盛。第三,中国产业制造条件比较好,现在深圳华强北仍是中国乃至全世界IT产业配套条件最好的地方之一。

刘世锦相信,中国今后在这方面的创新还会有更多世界上一流的企业、产品和技术涌现出来,但这种运用性的、商业模式的创新,到一定程度以后可能是缺乏后劲的,可持续性可能会遇到挑战。

他强调,中国创新最大的短板是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技术研究的缺乏。

不可否认,中国大学教育和技术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中国与世界前沿技术水平的距离是缩小了呢?还是扩大了?一直是学界在思考的问题。

刘世锦认为,一个大学高水平的学术研究需要学术传统,需要人才队伍一代一代的连接,特别是需要学术规范,需要自由探索的环境和风气。这个方面的差距要补上,可能需要花费很长时间。

加快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开放

如何弥补创新短板,刘世锦提出了以下探讨性意见。

中国下一步重点开放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包括研发设计、信息服务、物流、金融、医疗、教育、文化、体育、娱乐,中国需要加快知识密集型领域的对外开放。

刘世锦说,中国过去建设了很多特区,到目前这段时间,一定要和中国这个阶段的需求结合起来,也就是跟创新的需求、产业转型升级的需求结合起来。高水平的生产要素的流动和高效率使用,跟它对接起来,中国的开放也许要上一个台阶。

“对外开放的时候,首先要对内开放。”刘世锦说,在中国创新比较活跃的地区,像深圳、杭州这些城市,可以考虑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的特区。因为办特区是中国的经验,邓小平先生曾经讲过要试。还可以在大学的招生、学制、教材、经费、人才引入、智力结构等问题上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

中国经济之所以发展得有活力,一个很有特色的体制现象是地方竞争,省和省之间、市和市之间、县和县之间的竞争,甚至是村庄之间也在竞争。

刘世锦认为,过去竞争的重点是招商引资,怎么把本地的营商环境建设好,把外部资金吸引过来,办工厂、搞基建,重点是发展工业化。下一步,这个机制还要继续利用,但各个地方政府的目标函数需要调整,过去的重点是比GDP,以后要比创新,比谁的创新更有特色、更有成果。简单来说,把地方政府过去追求GDP的竞争转化为追求创新的竞争。

深圳、杭州、北京中关村已经成为创新中心,刘世锦认为,这个数量对中国来讲还不够,中国应该将各种创新要素组合起来,通过流动形成新的创新中心,这大概是中国经济发展重要的特点。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