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委员建言

卢纯常委:关于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在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识、凝聚共识独特作用的认识与建议

2018-09-17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国家重大工程是党和国家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载体,深刻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人民追求更高层次更高标准的美好生活意愿的集中汇集,深刻展示了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兴国安邦的强大引擎,深刻标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印记和时代印记,作用举足轻重、功能举国受益、成就举世瞩目。国家重大工程涉及面广,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影响大,极易成为社会话题和舆论焦点。

多年来,全国政协高度重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关注和全力支持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在事关国家兴盛和人民福祉的重大工程,如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青藏铁路工程等国家重大工程论证、决策、建设、运营中,通过有效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为国家重大工程科学严谨决策、发挥巨大效益、形成社会共识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方位新使命下,全国政协应该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作用,力争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通过促进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凝聚共识,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立新功。

一、国家重大工程和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战略意义

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凝聚共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有利于推动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得以实现,有利于维护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对团结人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切实维护党和国家的权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在社会高度信息化、传播途径高度广泛化、人民参政议政意识高度增长、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和如何更好地凝聚共识这一课题日益紧迫。准确把握国家重大工程和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重要战略意义,应该在更大系统范围和更长时间序列认知其在民族复兴、国家强大、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意义,认知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深入推进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一)准确把握重大工程的战略意义

准确把握国家重大工程的战略意义是理性认知国家重大工程的前提,是全面把握推进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现实基础。

第一,国家重大工程是科技创新最高成就的综合集成,是实现国家战略的“压舱石”和“火车头”。国家重大工程集中体现了我国经济实力、科技能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在任何时代都是国家发展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国家竞争力的大国重器,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必须给予应有的崇高地位。面对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国家重大工程正成为实现国家战略的“压舱石”。同时国家重大工程是高科技协同攻关成果的主要载体,能带动一系列科技创新升级、抢占发展先机,对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拉动效应巨大。科技实力、产业能力决定着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力量对比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承载众多科技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成果的国家重大工程,堪称引领中国经济创新驱动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火车头”。

第二,国家重大工程是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是汇聚民生福祉的伟大工程。经过四十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国家重大工程来支撑,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需要一个又一个的国家重大工程来落实。国家重大工程是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强活力、增动能的重要途径,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是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此外,国家重大工程一般具有特殊的公共性,是民生福祉的重要载体,是为国为民、利国利民、富民强国的伟大工程。这些重大工程体现国家意志、立足人民福祉、汇聚人民期盼、体现人民利益,以人为本、以民为先、以人民为中心,经济收益和社会效益巨大,是服务社会、造福民生的民生工程。

第三,国家重大工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越性的集中体现,是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载体。正是由于很好发挥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建成了一大批举世瞩目的国家重大工程,全面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优势。可以说一系列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建设运营,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最好例证。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每一个国家重大工程都是在伟大民族精神感召和激励下成功建成的,每一项国家重大工程的成功建设运营,也是对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其建设运营过程中涌现的典型人物、感人事迹和企业精神,是国家走向繁荣富强的重要精神源泉。

(二)准确把握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重要战略意义

第一,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当前我国已经是世界瞩目的工程大国,也身处于工程时代。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载体,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掌握和运用好关键核心技术,带动、牵引实体经济的振兴,全面提升中国制造和中国建造的能力和水平,全面提升“中国建造”、“中国工程”、“中国品牌”在国际经济中的影响力,事关国家能力、国家形象、国际竞争力。可以说国家重大工程建设的有序推进和社会理性认知具有全局性、先导性、战略性地位,亟待社会各界凝聚共识、予以落实。此外,国家重大工程决策本质上是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在其全生命周期各个环节都会涉及公共决策。国家重大工程的重要性、公共性、战略性,决定了其形象维护和公众认知需要超越工程本体,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高度进行考量,从国家治理的层面采取切实措施不断推进。重大工程的顺利推进、理性认知,不仅关乎经济的高质量增长,更是一个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第二,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是确保公共利益最大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软实力”基础。重大工程的论证、决策、建设、运行过程都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过程。理性认知是共识形成和利益协调的前提。推动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有助于相关利益主体突破自身局限,在更大的系统范围内和更长的时间序列中去审视,进行价值分析、利弊权衡、行动选择,让各利益相关者参与其中进行决策,确保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实体经济是高质量发展的主体,是提供有效供给的领域,是经济强国的根基。任何工程,尤其是重大工程,因为其目标高远、需要的建设能力、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巨大,没有强大的社会动员和组织能力是无法建成的。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能够最大程度消弭“两个舆论场”分离态势,减少阻力、形成合力、提升效力,确保国家重大工程建设有序推进,促进我国社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第三,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是彰显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确保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安全的关键手段。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不仅体现在集中力量“办大事”,还表现为凝聚社会各界智慧“议大事”。推动社会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巨大作用、巨大效益的理性认知,齐心协力办大事、议大事,赋予国家重大工程特殊的地位和良好的社会认知,将进一步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国家重大工程公众认知、社会民意现状以及原因分析

国家重大工程和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战略意义,决定了我们必须将国家重大工程的形象建构、公众认知与工程建设运行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加以审视。

第一,从社会公众认知看,国家重大工程的公众形象存在“两个舆论场”分离的现象。一方面,国家重大工程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保障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和效益,中央主流媒体和行业媒体对国家重大工程有全面充分的报道,对社会公众了解国家重大工程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一些国家重大工程在社会舆论场中却备受非议、饱受诟病,针对国家重大工程的不实信息乃至恶意言论也在社会上长期存在,并通过网络自媒体、社交平台和搜索引擎广泛传播,误导公众,影响恶劣。网络上的不实观点和错误言论也经由人际传播在民间流传,公众的不正确认知在长期的口耳相传中逐渐沉淀为针对国家重大工程的集体记忆,一些涉及国计民生的国家重大工程存在“工程污名化”的现象,对正在兴建和即将审批的国家重大工程建设运营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第二,从社会舆论看,对国家重大工程的不正确认知具有多种复杂表现。国家重大工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功能综合体、技术综合体、利益综合体、效益综合体。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的公众认知在社会舆论上也呈现出多元复杂态势。有的是由于工程在论证建设过程中不同技术路线争论形成的历史积淀;有的是由于工程界缺乏传播与沟通的机制和能力形成的信息不对称;有的是由于专业壁垒导致公众对工程基于常识、违背事实的“想当然”;有的是部分公众、组织不能正确认识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关系;有的是受“邻避效应”影响,对重大工程产生质疑和嫌恶情结;有的是对重大工程中的阶段性、局部性问题的过度渲染;也有的是别有用心的人试图通过诋毁国家重大公共工程来攻击党和政府,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第三,从国际经验看,国家重大工程的公众理性认知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在世界范围内,因对国家重大工程的不当认知而影响国家公共决策的案例频频发生。不少发展中国家在“服务民生”和“服从民意”的博弈间无法科学决策或长期议而不决,重大项目不能得以顺利实施,失去了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多因素并发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在涉及国计民生的大型机场、高速公路、水利设施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围绕重大工程的各方意见长期不能统一,迟迟不能上马,经济社会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这些国际经验警示我们,科学理性地认知国家重大工程,离不开对社会所处发展阶段和发展路径的科学判断,离不开对长期视角和短期视角的综合辩证思考,离不开对全局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协调把握,离不开有效推动社会沟通和形成社会共识的良好制度安排。我们已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历史性跨越,正处于“强起来”的关键阶段,应充分发挥制度优势,抓住发展机遇,高度重视培育实体经济和营造良好发展环境,高度重视涉及国计民生重大项目的工程建设和形象建构,切实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

第四,从形成机理看,对国家重大工程的不正确认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由于国家层面制度安排的变化。国家重大工程的新闻宣传和形象维护,由过去的国家宣传部门主导变成如今企业自身的行为。相较于国家对重大工程的形象维护统筹安排的时代,重大工程建设运营企业在宣传维护上缺乏专业能力,在舆论引导和舆情应对方面处于弱势地位,导致国家重大工程本身的重要性、公共性与工程的认知环境不匹配,缺乏对国家重大工程的社情民意和形象建构的统筹。近年来的国家重大工程,缺少树立起“铁人王进喜”和“大庆精神”以及钱学森和“两弹一星”这样的与国家重大工程地位相适应、为社会广为传颂的典型人物和工程形象。二是由于外部舆论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现代社会由于高度信息化、文化多元化、利益多元化,不同利益主体借助网络新媒体发声、表达不同的利益诉求、刻意引导公众舆论成为常态。社会公众对涉及国家重大工程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专业性缺乏鉴别能力,一些片面的认知和不当的表达容易对冲社会主流权威声音,国家重大工程的阶段性发展的不足被刻意放大并广泛流传,其积极作用、巨大成就和特殊贡献在社会公众认知中被忽视、被歪曲、被遮蔽。三是由于国家重大工程本身具有高度复杂性。国家重大工程的决策和建设既有关键技术的难点,也有利益分配的痛点,还有建设过程中的风险点,理论上有不同理念、不同技术路线的争锋,现实中有不同相关方、不同利益主体的争议。其形象维护和舆论引导往往涉及多目标、多部门、多省市的协调,单个企业无法组织领导和独立完成。

三、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在助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作用的建议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时代要有新作为,全国政协应该进一步发挥优势,深入挖掘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作用,通过助推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健康可持续发展,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建议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发挥政治协商作用,将国家重大工程的公众认知列入全国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

国家重大工程往往是多目标、多功能、多效益和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的复杂系统工程,工程目标之间、功能和效益之间不仅涉及复杂的经济社会关系,而且涉及复杂的生态环境影响,不同地方与群体之间的利益,以及多部门权责职能之间的矛盾,在工程项目层面很难推动社会各界对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和社会共识,需要在国家层面统筹开展政治协商,以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为重点,在国家重大工程的功能、目标、影响、评价之间实现协调平衡与综合效益最大化。

建议将国家重大工程的公众认知列入全国政协年度重点协商议题,在程序上确保相关活动有力有序有效进行,包括举行情况通报、开展视察调研、召开协商会议、报送协商成果等活动。通过上述活动和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推动不同部门、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利益相关方及媒体、社会公众不断深化对重大工程的理性客观认知,建立共商、共治、共享、共赢机制,推动构建和谐、稳定、共生的国家重大工程良好生态关系,促进国家资源配置平衡、利益分配均衡、社会关系和谐。

(二)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推动在国家重大工程社会风险评估中将政协的意见建议列为国家决策重要参考意见

“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要求国家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要认真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把可能影响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的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决策之前。人民政协具备上达党政、下连各界、位置超脱的特点,是各党派、界别、群众表达意愿重要的独特平台。

建议全国政协开展专门课题研究,推动在国家重大项目的社会风险评估中,将政协的意见建议列入国家决策的重要参考意见。这对于缓和社会矛盾、释放社会压力,引导人民群众理性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协助党和政府收集意见、解决问题、改进工作有着重要意义。

(三)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支持全国政协委员在国家重大工程形象构建中发挥引领作用

全国政协委员人才荟萃、学者云集,是社会各界的精英和意见领袖,在国家重大工程的社会形象建构、公共舆论形成传播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引导力。

建议有计划组织全国政协委员深入国家重大工程调研考察,见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伟大成就,为国家重大工程鼓与呼。邀请专家学者到全国政协举办重大工程专题讲座,帮助各界别、各领域政协委员全面深入了解认知国家重大工程,更好地在社会各界中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凝聚社会共识、巩固改革开放成果、推动中国从“工程大国”到“工程强国”的跨越。支持文艺界委员以国家重大工程为背景,通过创作一批形式丰富、反映工程建设和时代精神的文艺精品,形成国家重大工程的文化意向和时代记忆,丰富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

(四)发挥凝聚共识作用,推动舆情管理机制创新更好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

当前,围绕国家重大工程形成的观点分化、价值偏离现象仍然存在,具有潜在性、累积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新的传播技术增加了对社会脉搏的把握难度,一些深层次问题所引发的矛盾冲突时有发生,并且常常会演化成为舆论危机和社会风险。全国政协拥有社情民意汇集渠道的特殊优势,全国政协委员来自各界精英,能够触及更广泛的社情民意,兼具社会舆论有机体的主动脉和毛细血管功能。

建议全国政协委员结合所属界别的实际情况,在社情民意的征集中更加重视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的舆情收集和反馈,积极推动建立国家重大工程的社会舆情定期监测、分级预警与反馈机制和相关管理评价机制,推动国家相关部门展开有针对性的舆论引导和形象建构工作,通过社会舆情管理机制创新逐步消除社会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认知的“混”、“杂”、“乱”、“假”现象,同时大力弘扬社会主流核心价值观,最大程度团结引领社会公众对国家重大工程的理性认知,为更好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撑腰站台”,提升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市场占有率”。

(五)发挥建言资政作用,切实拓展全国政协在推动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的空间和平台

全国政协作为我国民主党派人员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涵盖了科技、教育、文化、医卫、法律、经济等领域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知识分子的公共情怀、国家意识、理性思考能力、话语表达能力等都是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宝贵资源。全国政协可以从比较超脱的立场和视角来看待问题、作出评论、提出意见,引导社会舆论。

建议全国政协充分发挥新媒体时代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互联网领域各民主党派成员主观能动性,充分利用有关部门和单位特别是主流媒体、重点网站,围绕国家重大工程理性认知方面积极“发声”,凝聚共识,提升社会公众的理性认知能力。

(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全国政协引导人民理性认知国家重大工程的能力建设

人民创造历史,国家重大工程是人民用双手创造的伟大实体,也是服务人民、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载体,其服务职能和效益属性充分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可以说,国家重大工程是民族性、国家性和人民性的集中汇聚和体现。

建议全国政协一是助力挖掘国家重大工程典型人物、构筑国家重大工程形象,推动国家重大工程本身的重要性、公共性与工程的认知环境相匹配,树立起如“铁人王进喜”和“大庆精神”、钱学森和“两弹一星”等与国家重大工程地位相适应、为社会广为传颂的典型人物和工程形象;二是加强对国家重大工程的不正确认知的识别能力。“两个舆论场”分离现象并不是偶然,国家重大工程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综合体,对其认知肯定也呈现多元复杂化。这就需要正确区分识别其类别和本质,各个击破;三是加强外部舆论环境的引导能力。因为各种原因,社会公众对涉及国家重大工程信息的准确性、科学性、专业性缺乏鉴别能力,导致一些片面的认知和不当的表达容易对冲主流权威声音,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全国政协自身独特优势,加强外部舆论环境的引导,正本清源。

(作者卢纯系全国政协常委,三峡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