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机关建设

激情燃烧在大地上——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在皖的扶贫故事

2018-09-11来源:人民政协报 A- A+

8月12日下午,安徽省舒城县召开县政府常务会议,挂职副县长张海鸿准时出席。今天的会议让他多了一份思绪。

“估计是最后一次参加会议了,珍惜……”会议开始前,张海鸿在朋友圈中发了这样的文字。

差不多就在同时,300公里之外的阜阳市,陈中鹏正在机场候机,此行的目的地是深圳。此前两年时间,他多次去深圳,成功地将一家知名企业引进到阜阳市颍东区落户。“今天去深圳,是为了招商项目的跟进,也和支持我们的单位告个别。”陈中鹏说。

两年前,张海鸿、陈中鹏和其他两名全国政协机关的年轻干部,分别来到全国政协的扶贫点———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和阜阳市颖东区挂职。自2012年以来,已先后有4批21名全国政协机关干部,将青春里的一段激情岁月留在这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区)。

■“麦子点下去,来年见白面。”

2016年8月下旬开始,阜阳市颍东区政府车棚内,多了一辆电动车。这是刚来颍东挂职副区长陈中鹏的代步工具。

1981年出生的陈中鹏,是全国政协社会与法制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处副处长。来颍东之前,他在网上购买了这辆二手电动车,“没在基层工作过,想着到颍东后骑车到处看看,了解情况呢!”

陈中鹏的主要任务,是协助当地的扶贫和招商引资工作。“踏上颍东的土地,我就立志做一个颍东人……麦子点下去,来年见白面。”在机关领导送他来颍东的见面会上,他作了表态发言。

在区政府工作人员的印象中,这位来自全国政协机关的小伙子经常骑车往各个区直部门跑,或者带着同样来自全国政协机关的两位选调生冯宜山、王天舒走访乡镇街道。

跑完十二个乡镇街道,他们找到了发力方向。

颍东区一些小学经费紧张,课外读本偏少;农村小学集中在大村庄,留守儿童上学路上安全隐患不少;因残致贫人员生活拮据,残疾人康复器具不够用……这些关乎贫困人口、留守儿童的难事急事,进入了他们的视野。

陈中鹏他们协调联络全国政协机关、政协委员和熟识的机构参与对口帮扶———中国出版集团下属八家出版社共计15000余册图书、南京大学出版社12300册图书;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携手信德集团给孩子们捐赠了书包和文具套装;李宁集团捐助了服装;中国残疾人福利发展基金会与企业携手捐赠了100辆轮椅及康复器具;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捐赠了两台价值千万元的进口CT机……两年间,价值1250万元的物资运往颍东。

与此同时,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办公室提案二处副处长张海鸿,把目光放在了精准扶贫上。

2017年7月25日清晨,一辆满载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及其家长们的大巴,驶出舒城县卫计委大院,车上带着第一批12个家庭的希望去搭乘前往北京的列车。领队的正是张海鸿。

一个月前,在张海鸿的积极协调下,由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发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等单位主办的公益“健康普查”活动在舒城县人民医院举行。经过筛查,24名确诊的患儿将赴北京接受手术救治。

“没有想到,孩子的疾病能得到救治。”家住舒城县山七镇河口村的贫困户张志兵是去北京的家长之一,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14万元医药费自己一分没花。

“患儿的手术费用除了医保报销外,全部由慈善基金会和海通证券公司解决。”基层的贫困现实让张海鸿了解到,14万元对于这个贫困家庭来说是天文数字,而他要做的是尽量减轻这些家庭的经济负担,避免贫困和低收入家庭因病返贫。

■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模式

舒城县杭埠镇潘湾村的潘耀华,最近显得神采奕奕。原来吃低保的他,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

70多岁的潘耀华没有子女,但身体硬朗。现在,他在杭埠迎宾大道路段争取到了一份清洁工的工作,“每月有1800元的收入,除去日常开销,一年还能存点儿。”潘耀华开心地说。

潘耀华生活的改变,与两年前的一个签约息息相关。

2016年2月27日,在全国政协办公厅的积极协调下,舒城县与华夏幸福合作开发杭埠产业新城项目签约仪式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双方合作期限35年,计划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投资260亿元,引进产业投资不少于1000亿元。

这是一个新型的政府和企业合作模式。“打造产业新城,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助推实现脱贫,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产生更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当时主持仪式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邓宗良表示,通过华夏幸福和舒城的合作,能够探索出一条精准扶贫的新模式,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有益借鉴。

这种预期很快就有了喜人的事实呈现。

在杭埠镇扶贫办主任李燕翔看来,随着产业新城项目的快速落地,当地群众的生活正在发生改变:随着新城产业集聚的加速,用工数量激增,很多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就解决了就业问题。

胡同村56岁的李用言对这样的改变感同身受,“儿子媳妇都回家门口打工了。”儿子原来是做装修工人,收入时高时低,“现在两个人收入加起来5000元左右,比以前稳定,更重要的是能照看家里了。”

与此同时,新城建设拆迁后,农民居住条件也得到改善,“下半年我就能住上两室一厅的房子了。”在对潘耀华的采访中,这个庄稼汉对新生活的憧憬溢于言表。

在舒城产业新城高歌之时,阜阳颍东的招商也传来捷报。

4月29日,深圳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与颍东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这家以超材料创新技术为特色的国际化新型创新机构落户颍东,让悬在陈中鹏心头一年多的石头终于落地。

2016年9月,陈中鹏开始紧跟这家企业,“没有产业的发展带动,扶贫便没有了基础。”在他看来,颍东区乃至阜阳市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因此大招商,特别是招制高点企业带动产业扶贫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在全国政协机关多方协调促进下,大粮交易、天津津誉酒业纷纷进驻颍东,北京、上海、湖南、深圳、香港等地的一大批优质企业,先后来颍东考察,洽谈合作意向……

■以“协”为基凝聚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作为挂职干部,要善于发现基层的困难在哪,紧紧依靠人民政协汇聚社会各界协同扶贫攻坚强大合力的优势,增强扶贫的有效性。”两年的基层工作经历,让张海鸿对政协之“协”有了新的认识。

2017年6月,舒城县万佛湖镇沃孜村的120千瓦光伏发电站建成运行。这个计划发电运行25年、年均发电量12.9万千瓦的电站,将为村集体每年带来13万元的收入,全村123户408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从中获益。这是在全国政协机关扶贫办和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的协调下,时任全国政协常委南存辉所属企业浙江正泰集团,投资300万元捐建的一座光伏发电站,已成为全国政协办公厅在结对贫困县针对贫困村、贫困人口精准帮扶的一个典型案例。

对于这样的案例,颍东区冉庙中心学校校长李占强也感同身受。

2017年9月20日,李占强和他学生们经历了“非同寻常的一天”。当天上午,原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陈小娅,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等一行,在安徽省、阜阳市政协相关领导陪同下,来学校举行了“送科技下基层”活动的启动仪式。全区共有5个基层单位获得捐赠,冉庙中心学校获捐的是中学科技馆和云教室。

“这给冉庙的科技教育点燃了火种。”冉庙位置较偏远,孩子们的学习都不在状态。4个月前,李占强到这里任职,一直琢磨如何找到突破口,能让师生的精气神提起来。

科技馆和云教室的获赠,无疑是雪中送炭。“这是把科技的快乐引进了农村教育,把科技的种子播撒到偏远乡村孩子的心田,让科技伴着农村孩子成长,传递火热的正能量。”在活动仪式上,李占强的感言充满着激情。

这种快乐很快就化成了令人欣喜的成绩。当年,冉庙中心学校科技组在2017年安徽省青少年电子制作锦标赛上,获得团体总分第四名。今年7月23日再传捷报,该校科技组12名学生,获得了9个一等奖、6个二等奖、7个三等奖,列团体总分第二名。

在这次送科技下乡中,欧阳钟灿、武向平、曹洪欣三位院士和委员分别就物理、天文和中医保健为全区中小学生和机关干部作了专题报告会。“对于一个贫困县来说,这种机会是十分难得的。”颖东区教育局电教传播中心负责人冯飞难掩兴奋地说。

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全国政协办公厅“发挥四方力量,聚焦四个方向”定点扶贫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晰,即:充分发挥全国政协办公厅、各专门委员会、政协委员、挂职干部四方面力量;重点围绕智力扶贫、产业扶贫、爱心扶贫、党建扶贫四个方向发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2012年以来,共有140多位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和有关专家学者赴舒城、颍东考察调研。全国政协机关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经济委员会办公室组织召开了全国政协委员支持颍东、舒城发展座谈会,为两县区精准扶贫把脉问诊。

——经济委办公室、人资环委办公室还积极与国家部委、中央金融单位及安徽省直有关部门联系,在项目立项、水利建设、资金落实以及能源指标方面争取支持。

——自2016年以来,全国政协副主席马飚、陈晓光、郑建邦先后来舒城、颍东调研。全国政协办公厅每年安排一位机关党组成员或专委会副主任,赴两个定点扶贫区县调研考察、看望挂职干部,帮助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和问题。

——2017年,全国政协机关党委将中直机关工委划拨的41万元脱贫攻坚专项补助资金转拨给舒城县徐圩村,新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和党员活动室。并从机关清理收缴党费中安排40万元作为脱贫攻坚专项资金,先后拨给舒城、颍东建档立卡的贫困村作为党建扶贫专项建设款。此外,机关事务管理局又向舒城县5个山区的贫困村捐赠40套电脑设备,山区村民和留守孩子的视野通过网络得以进一步开阔。

■带着责任来,带着感情干

“远方,一定会有更美好的景色!”“一定要让自己相信,每一个明天都会比今天更美好!”……7月中旬,全国政协办公厅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巡视员许永林一行来颍东及舒城调研,随行的人民政协报社发行部兼运联部主任张红印,去看望了自己一直资助的四个留守儿童,并留下了鼓励的话。

2014年至2015年,张红印在颍东挂职任区委常委、副区长。“他就像一团火,全身心地扑在了颍东。”曾和张红印在一个办公室的颍东区原副区长李涛(现任颍东区政协副主席),至今对张红印印象深刻。

这种火一样的热情,一直在挂职干部中延续。

2017年8月,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办公室的副处长叶松,由中组部和全国政协办公厅联合派驻到舒城县担任杭埠镇徐圩村第一书记。

娃娃脸,书生气,是叶松留给人的第一印象。

“这个书生了解农村吗?能抓得住扶贫的关键点吗?”起初,村干部们并不看好这个年轻的“第一书记”。

“我能感受他们的怀疑,这更坚定自己要干出样儿来的决心。”叶松带着个小本子,天天和村民泡在一起,“哪儿人多就往哪儿扎,不懂的方言用拼音记下,回来再向村干部请教。”

村情村貌不了解,他从市志、县志开始翻起;对地方扶贫状况不熟悉,他从市县出台的规章制度、各级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学起……带着印有自己姓名和电话的扶贫宣传单,叶松遍访全村的贫困户,“有困难可以随时找第一书记。”他告诉他们。

“我原来认为挂职干部就是镀镀金,看来我真有点想当然了。”徐圩村村支书感慨地说。

在颍东区委副书记王显明看来,全国政协机关这几任挂职干部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真正将自己融入到本地发展中了,“他们是带着责任工作,更带着感情工作。”

王显明认为,这对本地干部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挂职干部都这样努力,我们本地任职的干部有什么理由不把工作干得更扎实?”

“朋友天一端,聚散皆相欢,珍重千金字,重逢一解颜。”从8月份开始,挂职即将期满的张海鸿和陈中鹏的朋友圈里,不舍之情弥漫开来。

挂职工作虽告一段落,但对挂职之地的挂牵正开始发酵……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 京ICP备08100501号

网站主办:全国政协办公厅

技术支持:央视网